唱片公司每一次的收购都是高层管理人员的一次洗牌,而这一伤筋动骨的高层变动往往会成为唱片公司的业绩分水岭。一部港台唱片公司的收购史就可以说是华语音乐的兴衰史。
撰稿·何映宇(记者)
8月3日,郑东汉宣布以9位数港币的巨资收购EMI在大中华区的所有股份,成立金牌大风(TyphoonGroup)音乐集团公司,其中包括台湾EMI唱片、内地步升大风音乐以及香港金牌娱乐。尽管郑东汉在宝丽金时代战功显赫,但人们对素有天后宫之称的EMI,其旗下艺人在收购之后的命运仍然忧心忡忡。 而郑东汉的金牌大风收购EMI大中华区这一仗未见分晓,又传出香港另一位娱乐大鳄林建岳领衔的东亚娱乐公司(旗下有刘德华、黎明、郑秀文、杨千嬅等歌手)欲收购金牌娱乐(拥有古巨基等艺人)的惊人新闻,香港媒体报道金牌方面开价1亿元,但林建岳还价至4000万元。如果收购成功的话,他将是香港四分之三当红艺人的大老板,即新一代香港娱乐霸主。对此,金牌娱乐方面负责人黄柏高在专栏中称:“林建岳先生并没有与金牌娱乐谈过任何关于收购或者合作的事宜,现在郑东汉先生正代表金牌娱乐洽谈购入大中华EMI的股份。而我亦会继续是金牌娱乐的‘揸FIT人’(注:老大)。”令人莫辨真伪。 对于收购传闻,最无可奈何的还是艺人。唱片公司每一次的收购都是高层管理人员的一次洗牌,而这一伤筋动骨的高层变动往往会成为唱片公司的业绩分水岭。一部港台唱片公司的收购史就可以说是华语音乐的兴衰史。 飞碟巨星耀亚洲,一场游戏一场梦 “谁能告诉我,谁能告诉我,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和你?”在一个现代化刚刚起步的台湾,罗大佑面对着“鹿港小镇”的巨大变迁痛心疾首,而苏芮一声声的呐喊,将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不知走向何处的迷惘心理再一次推向了高潮。 这是苏芮1983年6月在飞碟唱片推出的《一样的月光》专辑的主打歌。1982年,台湾民歌教父吴楚楚创立了飞碟企业股份有限公司,随后推出的苏芮、蔡琴等歌手专辑一炮而红,奠定了飞碟唱片在台湾乐坛与滚石分庭抗礼的黄金时代,尽管在音乐的人文性上可能略逊色于滚石,但是单纯就唱片的销量而言,飞碟反而一度要让滚石俯首称臣。小虎队是当年台湾第一优质偶像。1988年,王杰的横空出世又立即成为飞碟的擎天柱,前9张专辑平均40万的销量至今仍是一个神话。1992年年底,王杰推出台湾历史上第一张单曲《回家》,凭借伯朗咖啡广告的一路强力宣传,一首歌就狂卖25万张,即使是当年的四大天王都难望其项背。 1992年,从可登唱片进入飞碟的郑智化迎来了他事业的高峰期。6月,郑智化在中央电视台的一档综艺节目上演唱了《水手》,这首琅琅上口又有批判意识的歌曲一经演唱就引起了普遍的共鸣,第二天,当郑智化按计划去逛北京时,他在街上被认出然后被围得水泄不通,并直接创造了他的精选集在大陆的销售奇迹。 除此之外,姜育恒、张雨生、郭富城、林志颖、红孩儿、潘越云……也都是拿四白金的销量当家常便饭的大腕,再加上陈乐融(《再回首》的词作者)、陈志远(台湾另一位不可忽视的音乐教父、林忆莲《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和王杰《是否我真的一无所有》的曲作者)、陈大力、陈秀男(1992-1993年,陈大力、陈秀男合作的歌曲几乎包办排行榜前5名歌曲)、李子恒、刘虞瑞等音乐人在幕后输送弹药,一个实力雄厚的音乐帝国已经呼之欲出。 但是仅仅过了一年,1993年,华纳唱片公司收购飞碟唱片成为飞碟唱片命运的转折点。收购之后,彭国华、陈乐融、陈大力等老将并未受到重用,1993年后王杰推出的唱片在质量、新意和宣传力度上都产生了微妙的变化,直接导致王杰唱片销量和人气的下滑。而郑智化于1993年下半年推出的《落泪的戏子》,其制作水准与《水手》精选集已不可同日而语。整个90年代,华纳唱片公司的业绩都只能说是不尽如人意,直接恶果是连累如日中天的飞碟唱片公司一再失去巩固其台湾霸主地位的战机,最终成为消失的星河,让人平生“一场游戏一场梦”的感慨,这不能不说是收购带来的苦果。 直到1995年,飞碟唱片原监制彭国华(其本人也是台湾民歌运动中的一员主将)成立丰华唱片,飞碟的一班老将重新加盟,但可惜时不我与,除了新人张惠妹获得巨大成功外,其他如郑智化等人已无力回天。而随着彭国华的过世,飞碟重塑辉煌的梦想也变得越来越遥不可及。 上华唱片:“二王二后”的悲歌 1990年代台湾上华唱片“二王二后”的辉煌仍然让歌迷记忆犹新。上华旗下的齐秦、熊天平和许茹芸、许美静并称为上华唱片的“二王二后”,在90年代的台湾和内地都是极具市场号召力的歌手,而如今退隐的退隐,失常的失常,不能不让人悲叹。 上华唱片是上格与华星两家唱片公司(只是在业务上进行了分工,华星主要负责培养新人,第一位艺人是李翊君)合并的产物。在早期高胜美、李翊君、陈明真,特别是孟庭苇走红乐坛之后,上华积累了大量资金迅速发展。90年代,齐秦受邀出任上华音乐总监后带动上华的音乐品质和人气都直线上升。许茹芸出版的第一张专辑《讨好》,由于模仿ToriAmos过于前卫而市场反响一般,但是齐秦却慧眼识英雄,从《泪海》到《如果云知道》,从《独角戏》到《你的眼睛》(与熊天平合唱),“芸式唱腔”不负重望,惊艳听者的耳朵,在内地和台湾都创造了销售奇迹,一手捧红孟庭苇的吕国梁、许常德等人倾力打造的许茹芸磨去了初出茅庐时的青涩,立即让许茹芸成为天后级人物。 另一位主要由陈佳明负责词曲和制作的许美静(陈也是许男友,包办了几乎所有的词曲)以其极度冷漠的表情征服了听者,她的粤语唱片在香港的销量也非常惊人,一度和王菲分庭抗礼。 在齐秦的虹乐队中担任吉他手的刘天健和徐德昌、涂惠源等人在上华唱片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是许茹芸名曲《独角戏》、《日光机场》、《你的眼睛》的制作人,齐秦经典唱片《痛并快乐着》的制作人,用他们极其感性的词曲又非常精良的制作让内地的我们记住了这样一个曾经辉煌的台湾音乐品牌:上华唱片。 1995年前后,台湾地区的唱片业起了非常大的变化。数家国际唱片公司决定正式进军台湾。而国际唱片公司的策略大多是选择最节约成本的方式:并购。EMI并购点将;宝丽金并购了福茂(但仍维持福茂的品牌);BMG并购了原属于滚石唱片的巨石(张信哲的原属唱片公司);华纳则并购了飞碟。滚石由于滚石香港以及张培仁的魔岩唱片的失利,也无力抵抗香港和国际资金的入侵,只能勉强自保。而2000年,原上华也寿终正寝,被环球完全并购,现在的上华只是一个从属于环球、偶尔用其名称发行一些专辑的音乐经纪公司而已。而原先上华为人们所喜欢的歌手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1995年转会SONY的孟庭苇并不如意,主要还是制作人并没有太好地理解孟庭苇的声音特质,一个如天籁般的好声音就此淡出台湾乐坛,让人不胜唏嘘。现在的齐秦还在袁惟仁的新专辑里帮忙献声,已经处于半隐退状态。许茹芸签约内地唱片,以这家唱片公司现在的实力,要想让许茹芸恢复当年全盛时期的人气,已经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了。熊天平经过一次车祸后大为发福,和内地女子结婚,和内地经纪人大吵一架,我们能听到他的声音,但不是干净到不染红尘的《爱情多恼河》,都是一些无关音乐的负面新闻。 最可惜的无疑还是许美静。许美静不论在港台还是内地,在1990年代都可谓如日中天,却在她人生事业的最高峰突然人间蒸发,空留下多首卡拉OK金曲任人怀念。关于她在新加坡生活艰难,遭男友陈佳明抛弃后精神失常等等的传闻无法分辨真假。许美静的悲剧也许可以追溯到上华唱片被环球并购的陈年往事,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没有这样一次并购,上华群星的时代将会是另一番模样。 环球收购宝丽金,香港乐坛全盛时代的终结 郑东汉是香港宝丽金全盛时期的主舵手,香港一线红星,半数以上都在郑东汉手上,包括张国荣、谭咏麟、温拿乐队、徐小凤、张学友、刘德华、黎明、Beyond、王菲、草蜢……每一个都是呼风唤雨的超级巨星,王菲的《我愿意》华语区销量200万,张学友《真爱+精选》专辑150万张,而邓丽君的《淡淡幽情》华语区500万张的销量纪录至今仍无人能超越,而且有可能是永远也无法超越的了。 宝丽金唱片公司是1999年以前世界上最著名、规模最大的唱片公司,亦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最悠久的唱片公司,曾经拥有飞利浦、迪卡、Grammphon等跨国唱片企业,以拥有高知名度歌手和高质量的音乐品质而闻名全球。作为一家唱片公司,宝丽金为香港流行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不可磨灭的贡献。郑东汉操盘的时代恰逢其时,香港乐坛人才辈出,盗版的影响还未猖獗,歌迷的疯狂却已达顶点。谭咏麟《雨夜的浪漫》、张国荣《风再起时》、陈慧娴《千千阕歌》、张学友《吻别》、张学友和汤宝如合唱《相思风雨中》……都是当时传唱一时经久不衰的名曲,凡是在CD卡带上印有“PolyGram”标记的粤语唱片几乎都能成为畅销的保障,而宝丽金的老歌,也总能在歌迷的心底荡漾起一丝温暖。 但是1999年,环球唱片收购宝丽金又改写了宝丽金的历史。不能说环球唱片接手宝丽金之后没有想有一番大作为的念头,但是事与愿违,受猖獗的盗版和网络免费下载的影响,宝丽金的神话光环在环球唱片身上变得越来越黯淡。作为世界唱片业的龙头老大,环球唱片在华语市场却并没有太大的优势。谭咏麟、张学友等老天王歌手虽然依旧具有号召力,但岁月不饶人,除了在演唱会方面有骄人战绩之外,在新唱片方面已难有大的作为。而郑中基等年轻一辈或因为负面新闻或因为自身的音乐素养单薄,终究也难以扛起环球唱片不败神话的大旗,往往出了一两张未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唱片之后就销声匿迹。旗下公司庞杂,艺人数量众多,音乐理念滞后,都使环球唱片形势颇为被动,标志着香港乐坛黄金时代的终结。 真是娱乐圈中事,多少罗生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