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实现我国经济在今后的平稳增长,作为构成总需求重要组成部分的政府投资,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容小觑。但对消费和私人投资增长应更寄予期望
分析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动力
为了实现我国经济在今后的平稳增长,作为构成总需求重要组成部分的政府投资,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容小觑。但对消费和私人投资增长应更寄予期望 China: change will bring economy growth 中国:谋变增长动力 李俊青 2008年岁末,金融海啸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事件。尽管美欧政府不断出台救市政策,但资本市场仿佛已经走进了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短时间内难以看到繁荣的曙光。如果说在2007年底次贷危机的影响尚集中于欧美国家的话,而如今通过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联动作用以及世界商品贸易的影响,这场源于美国房地产领域的金融风暴正在向全球蔓延,正在深刻地影响正在转型中的中国。面对这次全球经济的深度调整,中国经济何去何从,中国不得不面对这些棘手的问题。 次贷危机与全球政府统一行动 2007年4月2日,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 Corp)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裁减54%的员工,由此拉开了次级贷款危机的序幕。8月6日,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继新世纪金融公司之后第二家申请破产的大型抵押贷款机构。8月8日,贝尔斯登旗下两支基金倒闭。次贷危机的风暴似乎已经把美国推向了危机中心。与此同时,德国工业银行、法国巴黎银行以及日本瑞穗集团均宣布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牵连,损失严重,金融危机的阴霾也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蔓延。针对这场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2007年8月10日世界各地央行在48小时内向资本市场投入超过3262亿美元救市资金,美联储更是一天3次向银行系统注资380亿美元以稳定股市。即便如此,全球顶级券商美林公司的第三季度财务报告仍然显示,在第三季度该公司亏损高达79亿美元。日本最大的券商野村证券也宣布当季亏损6.2亿美元。而欧洲资产规模最大的瑞士银行在第三季度也有多达8.3亿瑞士法郎的亏损。2007年底,美国、加拿大、欧洲、英国以及瑞士五大央行宣布联手救市,涉及资金总额超过万亿。 2008年伊始,尽管美联储不断推出降息政策并联合其他中央银行为市场注入流动性,但是,3月17日投资银行贝尔斯登终以2.4亿美元的价格被摩根大通收购。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陷入严重财务危机并宣布申请破产保护,标志着更加严重的金融危机开始在全球全面爆发。欧洲央行当天随即宣布向商业银行系统共注资300亿欧元以维护市场稳定。10月2日,美国参议院终于通过了布什政府提出的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并将救市方案的总额从原来的7000亿美元提高到了8500亿美元以安抚紧张的美国公众及支持经济增长。10月8日各国中央银行同时行动,对金融市场的动荡做出明确的回应,接连宣布降息。美联储宣布降息50个基点至1.5%,欧洲央行、英国央行、加拿大央行、瑞典央行和瑞士央行也纷纷降息50个基点。澳大利亚联邦储备银行将银行基准利率下调1%。以色列中央银行也宣布下调利率50个基点。翌日,韩国、日本、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和印度尼西亚等有关当局也纷纷采取措施放松货币政策,共同应对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 “寒流”袭击中国中小企业 随着次贷危机的逐步深入,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OECD等多家国际机构将2008~2013年的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进行了调整,2008年平均下调了0.41个百分点,2009年则下调了0.92个百分点。而根据最新统计数据,2008年我国前三季度的出口依存度大幅回落,截至9月末仅为13.82%,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面临着难以为继的局面。特别是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将2009年的世界增速调为1%和1.6%,预示着2009年世界经济深度下滑的可能性不断增加。同时,中国的三大贸易伙伴国其经济也将出现较大回落,IMF预测2009年欧盟的预期经济增速为1.2%;美国为1.6%;日本为1.5%。鉴于我国出口收入弹性较高,出口对于主要贸易国的国民收入增长较为敏感,因此,欧洲、美国、日本三大经济板块的同步大幅度下滑将会给我国出口带来直接的打击。 与出口锐减直接相联系的就是外向型企业利润的减少,这必然会带来失业人员的增加和工资收入的降低。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广交会上表示,中国外贸出口每波动一个百分点,将影响中国18万~20万人的就业。随着2008年我国出口的不断下滑,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接连停工、倒闭,据广东省中小企业局的数据显示,关闭数量较多的地市分别是东莞市1464家、中山市956家、珠海市709家、深圳市704家、汕尾市587家、佛山市526家以及潮州市432家。从行业分布看,关闭企业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五金塑料、电子产品、陶瓷建材等传统型、低技术、高耗能行业。由于每年珠三角地区的上述产业吸收了我国大量农民工就业,因此,该地区中小企业的破产对于农民工群体的收入影响最为明显,也是由于农民工作为边际消费倾向最高的群体之一,出口的下滑必然会带来消费的明显变化,预防性货币支出的增加减损了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尽管政府出台了农民购买耐用消费品的财政补贴措施,但相较于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引致消费的难度可想而知。 在中国宏观经济作用机制中,出口的增加会带来出口收益的增加,进而导致投资的增加,而投资增长又在供给上为出口提供支持,因此我国的出口与投资之间存在着联动关系。2008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出现持续下滑,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前三季度GDP增长9.9%,成为2004年以来的最低增幅。前三季度GDP同比增加9.0%,较第二季度的10.1%下降了1.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了2.5个百分点,也成为自2004年以来的最低增幅。特别是工业增加值更是出现了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为严重的“慢增长”,2008年10月工业增加值同比仅增长8.2%,增幅只及6月的50%。虽然自2007年末以来,央行不断调低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力图刺激投资的增加,但此时的经济走入了“投资陷阱”的怪圈。国家宏观调控的重心也逐步由年初的抑制经济过快增长,转变为保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保障2009年经济增速8%的目标。 在出口拉动经济显露出疲态的同时,内需的启动也陷入了困难的境地。尽管政府不断出台降低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等一系列措施与政策来刺激居民消费,但是出于对未来经济前景的谨慎性预期,我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却并未如人们希望的那样大幅增加。与此同时,消费者信心指数自2007年9月开始便一路下滑,在2008年10月更是达到了19个月以来的最低点。这也使得拉动经济增长最重要的一匹马车——消费却因为出于对未来不确定的恐惧而在短时期内难以背负起带动经济走出困境的重任。 4万亿政府投资拉动了什么 基于外需与内需的双重萎缩状况,自2008年9月开始,央行逐步下调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放开货币政策。在2008年11月27日央行的最新举措中,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下调各1.08个百分点,以支持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另一方面,国务院也于11月公布了10项以扩大投资为主,在未来两年内投入4万亿的“救经济”措施,这也再一次开启了以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大门。对于政府经济刺激计划的出台,各方给出了许多积极评价,欧洲中央银行行长特里谢就指出:“中国政府的新举措可帮助全球经济降低下行风险,渡过现在的艰难时期。” 凯恩斯告诉全球政府,在有效需求不足时,扩大政府调节消费倾向和投资引诱的功能,能够提高社会总需求,最终实现充分就业的经济均衡。政府的这次出手的确有助于缓解全球性经济衰退。但这都只是“救急”的行动,其长远绩效如何、能否向人们期望的那样成为拯救经济免于衰退的“仙丹灵药”,也许并不乐观。 首先,综观此次已经公布的政府4万亿投资刺激内需计划,大部分仍然以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为主。其中,2008年第四季度新增投资1000亿元的方向为:100亿元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340亿元用于农村民生工程与基础设施建设;250亿元投资于铁路、公路、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130亿元用于加快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120亿元用于节能减排和生态工程以及60亿元用以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毋庸置疑,无论是两年内的“四万亿”投资,还是2008年底前的1000亿元建设资金,在短期内都会最大限度地化解大规模失业的风险,从而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带来积极的社会效应,防止经济出现“硬着陆”。其中对农村医疗卫生改革的投入,也将会极大地提高我国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降低其预防性储蓄的数量,从根本上带动消费支出的增加。 然而,从上述投资方向与构成来看,此次政府支出,大部分仍旧属于外延型的经济扩张,对技术升级、结构调整涉及甚少。与我国这种铺开摊子搞建设不同,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在其公布的经济促进计划中,将大部分的政府投资用于技术的改造、升级、研发、创新。这个被美国人称为“新世纪的罗斯福新政”不仅考虑了如何使当前的美国经济走出困境,而且从长远上看也为美国长期的经济增长奠定了生产力的基础。 其次,政府在基础设施及铁路建设等方面的投资会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强化国有企业的垄断势力。垄断权力的上升势必会对经济效率产生消极影响,这也是造成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对通讯与交通运输行业而言,国有资本控制着它们的经营与服务,而这些领域正是消费者投诉最集中的地方。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的统计,对手机运营商和快递、邮寄、交通运输的投诉占据了前两位。 最后,此次政府大规模支出很难对我国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对中国的长期增长影响不大。与台湾等外向型经济体通过出口改造产业结构的思路不同,我国的结构调整需要更多地源自内需的激励。实现产业结构的均衡调整并非易事,国家在产业政策上给予长期持续的支持是结构调整成败的关键。执行经济刺激计划不能使结构失衡恶化。虽然此次经济刺激计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起到推动作用,但是最终要实现产业均衡发展的难度可想而知。如果资金使用不慎,很可能造成向已经过热的经济部门追加投资的情况,这又会对未来经济的运行带来进一步通货膨胀的威胁。 巨额政府刺激计划背后的隐忧 即便是在短期拉动经济的积极作用中,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首先,便是这4万亿政府投资的来源。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央政府在于翌年增发建设国债1080亿元的同时,银行增加贷款1000亿元,并将中央增发国债中的580亿元转贷给了地方政府,因此并未带来财政赤字的增加。当时,中央国债补助、中央国债转贷、地方配套投资、银行贷款以及部分利用外资与其他配套资金共同为政府投资的提供资金来源。然而,综观此次投资总额概算,中央政府承担新增投资金额为1.18万亿,需要地方政府配套投资1.25万亿,加上灾后重建资金与社会投资,总额共计4万亿元。由于现今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地方投资的配套能力因此会大打折扣。出口退税率的提高也将使得财政收入面临着减损的趋势。如果中央政府仍旧使用发行国债转贷给地方的方式来弥补地方配套资金不足的话,加之自2009年1月增值税改革的全面推行,必然会使财政压力大幅增加。 第二,政府投资过程中的行政权力过大与寻租行为也应给予足够的关注。随着政府投资带来垄断势力的不断扩张,监督的透明性与资金使用的效率问题更加尖锐地摆在了人们的面前。特权的存在和市场结构的扭曲是滋生寻租的温床,当有人为了追求高额回报而产生寻租行为,最终会减损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因此,如何实现制度放权、放松要素价格管制、打破行业垄断、完善金融体系、推进财税改革成为中国经济长期增长所必需要解决的问题。不能因政府财政政策的推行进一步加剧了原本已经很严重的行业垄断行为。 在经历了汶川地震的洗礼以及北京奥运的辉煌后,2008年对中国来说无疑是特殊而又复杂的。在这并不平凡的一年中,经济结构的调整压力也让人们品味着阵阵的酸楚。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不同,对于本次经济调整来说,我国同时受到了内需与外需的双重冲击,并且面临着世界性经济趋于下行的风险,国际金融环境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以往。行政权力过多干预市场已经成为束缚中国经济增长潜力、造成经济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为了实现我国经济在今后的平稳增长,作为构成总需求重要组成部分的政府投资,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容小觑。在消费和私人投资暂缓增长的时候,我们对它更寄予期望,无论未来是寒冬还是暖春。2008年已经过去,太多的不确定性构成了2009年的基调,风险与收益并存,迷茫与希望同在,我们拭目以待。(摄影 黄承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