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柯浪
对于许多正在力争做大的中国公司来说,美国三大汽车巨头的教训足以为鉴。在扩张这个充满快感的过程中,是不是该认真思考一下,做大之后,怎么办? 当五年前瑞银华宝汽车行业分析师Saul Rubin表示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将在5~10年内破产时,这个观点被当作惊人之论而被很多人一笑置之。当时,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在美国本土的市场占有率超过60%,在全球市场上也与德系和日系车分庭抗礼,三足鼎立。然而这三个庞然大物如今却深陷在破产危机之中。 金融危机只是催化剂按照最新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通用又亏损了42亿美元,福特则亏损了29.8亿美元。此外,比经营亏损更为严重的是,两大汽车商资金流正面临枯竭。据华尔街分析师估计,若按照今年第三季度每月支出20亿美元的速度计算,通用汽车公司在得不到政府救助的情况下,到明年2月份就会陷入困境。 预言成真了。美国“三大”的危机最直接的原因应该是金融风暴对实体经济的波及,但当年Saul Rubin并未将金融危机的因素考虑在内,他坚定地认为:是这三个企业内部运作的规律,使其必然走向死亡。现在看来,金融危机只不过加速了这一进程。 现在普遍的分析认为,是过度扩张和高昂的劳工成本,导致“三大”出现如今难以为继的局面。以通用汽车为例,为了保持世界第一的垄断地位,通用汽车在全球扩张,因为扩张规模太快,现金流出现了一定问题。再加上通用汽车历年来均为股东支付较高的红利,税后利润并不多。长此下去,通用汽车陷入了两难境地:既无足够资金弥补现金流缺口,又无足够资金满足大规模研发投入。同时,类似社会主义的福利制度,也让这些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三大”每年仅花在退休员工身上的钱就达数十亿美元之巨。有人甚至调侃说:就算被通用汽车公司解雇,也比被大多数公司雇用要强。 规模之困 但我们需要思考的是,这三家企业历史上都是美国最杰出的公司,他们能做到今天的规模绝非侥幸,但为什么在其长达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他们能历尽劫难而屹立不倒,却在如今看似统治了半个世界的时候轰然倒塌呢? 英国《金融时报》管理专栏作家西蒙在梳理、总结了近十余年来的有关优秀商业著作后,这样总结道:“企业持续成功属于例外。一旦丧失了推动其达到巅峰的动力,很少有企业能重新恢复增长。” 西蒙的观点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答这个疑问——当企业做大到一定程度后,推动其发展的后续力量将会消失。这可以说是大企业的“癌症”:大部分企业做大后都容易出现动力缺乏、官僚气息严重、运作成本加大等问题,而企业的规模很容易放大这些消极因素带来的不良影响,久而久之,这就成了一个“不治之症”。 前车之鉴 实际上,无论通用、福特还是克莱斯勒,在近几年都认识到了自身的问题,并试图加以改进。但他们的复兴计划没来得及展开,便被金融风暴当头一棒打得昏天黑地。实际上,转身慢正是这些超级企业的大问题,由于官僚气息严重,他们对市场的嗅觉本来就迟钝,但当他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而试图改变时,市场又不给他们时间了。 对于许多正在力争做大的中国公司来说,美国三大汽车巨头的教训足以为鉴。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把公司做大的机会正在增加,然而在这个充满快感的过程中,我们的企业家是不是该认真思考一下,做大之后,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