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园: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园区经济注入活力



  苏贵光(北京)

  昌平在首都城市功能分区中属于城市发展新区,是北京市“十一五”规划发展的新城之一,是首都西部发展带上的重要节点。在“十一五”期间,昌平将依托“一带两轴,一城多点”的区域空间布局,坚持科教创新基地、人文生态景区、和谐宜居新城的发展定位,着力大造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的制造业、旅游会展业、现代流通服务业、现代农业以及房地产业与建筑业等五大经济板块。

  昌平生态环境良好,人文底蕴深厚,交通出行便利,服务设施完备,是投资创业、旅游休闲、生活宜居的理想之地。特别是区内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和较强的产业承载能力,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截至目前,辖区内已有包括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石油(11.18,0.04,0.36%,吧)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在内的42所高校和103家科研机构;有中关村(3.37,-0.37,-9.89%,吧)科技园区昌平园、生命科学园、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和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4个国家级产业园区,以及15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汇集了近2万名高素质的科技人才。

  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原名“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昌平园区”,1991年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1994年4月,经科技部(原国家科委)批准,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的一部分;1999年6月,国务院批复北京市和科技部《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的请示》,昌平科技园区正式更名为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作为中关村最早成立的三个园区之一的昌平园,规划面积11.48平方公里,其中包括昌平园北区5平方公里(包括昌平园西区、昌平园东区、民办科技园)、昌平园南区即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4平方公里、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及三一产业园2.48平方公里。

  建园以来,特别是国务院批复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以来,昌平园凭借优惠的产业政策与高效的工作作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成为中关村重要的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的示范基地,产学研结合综合改革的先试先行基地,创新型人才、研发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和辐射基地,与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科技服务基地。昌平园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呈现跨越式健康发展态势。2007年,昌平园实现工业总产值398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60%以上,总收入530亿元、利润总额50亿元、出口创汇8亿美元、上缴税金25亿元,年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30%。1992年至2007年,昌平园技工贸总收入累计达到2142.5亿元;累计实现工业产值1519.3亿元;累计实现利润157.8亿元;累计上缴税费84.37亿元;出口创汇累计超过32.75亿美元。

  目前,昌平园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环保和新能源、新材料等四大支柱产业已经初具规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逐年增加,重点企业推动园区经济发展,骨干企业队伍已经形成,骨干企业发展势头良好。神华昌运、诺华制药、福田环保、赛迪集团等已经成为昌平的龙头企业,继二六三网络、直真节点、清华阳光、鄂尔多斯(6.92,0.08,1.17%,吧),亚都等企业之后,中信国安(6.10,0.08,1.33%,吧)、英斯泰克、三一重机、中电智能卡、利德华福、巴可利亚得等企业已经加入骨干企业队伍,中软股份、有研亿金、绿创环保、万泰生物、振冲工程、柏瑞安科技、美高仪软件等一大批企业正在加速步入骨干企业行列。

  围绕能源科技和生物医药两大特色产业发展,园区专业园建设不断推进。

  中关村(3.37,-0.37,-9.89%,吧)生命科学园总规划用地面积249公顷,其中一期工程用地面积132公顷,规划为研究、开发、中试基地。二期工程用地面积119公顷,定位为医疗及产业基地。一期聚集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等国家顶尖的研究机构;在技术支撑体系上,设有生物芯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蛋白质组研发及工程中心、国家863实验动物及病理动物模型中心、北京生物医药孵化基地等;在产业化资源上汇集了扬子江集团、江中制药集团、北京养生堂和奥瑞金种业等国内知名企业,吸引了诺和诺德、Takara等著名跨国公司。

  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项目,总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是科技部针对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工程技术创新的巨大需求于2003年2月提出的。一批在提升国家重点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中发挥骨干作用的科研院所(以重点实验室、研究所、工程研究中心和院所兴办的公司为主)聚集起来。目前创新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已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土地开发实施方案已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中石油(11.18,0.04,0.36%,吧)的一批科研院所和企业先期进驻该基地。

  昌平园未来发展重点:

  (一)始终坚持一条主线——强化成果转化和产业基地功能

  依据国家和北京市“十一五”发展规划思路,昌平园作为北京郊区的高新区,将推进二次创业,优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软硬环境。主动承载首都高新技术产业链中的产业基地作用,强化昌平园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基地功能,加快引进、加速培育重点领域高新技术企业,构建新的竞争优势。将昌平园建成北京市主要的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基地。

  (二)重点发展两个产业——能源科技和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

  认真贯彻落实“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化”的战略方针,积极实施《中关村科技园区十年创一流》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本地的资源优势(1594.992,5.53,0.35%,吧),围绕具有产业基础的能源科技、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开发一批高新技术产品,成就一批科技人才。有力地促进昌平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推进首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三)积极实施三项工程——专业园及产业孵化工程、目标招商工程、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建设工程

  为“十一五”期间将昌平园建成首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加快生物工程与新医药和能源科技产业的发展,“十一五”期间昌平园将重点实施三项工程,加快昌平园的整体建设步伐,高效集约利用有限的土地等资源,在迅速扩大经济总量的同时,培育昌平园的优势特色产业。

 昌平园: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园区经济注入活力
  (作者系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管委会主任 )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27457.html

更多阅读

后记:遵循产业发展规律

     有经济学家指出,白酒正是遵循了自身产业发展规律,才能与中华文明一脉相传,延续至今。正如“白酒百亿俱乐部”的出现,无疑是这些企业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抓住了实现“百亿”的产业发展规律。  而今天诸多白酒企业一窝蜂地向“

产业篇:促进产业发展

   关中—天水经济区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区域经济的增长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不断演进,同时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促进了经济的增长。那么,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资源性产业该如何发展?在不同领域,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办公室主任

盐业公司:如何高效发展非盐经济

目前,盐业转制已近在咫尺,摆在全国各省区盐业公司面前的任务除了将自有食盐品牌做强大外,如何高效发展非盐经济已经成为众多盐业公司最为重要的任务。对于发展非盐经济,终端火爆销售专家、火爆销售培训导师、企业一市一年销售一千万营

张永法:服装产业转移引导西部经济快速发展

  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业受到较大影响,为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东南沿海地区大量服装企业开始向内陆地区转移。    产业转移要多元化                 为了鼓励产业转移应对危机,今年国务

声明:《昌平园: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园区经济注入活力》为网友关灯做的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