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 军
9月18日,日立宣布停止等离子面板生产,转向松下采购。至此,“等离子五虎”(松下、三星、LG、日立、先锋)只有松下继续前行。这让业界对长虹巨资押宝等离子面板制造的质疑声再次响起。“不管其他对手如何,长虹的等离子项目要坚持下去。”9月22日,长虹集团董事长赵勇语气仍然很坚定。 在液晶与等离子两大平板阵营的长期博弈中,液晶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如今,三星、LG采取等离子与液晶平衡策略,日立、先锋计划转移重心至液晶,此消彼长,本已势单的等离子更加力薄。 日立、先锋之所以放弃等离子,是因为市场需求太少,导致严重亏损。目前,全球市场的等离子占比还在继续下滑。在中国市场,等离子与液晶的销售比为1:9。缺乏消费认知、厂商推广,加之企业立场不稳,等离子消费趋势犹如无源之水。还在襁褓之中的长虹等离子能够扭转乾坤吗? 赵勇深知面板生产必须讲究规模效应。根据长虹的规划,今年实现一期量产后,产能约为216万片,并不能有效降低成本。他们必须在2010年产能超过2000万片后,才能解决成本瓶颈。但这时又面临另一个问题:来自Displaysearch的预测显示,到2010年,全球等离子电视销量将达到3000万台。而松下在日本尼崎建设的第五座等离子面板工厂将在2009年5月投产,总产能超过1100万片,光松下一个新厂就可以满足市场1/3的需求,再加上原有制造资源,届时松下产量已可满足全球市场的绝大部分需求,长虹庞大的剩余产能不可能在海外消化。 无法获得海外市场,转攻国内,也可能是一厢情愿。虽然目前国内彩电厂家大都在积极与长虹接洽采购等离子面板事宜,但明眼人皆知道这更多的只是一种平衡策略:借此向液晶面板商压价。即使以后进行实质采购,市场经济中,他们只会考虑性价比,绝不会有意偏向长虹这个劲敌。 面临尴尬的不仅仅是难以消化的产量。长虹坚守等离子,是因为只有等离子在超大尺寸面板上具有技术优势。但随着液晶技术的投入远远超过等离子,液晶和等离子之间的尺寸差距越来越小,这意味着,液晶产品的市场区间在扩大。 在外界看来,长虹押宝等离子的前途似乎荆棘满路,可长虹目前给出的回应仅仅是执着。但事实上,对于众多国产等离子生产线的拥趸而言,需要的不光是长虹的信心喊话,更需要的是一个既能说服自己,又能说服大家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