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思恩
周初有消息称,银监会有关部门近日专门召开会议,讨论有关QDII理财产品风险问题,会议上银监会人士建议:银行现在不要再做QDII产品。其实不光是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在今年也是如履薄冰,对各类理财产品的审批持极谨慎的态度,海外投资的QDII首当其冲一律搁浅,股票投资类的理财产品也大幅减少,甚至固定收益类的产品也受到了限制。 涨得越高,参与热情越高;跌得越狠,进场勇气越弱。这种情形,看来不光是散户身上有,监管者、理财机构都有。毕竟大家都是人,都有人性的共同点 不过,也许有些环节的问题并不光是人性,而是利益。比如对基金公司、信托公司这样的理财机构而言,在大盘暴跌后接近底部的位置,如果要发起一个新产品,千辛万苦磨破嘴皮子,营销效果依然是很差,弄不好成立后赚取的管理费还不够支付代销银行、营销经理的人工和奖金。这不像在牛市里,再烂的基金也在银行里被大家抢,弄不好还要抽签摇号买“金融炸弹”。 另外,如果理财机构鼓吹现在是底部,喊“市场遍地是黄金”之类口号,中国投资者大多会很精明地想:既然是底部,我干吗还要把钱交给你管呢?自己去买股票,或者最多买一堆指数基金、封闭基金不就得了?只有在涨到半山腰甚至巅峰时,非职业投资者看着眼馋,自己又不敢参与,这时才是理财机构鼓吹自己超越市场的“特异功能”的最佳时机。 当然,乱哄哄的牛市带来的少数好事之一,就是促使理财机构和监管部门有热情和勇气去设计多种多样的产品。这些产品,有很多在萧条市道中被认为是吃力不讨好的。比如现在“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QDII基金,净值有的已到了三折,原始投资者的亏损触目惊心,但也给目前试图“抄底”的国内中小投资者提供了很好的投资渠道。试想如果牛市里没有发行这些投资工具,熊市里那些短视的、功利的、自我保护的产品设计者、审批者可没兴趣去搞这些玩意儿。 其实用那么多贬义词去描述产品环节的各类人士,自己心里也觉得未必厚道。因为股票跌到1000点,QDII基金跌到一两毛钱,也未必是很遥远、很小概率的事件。那时大家就可以深切体会到银/证/保监会,以及各大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