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红周刊记者 侯斐
千呼万唤始出来 在证监会10月9日发布《关于上市公司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的补充规定》后20多天里,A股市场一直倔强地保持着沉默。所以,在千呼万唤中出台的天音控股回购计划无异于向沉静的湖面投下一块巨石。11月4日,海马股份也宣布了回购计划,成为第二家回购股票的A股上市公司。可是,在这两声“枪响”之后,A股市场却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醉翁之意不在酒 让人担忧的也许还不只是数量上的匮乏,这两家公司回购的动机近日也双双遭到市场人士的质疑。虽然两家上市公司都表示回购旨在表明对公司未来的信心及对股票价值的认可,但市场分析人士却并不以为然。“醉翁之意不在酒”,市场人士认为,海马股份回购股票意在可转债顺利转股。《海马可转换公司债券上市公告书》中称,海马股份在转股期内,如果公司股票收盘价连续30个交易日低于当期转股价格的70%,可转债持有人有权将其持有的全部或部分可转债按面值的105%回售给公司。于是,海马公司对转股价格一调再调,从18.33元/股调整至5.03元/股再到11月5日最新的3.60元/股(此时,回售可转债的条件已降为3.60×70%=2.52元/股)。一方面不断下调转股价格,另一方面,试图通过回购股票来拉升股价,海马股份可谓用心良苦——用不超过1亿元的现金回购来避免约8.61亿元的可转债回购(公司发行的可转债规模为8.2亿元,全部售回需要现金8.2*105%=8.61亿),这笔账算得可谓精明。 无独有偶,市场人士皮海洲也认为,“不排除天音公司的此举是为该公司限售股减持服务的”。他分析说,首先,此举是向去年参与了公司定向增发的10大机构投资者示好。去年8月,天音控股实施了定向增发,而这批股票于今年8月18日上市流通,所以,天音控股回购股份为这些机构投资者以相对较高的价格减持创造条件。其次是为公司大小非减持创造条件。根据安排,今年9月8日天音控股公司有高达1.84亿股的大小非上市流通。通过股份回购,公司可以很好地刺激股价,激活成交,这也就为大小非以较高价格套现创造了条件。而且天音控股回购的股份数量仅为不超过2000万股,相对于1.84亿股大小非的减持,有四两拨千斤之效。 股票回购代表市场到底? 在市场情况恶化的情况下,短期内上市公司大规模回购的行为对市场信心的提振作用非常明显。因此,大规模的回购也常常被看作市场接近底部的特征。长江证券对1970年至1978年期间在纽交所公布回购计划的公司进行统计后得出,在回购公告之前,样本公司的上市三个月期收益率平均低于平均水平7%,但是在回购公告之后的三个月内,样本公司的该收益率高于平均水平3%。可见,回购行为对股价的提振作用还是相对较明显的。 从A股市场以往的经验来看,市场人士认为,回购方案也曾作为确认底部的利好之举发挥重大作用。比如,在2005年A股市场极度低迷时刻,产业资本大举出手,邯郸钢铁、华菱管线、九芝堂等一大批个股回购潮的涌现,对阻止下跌势头,从而使998点筑成历史性的大底起到一定的作用。 但此次的回购恐难达到预期效果。与2005年的回购大潮相比,此次回购不仅没有形成潮水之势,上市公司的背景与当年的企业相比也单薄许多,更何况其回购的目的还掺杂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灰色”原因。从这两只股票本周的走势也不难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回购效应”逐渐淡化。“回购相当于依靠财务手段来提升公司业绩(上市公司回购股票后即对其进行注销,股票数量的减少可以显著提高每股收益等财务指标),这显然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因经济形势下滑带来的业绩下降,所以,长期来看,如果基本面没有好转,股价的下跌走势也难以改变。”申银万国策略分析师李博对《红周刊》解释。如此看来,稳定自身股价的目的尚难达成,期待此次回购来提振当前低迷的市场无异于螳臂挡车。 熊市更待回购 “期待大规模的回购?难!”李博分析道,“现在整体经济形势不乐观,上市公司手中的现金流不充裕,而回购是需要上市公司拿出真金白银的。再加上国内的再融资要求比较严格,所以大规模回购发生的可能性比较小。”另外,李博还认为,由于成熟市场上很多进行回购的公司是为了进行股权激励,而A股市场股权激励机制发展尚不完善,这也是A股市场上回购动力不足的另一原因。 当然,也不排除一些现金流充裕、有央企背景的上市公司在将来对公司股票进行回购,但投资者也应该认识到,这种无法改变基本面的短期利好只能造成股价的短期上涨,参与时还须多加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