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招聘:三本难念的经



网络招聘领域的前程无忧、中华英才网和智联招聘,各自之间旗鼓相当,面对未来却又表情各异,围绕资本、战略、营销的竞争,使他们时而风光无限,时而又苦不堪言。三家网站,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铅华褪尽,沧桑尽显,在三大网络招聘企业被外资悉数收入囊中之后,这个行业又将走向何方?

  

  文/本刊记者 张山斯

  在中国互联网应用中,网络招聘的行业规模并不突出,但是从十年前的烽火初燃到现如今的鏖战正酣,经历十年的行业进化,这个领域仍然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的格局,也仍然没有企业形成自己绝对的优势。

  按市场竞争程度来界定,网络招聘早已成为一片貌似永无休止的红海,而在这背后,既有资本与市场的博弈,也有国际巨头们的窥伺,更多的是网络招聘市场真正蓬勃起来之前,以幻想透支未来的一场滔天赌局。

  而在赌局之中,散落江湖的各路诸侯间,十年内已经形成了三家网站鼎立相持的格局。前程无忧、中华英才网和智联招聘三家网站,占据了超过70%的市场份额。他们各自之间旗鼓相当,面对未来却又表情各异,围绕资本、战略、营销的竞争,使他们时而风光无限,时而又苦不堪言。

  真可谓,三家网站,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三国初创

  1994年,一群来自英国的猎头顾问在中国成立了猎头公司智联(Alliance),开始了专业的猎头服务;1995年,E-Channel顾问有限公司作为国内首批获得政府批准经营人才中介服务的中外合资企业成立。面对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他们不约而同地在1997年介入新兴的网络招聘行业,这便是日后的智联招聘和中华英才网。

  当时,贝恩公司在国内某报纸上登了一则招聘启事,短短时间内便收到了五千多份应聘简历。这次招聘,让贝恩公司地区总裁甄荣辉敏锐地嗅到了人才招聘市场上的发展机会。

  1997年,贝恩公司一些顾问创建了润安公司,甄荣辉便是这家公司最早的天使投资人,他投资了最早的100万美元,专业招聘类报纸《前程周刊》于1998年出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

  1999年,互联网大规模兴起,为招聘市场带来了变革,《前程周刊》网络版雏形也在这年9月上线。只不过,与智联招聘和中华英才网以网络作为业务的主要经营渠道不同,前程无忧的网站最初仅仅是作为对报纸的补充。

  从网络招聘三巨头的起始可见,他们都是从运营传统的人力资源业务,敏锐地在中国网络招聘行业刚刚萌芽之时,发现了其中巨大的发展空间,随后转入网络招聘行业。而不同的是,智联和中华英才网都是从事专业性强、以招聘高端人才为主的猎头业务,要转入以招聘中低端人才为主的网络招聘行业,需要对核心运营业务进行重大的调整,转变的挑战很大并且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资源;而前程无忧则是从事招聘中低端人才的报纸招聘,直接从平面媒体拓展到网络媒体,运营的核心业务并没有太大的转变,所以其转换所需要的时间和资源就很少,调整期也比较短。

  正是这种核心业务转换上难易度的差异,使得前程无忧在进入网络招聘行业时更快、更强势。而这也是前程无忧能迅速崛起、后来居上的关键原因之一。

  点评:

  在传统招聘向网络招聘进化的途中,前程无忧因为依托传统模式,创立之始便顺应了招聘企业与求职大众对于传统的出版招聘与新兴的网络招聘互相结合、互相补充的理解,利用出版招聘市场的攻城略地,后来居上成为发展最快的招聘服务企业。而在网络招聘真正被企业和求职者普遍接受之前,智联招聘和中华英才网却要在培育企业与求职者的网络应用习惯上颇费脑筋,互联网的普及进程和产业环境也是制约网络招聘发展的瓶颈。

  资本时代

 网络招聘:三本难念的经

  网络招聘三巨头在成立之初,各自偏居一隅,在资本进入之前,他们与散落江湖的小网站没有太大的规模鸿沟。

  在以互联网为代表、尚在摸索与革新的新兴行业,先行者并不一定能保持最佳的成长状态,反倒是跟随者可以降低探索的成本,只要具备敏锐的嗅觉和清晰的战略,往往便能迅速抵达制高点。在互联网行业,这个残酷的规律不断煎熬着先行者,也持续刺激着后来者上演后来制胜的传奇。

  前程无忧在招聘服务行业,便扮演了这样的角色。

  得益于在出版招聘市场业绩的突飞猛进,前程无忧虽然比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后进入招聘服务市场,但是却最快实现了企业的原始积累。凭借“出版+网络”的招聘服务模式,2000年初,前程无忧获得了美国DCM风投公司14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相同的商业模式,DCM已经在投资日本领先的人力资源服务商Recruit的时候获得了成功经验。

  2000年甄荣辉毅然辞职加盟前程无忧担任CEO。此后网络泡沫爆发,“.COM”公司尸横遍野,然而甄荣辉却从不以网络公司自居,事实上,也正是他这种自我边缘化的认定挽救了自己的公司。2002年,前程无忧完成了全国26个城市的战略布局,形成了今天的业务覆盖范围广泛的局面。

  前程无忧也是最先具有上市融资意识的招聘企业,事实上从2001年开始,甄荣辉便开始为上市谋划。2004年3月,中国内地出台新政策,限制合资广告公司的外资比例不得超过70%,而前程无忧早已在投资方的要求下由内资企业转变为外资公司,正在美国申请上市的甄荣辉不得不对公司进行再一次重组。

  2004年9月29日,前程无忧网在美国发行525万股美国存托股(ADS),成功募集资金7350万美元,成为中国网络招聘行业首家、也是目前为止惟一一家上市公司。

  在前程无忧以清晰的发展战略、传统的商业模式、惊险的资本运作迅速实现海外上市的华丽转身之际,智联招聘与中华英才网也没有在各自的道路上停滞不前。只是,二者与前程无忧相比,确实要艰难得多。

  转入网络招聘后,由于网络的普及程度仍然较低,智联招聘的网络招聘处于缓慢发展的状态。2000年10月,由刘浩负责的兰馨亚洲,由于非常看好中国网络招聘行业的前景,向智联招聘提供了400万美金的风险投资。但网络泡沫的破裂,让互联网的发展跌入了谷底,而智联招聘的纯网络业务也不为客户所认可。其后,智联招聘的三四位初创者相继离开公司,刘浩试图从外界空降CEO而无果,作为项目的主投资者,2002年他只有亲自到智联招聘挂帅出任CEO,开始个人职业上的转型。刘浩的亲自出马,让困境中的智联逐步好转,2003年3月,智联触及了盈亏平衡点,并获得了兰馨亚洲第二笔400万美金的风险投资。

  转入网络招聘后,与智联招聘初期的经历类似,中华英才网也在市场中坎坷前行。1999年中华英才网迎来了它的天使投资人徐新。这位捧红丁磊的投资人,看中了中华英才网良好的发展前景和网络招聘行业广阔的发展空间,联合一些香港的家族企业,投资中华英才网,并成为公司的董事长。互联网泡沫过后,中华英才网和智联招聘境遇相似,进入半休克状态,直到2003年底,中华英才网的收入才约为3000万元。

  2003年“非典”横行,打乱了正常的生活与商业秩序,然而“福祸相倚”,也为很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契机。校园和交通的封闭,让网络招聘的便利性凸现出来,作为用户主力的学生群体,开始迅速转向网络招聘。同时,网络招聘的便利、高效、低资源消耗等特点,令网络招聘日益被社会、企业和中低端就业群体接受和推崇。

  面对已经快速兴起的市场,对扩展中市场的占领和业务结构的转型,成为智联招聘的首要任务。最终,智联招聘决定借鉴前程无忧全面稳健的“报纸+网络”为核心,“猎头+人力资源服务”为辅助的业务结构,从而确定了在高速发展市场中的走向。

  中华英才网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业务结构如何确定。2004年7月,拥有丰富企业管理经验和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的张建国加入了中华英才网,并随后直接推动了美国网络招聘巨头Monster对中华英才网的战略投资,并且引入了美国Monster的模式,从此确立了中华英才网专注于网络招聘的行业定位。

  点评:

  从网络招聘三巨头的发展历程可见,独领风骚的前程无忧在其发展思路上有着明显的优势,从高盈利的传统出版招聘入手,进入新兴的网络招聘,然后逐步实现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替代。而中华英才网和智联招聘在发展思路上比较模糊,在初期并没有明晰的发展思路,整体发展思路都是在运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而较之于前程无忧在资本市场的主动出击,后二者因为缺乏前程无忧迅速积累、足以游说华尔街的资本,虽然心狂野,也只能路漫漫。

  分道扬镳

  在新兴行业中,从几家企业分庭抗礼到上市角逐,往往只能维持短暂的平衡关系,一旦行业中出现强势的领头羊,在上市以后得到资本推动之际,往往便是行业整合之时。

  然而,从网络泡沫中爬上海岸的前程无忧自身便在投资者的挑剔目光中前行,而存托股(ADS)发行也并未为其带来足够的资金来整合早已过度竞争的同行。对于前程无忧而言,上市并不是终点,对手还在汹涌奔行,稍有不慎,便会被超越。

  前程无忧的成功上市获得了强大的资金支持,虽然表面上进入良性发展的轨迹,但肚子里的苦水却也令其痛苦不堪。对于很多企业而言,上市曾经近似于梦想的终点,但是只有登上华尔街那片被投资者驾驭的土地,才能明白上市之后收获的并不全是幸福。

  2005年3月14日,前程无忧发布的2004年财报显示,2004年营收4.799亿元人民币,净利润6110万元人民币,比2003年增长了63.6%。这本来是一个可以让投资者满意的业绩,然而仅仅因为前程无忧调低了原本对于第四季度每股收益的预计,以及公布了一起财务结算错误,股价便一泻千里。短短数月间,前程无忧突然变成“前程堪忧”。

  在华尔街投资者的威慑下,前程无忧此后在面对行业竞争的时候,更多的只能在投资者意见与竞争需求间寻求平衡来调节,而难以放手一搏。

  在智联招聘和中华英才网嗅着资本的味道寻找机遇、努力坐上第二把上市交椅之前,事实上国际的招聘巨头也开始凝神中国网络招聘市场,寻找可以介入的目标。

  2005年4月,全球最大的网上招聘服务供应商Monster(巨兽)战略投资5000万美元获得中华英才网40%的股份,双方还签署了“对赌协议”。根据该协议,Monster将在“今后3年中”帮助中华英才网完成IPO,上市后Monster将购买剩余51%甚至更多股份;若中华英才网未能如期上市,Monster同样有义务购买中华英才网“不少于51%的股权”,成为实际控股股东。

  有必要做出特别交代的是,这是一份相当“古怪”的对赌协议。在企业与投资方的对赌中,一般是约定企业发展目标与控股权的对赌博弈。而在Monster与中华英才网的对赌中,丝毫没有这种博弈的成分,无论Monster能不能帮助中华英才网完成IPO,最后的结局都是中华英才网被收购。

  在主流的产业观察中,这份特殊的对赌协议背后隐藏的潜在战略一直被忽略,而正是这份不一般的对赌协议,改变了这个行业此后的竞争格局。这份对赌协议签订之初便决定了中华英才网被全盘出售给Monster的命运,所不同的是,在Monster接管中华英才网剩余股份之前,今日资本的徐新有更多改变行业格局、提高未来收益的机会。此后的中华英才网,不再以上市为最终目标,它不需要努力打造漂亮的财务报表来取悦于证券交易所,只需要不计成本地提升自己的市场份额,以获得未来最佳的股份转让价格。

  鲜为人知的是,Monster也和智联招聘谈过收购的事。据智联招聘CEO刘浩透露,前程无忧上市之后两周,Monster主动找他谈投资,但谈到最后他发现对方的目标是公司的控制权,谈判于是破裂。到底是在公司的控制权还是收购价格问题上出现分歧,抑或智联招聘本身的规模难以最终吸引Monster?我们不得而知。但是Monster进入中国网络招聘市场的势在必行,已经显露无遗。

  对于公司的控制权,显然徐新与刘浩有着不同的理解。1999年她以个人名义开始投资中华英才网,早已实现了数百倍的投资回报率。对于中华英才网,这个掌控今日资本20亿人民币投资的风投铁娘子,是选择借助股权转让而套现退出,还是在一片红海中继续寻求企业的长久发展?答案不言而喻。

  至此,一个行业的三家企业在业务与市场上虽然仍然剑拔弩张,但是运营者的心理已经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前程无忧被华尔街投资者束缚了手脚,智联招聘还在上市的道路上奔行,而中华英才网此后的所有疯狂,似乎都是为了能卖个好价钱。在三家企业中,各自的战略目标或许没有太大的改变,但是短期的目标已经出现了分野,营销体系的实施路径自然也开始分道扬镳。

  基于这种行业中微妙的变化,网络招聘这个行业注定上演疯狂,我们就不难理解此后的三年间这个行业的疯狂营销举措。中华英才网在出售股份给Monster之前,2004年营收为700万美元,其中在线业务量占70%,收支基本持平;而出售股份之后,中华英才网在不以上市为目标的竞争战略下,开始不断地以规模亏损换取市场份额的上升。

  点评:

  相同的战场,相同的对手,甚至连竞争格局都仿佛从前,但是市场的氛围已经不同以往。长期以来,三家企业都是以上市为终极目标,彼此鏖战之际都多多少少要窥视一下华尔街的表情,但中华英才网的那份对赌协议改变了这一切。转瞬间,市场份额既是各自执掌未来的梦想要道,也是避免仓皇倒下的最后一根稻草。于是,血战时代到来,烧钱游戏开始。

  血战到底

  在招聘网站的“老三国”之间上演新一轮疯狂之前,隐藏在幕后、来自国际的“新三国”开始悸动。在接下来的3年间,网络招聘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外资显然对此青睐有加。

  继中华英才网出售40%股份给Monster之后,2006年4月,日本人力资源服务巨头Recruit通过私下交易的方式以约1.1亿美元的代价向前程无忧股东收购14.5%的股份,并获得在未来三年内再收购25%股份的权利;9月,澳大利亚在线招聘公司Seek宣布2000万美元收购智联招聘25%的股权。同时,Monster又买下中华英才网约5%的股权,使得其总持股比例达45%。至此,中国三家最大的招聘网站都完成了与海外产业资本的结合。

  巨额融资的背后,是网络招聘行业“烧钱圈地”的资本游戏。

  中华英才网在拿到了Monster的5000万美元现金后,迅速展开了一系列营销宣传活动,其中尤以2006年的超人系列广告令人印象深刻。在密集的广告攻势下,中华英才网2006年的市场推广费用就高达1.2亿元人民币。2007年虽然中华英才网总收入超越前程无忧,达到2.33亿元人民币,但是亏损额也高达1.5亿元人民币。

  得益于Seek的投资,智联变得凶猛异常——签约黄健翔、徐静蕾作为广告代言人,并在全国范围内的电视、网络及平面媒体的广告时段和版面上大规模投放广告,还和腾讯、MSN、TOM、Yahoo等7家网站签订了排他的独家广告投放协议。智联招聘网成为2007年第四季度投放四大门户网站广告最多的广告主,全年广告投入超过了1亿元。

  虽然前程无忧的决策受制于华尔街的投资者,但广告营销策略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2007年下半年始,由罗家英代言的前程无忧“西游系列”广告扑面而来。2007年一年,前程无忧的市场推广费达到了1.8亿元人民币,其中广告费用大概占40%左右。

  招聘网站在广告上的投入让众多国内网站望尘莫及。尽管广告争夺战在这个每年增速达30%的国内招聘市场上愈演愈烈,可几家招聘网站的财务数据并不理想,疯狂的宣传背后隐藏着巨额的亏损。网络招聘行业的营销拼杀已经可以用惨烈来形容。

  事实上,在血雨腥风背后,国内三大招聘网站竞争的舞台,已经逐渐成为国际网络招聘企业较量的战场。

  2007年4月,Recruit在前程无忧的股份已经由14.50%增至20.10%,虽然仍不是第一大股东,但是仍然持有18.10%的DCM当年也是Recruit的投资者,二者的股份相加早已超过甄荣辉的28.70%,理论上前程无忧已经被外资掌控。

  2008年7月,智联招聘获得澳大利亚麦格理银行和Seek的1.1亿美元联合投资,智联招聘的70%的股份已经落入这两家公司之手。2008年10月8日,monster宣布履行对赌协议的承诺,投资1.7亿美元收购中华英才网剩余55%股权,后者成为前者的全资子公司。

  至此,国内的三大网络招聘公司之间的竞争,事实上已经升级为来自日本、美国、澳大利亚三个最大招聘网站的竞争;国内的网络招聘市场,已经成为这三家国际招聘服务巨头“血战到底”的竞技场。

  点评:

  国内网络招聘行业的十年纷争,可谓一台跨越十年的精彩大戏。只不过这场戏却不会因国际巨头从幕后支撑到走到前台厮杀而告终。三大招聘网站的那些曾经血战疆场的角色也没有退役,他们只是转换了身份在相同的战场上继续战斗。有的人焦虑着,中国网络招聘企业集体出卖给外资,是人才这一国家第一资源的沦陷,多少显得有些杞人忧天。而行业间过度竞争和对未来透支过度的警示意义,才真正值得我们去玩味、思考和自省。

  路在何方

  中国互联网领域有一种独特的磁场,国际网络巨头在中国往往难以撼动本土的互联网企业。搜索领域的谷歌、IM领域的ICQ和MSN、电子商务领域的亚马逊和eBay,甚至是门户巨头雅虎,都在各自的中国对手面前败下阵来。

  然而,在网络招聘领域,这个磁场作用似乎荡然无存。三家网络招聘网站从诞生到成长,从突围到各自雄踞一方,既生不逢时地丧失了行业整合的契机,又跌跌撞撞被绑架到外资巨头的海盗船上。他们在寒冬中度日如年,在硝烟中挥金如土。时过境迁,三家网站的创始人或许会相视漠然。

  事实上,三大网络招聘网站曾一度迷失,他们的视野中充斥着竞争对手对于市场的掠夺,却几度丧失对于企业和个人用户的功能与服务提升。低效的招聘流程,粗放的服务模式,宽泛的行业边界,匮乏的信用体系,都是招聘者与就业者之间亟待完善但却屡被忽视的元素。

  而网络招聘行业的企业进化和行业变迁,从未停止,三大招聘网站之外从来都不缺乏草根的革新力量。中国之大、人口之多,形成了巨大的行业、地域空隙,三大招聘网站虽然实力雄厚但优势不足以完成全行业覆盖、全地域覆盖。于是,我们看到:诸多地方人才网做得有声有色;传统现场招聘企业也卸甲上网;爱尔兰Saongroup招聘集团开始瞄准中国、剑指地区网络招聘;行业招聘概念初成,并出现专注服务行业企业及人才的英才网联等分行业招聘网站;职友集率先举起职位搜索的旗帜,浩浩荡荡的职位搜索大军一时应征者如云……

  网络招聘行业的散兵游勇们,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转型、退出、再进入,已经诞生了一大批有机会拥抱未来的企业,某种程度上也在引导和推进这个行业的变革与演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27669.html

更多阅读

家家有一本难念的经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图片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A君是老公的同事,好朋友,和老公在单位是同级别的小领导,最重要的是——他是我心中最崇拜的好男人好丈夫。当然,这一切都来自于老公的口中,曰:A君不抽烟,不喝酒,也很少打牌,是一个很细心很会关心他人的人,在家任劳任怨,工

难念的经音译LRC歌词 lrc9音译歌词网

[ti:难念的经][ar:周华健][by:yeru][offset:500][00:01.660]歌曲:难念的经[00:05.020]歌手:周华键[00:07.500]国语音译[00:09.150]专辑:业火如华[00:12.870]lrc谐音:业如[00:30.770]吞风闷雨 葬落呀 没曾彷徨 黑三赶海 千血根 哪没绝光

金融市场监管:难念的经

 2008年10月,82岁的格林斯潘破天荒地承认缺乏监管的自由市场存在缺陷。长江商学院教授黄明认为,格林斯潘认错反映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承认了资本市场常常是非理性的;二是他高估了金融机构保护股东利益的能力,低估了代理人的问题。目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三大MALL各有难念的经

 “该撒的归该撒,上帝的归上帝。”经过两年轰轰烈烈的兴建大潮,中国MALL的经营问题接连浮现:人事动荡、人气难聚、商家撤铺、资金链紧张……专家指出,需要细火慢炖的商业经营方式,终究不同于造梦式的地产经营手法。本版从北京、上海、

解析:三位时尚创业老板难念之经

在这个追求财富,追求自我价值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创业的行列,在艰辛的打拼中体味激情,接受挑战。许多人都想当老板,可当老板的个个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本期,我们选择了3位不同类型的创业者,从他们的创业难题及解决方案中,你是否能得到

声明:《网络招聘:三本难念的经》为网友叙述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