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介和:所有质疑我的人都很弱智



  本刊记者 齐介仑

  在相对严肃的财经圈子里,鲜有大亨如严介和般高调,如娱乐圈中的宋祖德,如文学圈里的王朔,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扑朔迷离间却也可见智慧的光芒,其隔三差五借由各路媒体抛将出来的说辞,更颇有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味道。是这位先生做企业已达到炉火纯青的水准于是欲登高而呼、拯救中国企业于水深火热,还是喋喋不休、刻意炒作,力图虚晃一枪、浑水摸鱼,搞出点自己的名堂?是大智若愚,还是大愚若智?口若悬河、口才超群的前胡润百富榜第二富豪严介和,确乎颠覆了公众对中国企业家含蓄收敛的既定想象。

  秉持苏商睿智精明的优良传统,严介和凭借多年在基层建筑承包领域的丰富经验,曾顺利助推其最终定名为太平洋建设集团的所属企业成功登顶江苏省民营企业第一位,关注领域不断扩大,网络在全国延伸,2004年、2005年其本人先后以15亿和125亿的个人资产规模成为英国人胡润持续关注的对象,分别名列当年百富榜第65位和第2位。

  或可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便经历2006年狂风暴雨式整肃风波后元气大伤,但毋庸置疑的是,严介和夫妇及其所挟太平洋建设似乎仍不可小觑,权且以《胡润百富榜》作为标尺即可观察一二:2006年、2007年严介和、张云芹夫妇以75亿、100亿总身价分别名列第16位和第66位,而最新公布的2008年《胡润百富榜》榜单上,严介和夫妇再度以100亿累计资产位列第45位,而并列第40位的上海复星集团郭广昌、网易丁磊,其资产规模亦不过110亿而已。

 严介和:所有质疑我的人都很弱智
  作为财富大亨的严介和,其传奇性的商业经历、高超的政府公关技巧、豪爽洒脱的行为方式以及信马由缰式的言论风格,非但吸引了众多的媒体记者,更引得诸多创业后来者登门拜访,甚或不惜重金买得与严氏共进晚餐的机会。

  2007年底,经过长时间的铺垫与过渡,严介和对媒体发布消息称,自此其本人将完全退出太平洋建设集团管理岗位,董事局主席一职改由严介和夫人张云芹接任,严本人正式“退休”,但其所持太平洋建设股份依旧高居40%。之后的严介和从南京转战北京,依靠其在中国企业家群体中不可忽视的影响力,频密走访各大商业领袖、政府高官,并联合业界众多知识分子,经过周密策划,煞有介事地将自己一手炮制的独立商学院——“华佗论箭”闪亮推出。按照严介和的说法,这个所谓的商学院要做的事情,就是给中国的中小企业“把脉问诊”,且“先看病后收钱”。

  严介和投身教育了?问题并非如此简单,聪明如严介和者,自然有他的一番深入思考,而反观严介和的所谓商学院,我们却大略可以嗅到一点点“空手套白狼”的味道。问题的关键正在于,有谁买他的账,他需要通过怎样的途径使得中小企业买他的账?进一步的问题则是,此番动作与太平洋建设的核心主旨相去甚远,其深刻含义何在?

  从事商业操作20余年,严介和的心路历程如何,太平洋的真实现状又如何,其对中国商业格局的判断具备怎样的观察?2008年国庆节前夕,《财经文摘》记者在香山脚下的一栋办公楼里如约见到了严介和。

  在本刊记者前往采访的当日,同样在这栋位于中共中央党校对过仅百米之遥的楼层里,两位来自吉林的中年创业者慕名赶至,且已等候严氏多时,虽则严介和很明显地迟到一个多小时,却似乎并未感觉有何不妥,阔步走入会议室,既无抱歉,更无缘由陈说。

  与之前的听闻相差不远,一身浅灰色西装的严介和,一口浓重的苏北口音,底气十足、嗓音浑厚,略有寒暄过后,严介和坐在对面的沙发上,耸耸肩,“我的思路,就像泉水一样,你尽管提问,你就张扬一点问,我不会回避任何问题。”

  从做事到做人,从历史到哲学,从工作到生活,这位曾经的高中教师,显然是有备而来,精神饱满,气宇轩昂,在如流的对答中,已满头银发的严介和尽管表述清晰、铿锵有力,却不免使人心生沧桑之感,在其极力掩饰的语言背后,该是怎样的一种悲怆与伤感,或者哪怕是一点点的无可奈何?

  再谈06风暴

  自2005年《胡润百富榜》将严介和置于仅次于国美电器黄光裕的榜眼位置始,大量媒体对于严氏的发家路径以及其实际资产规模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作为中国著名“包工头”的严介和在此之前惯用的“通过给政府放贷的方式承接项目并通过项目经营回笼资金”的模式开始迎来广泛诟病,而严介和通过其独特的操作方法整合收编的30余家国有企业,此时亦受到媒体关注,而关注的最终结果是,太平洋急速扩张后资金链断裂的巨大潜在风险成为冷冰冰的现实,严氏与地方政府的合作模式亦受到强烈质疑。随着各大商业银行在媒体提示之下的疯狂挤兑,严氏以及其太平洋建设一度陷入最为窘迫的境地,几近演绎成为2006年中国商业界最为悲情的故事,而依据之前的调查报道,严氏最终累计银行欠款3.82亿元。

   太平洋的当下状态如何,当初媒体的报道属实与否,欠款还了吗,怎么还的?严介和轻描淡写地对本刊记者表示,实际数字应远大过3.82亿,而且欠债早就还清了,现在的太平洋建设是零负债,是真正的“私有”且“私营”的企业。“才几个亿的负债?真是笑话。太平洋这么大的规模,才几个亿?实际上是多少呢?是70多将近80个亿的负债。”

  “一家媒体写错,家家媒体都跟着错。这么大的太平洋怎么可能只是几个亿?如果只是几个亿,对于太平洋来讲,那不是小菜一碟吗?如果几个亿的话,太平洋随随便便就处理掉了。我告诉你,全国的媒体都写错了。”

  严介和认为,2006年的这场风暴是一定要来的,而太平洋建设却屹立如磐石,现在更已转危为安。“山雨欲来风满楼啊,如果汶川地震是8级地震,太平洋在2006年应该是18级地震,现在应该说更稳定了,太平洋在零负债的基础上,稳扎稳打嘛。”

  严介和执意要将太平洋的“私有”与“私营”性质给本刊记者说明透彻,力图进一步证明太平洋的平静与稳定。“私有和私营是两回事,有的企业是私营但不私有,有的企业是既私营又私有,上市公司就不能叫私有,有的私营企业欠了银行一屁股的债,负债率很高,它就没资格叫私有,只能叫私营。但太平洋是私有的,零负债嘛,我交给我的团队去经营,现在是我的夫人在做掌门人,应该说,它既私营,更私有。”  

  媒体的关注自然是柄双刃剑,而诸多媒体对严介和的垂青当然又与《胡润百富榜》直接相关,严氏危机恰肇始于《胡润百富榜》。颇为诧异的是,在与本刊记者交流时,已大略从危机中稍稍缓过神来的严介和并未流露出对胡润本人更多的反感和愤怒,他甚至难能可贵地对胡润的贡献表示出由衷的赞许与欣赏。尽管,《胡润百富榜》对他以及他的企业的伤害是如此的刻骨铭心。“胡润这个人,我感觉还是不错的,他虽然是个英国人,但他对中国还是比较有感情的,我看他参加了几次企业家的活动,企业家基本上对他都是认可的,对他的评价都挺高。关于《胡润百富榜》,我是怎么看的呢?它没有什么权威性,但它对中国的市场经济、对普通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是一个冲击。”

  严介和认为,是《胡润百富榜》刺激了中国人创富的冲动,使得富豪成为阳光之下的光荣称谓。“毛泽东时代,均田地、均富贵,甚至打土豪、分田地,好像中国就不能出现富豪,富豪就是反面人物,而《胡润榜》这么一排、《福布斯》这么一排,富豪变成阳光下、变成在法定层面认可的了,我觉得这是落实邓小平提出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错落有致的和谐’、‘相对的有穷有富’的最好体现。”

  严介和同时表露,当初的坎坷遭遇是企业成长的必然环节,“无所谓”,而且从长远来看,也未必是坏事,“正好让太平洋做一点减法,太平洋做了这么多年的加法,做完减法我正好可以平平安安地退出太平洋,”另外,通过此番风暴,也让太平洋团队得到了锻炼,让太平洋的资产获得了重新的洗牌,“这是非常好的。”“如果太平洋是脆弱的,在这场风暴中死掉了,那么,这个伤害就大了,如果说没死掉,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是一次洗礼,血与火的洗礼,正可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太平洋从大名鼎鼎到臭名昭著,又到今天的山重水复、峰回路转,这就是企业的一生,也是人类的一生,酸甜苦辣、成败荣辱,都经历了,而且始终不倒,我认为这就是一个好的企业,这就是一个成熟的企业家。” 

   悖论的百富与媒体

  更多人希望知道的是,严介和是怎样进入《胡润百富榜》以及他与胡润的沟通方式如何。严介和就此对本刊记者解释说,2005年,胡润要将他放到首位,他不同意。“本来要排到第一,我们和胡润反复讲,不能排得这么靠前,我说,你这不是瞎胡闹么,怎么可以这样排呢?后来做了大量的工作,达成的默契是,胡润做出了妥协,但他没有实现对我们的承诺,不是排在五名以后,而是排在了第二名。”

  “这个风暴是避免不了的,《胡润榜》就这么排了,它也不受法律制约,他就这么瞎排,你有什么办法?”

  至于太平洋的实际资产规模,严介和分析说,胡润05年排的肯定没错,要错他肯定是04年错了。“其实,这个时候的太平洋一直是江苏省私营企业第一名,这是有案可稽、有证可考的。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江苏当省委书记的时候,2000年召开了江苏省私营经济工作会议,第一次以省人民政府的名义召开大会,表彰私营企业一百强,太平洋排第一名。4年后,回良玉走了,由今天的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当江苏省省委书记,规格又提高了,以省委省政府的名义召开会议,表彰民营企业一百强,这回,江南的大企业都进来了,苏宁电器也在里边。大家还在关注,是不是太平洋还能排第一。结果,还是第一。正部级的经济大省,这怎么可能含糊呢?”

  严介和进一步说,其实第一年上榜就不止15亿,是85亿,“15亿还能当江苏省老大吗?江苏可是经济大省,但从15亿到125亿,媒体感觉落差如此之大,结果弄成了一场巨大的风波。”

  太平洋的真正问题是什么?严介和认为,太平洋没有任何问题,不但没有问题,而且还应该是中国民营企业的一个样板,而正是因媒体的非理性渲染,人为造成了银行的恐慌,进而造成了资金链的断裂。“不论是它的经营、管理还是资产质量,可以说,即使不是最好的,也应该是最好的企业之一,就是因为被媒体瞎搞,把太平洋搞得是是非非、风风雨雨。”

  “媒体把太平洋炒得如此恐怖,银行都吓死了,要不然,太平洋怎么会资金链断裂呢?结果到期的与没到期的一起收了,这个压力,你再好的企业,也会尴尬。”

  “小成靠朋友,大成靠敌人。小成要苦难,大成要灾难。”“当时已经做好了壮士断臂的准备,甚至可以放弃一部分优质企业的股权,直到把问题解决好。最终太平洋没有这么做,在任何股权都没有放弃的情况下,我们也把问题解决了。”

  在与本刊记者超过两个小时的交流中,严介和不止一次地提到邓小平以及邓小平的三起三落,此番细节或可粗浅地理解为,在某种意义上讲,邓小平实则扮演了逆境中严介和精神向导的重要角色。“我现在就信奉一句话: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就像李白说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如果你的企业是好企业,那就不管风吹浪打,让他搞吧,都不是回事,伟大都是熬出来的。邓小平老人家如果没有那三次落难的话,他就没有今天的这种德高望重、流芳百世。”

  经历巨大风波激荡的太平洋可谓教训惨痛,时下已对媒体了解甚深的严介和,自然对媒体利害不得不抱以警惕,严介和认为,企业家与媒体的走近或走远需要审慎观察、相机行事。“只要你觉得自己是块金子,那么不管媒体怎么搞,最终还是好的。但如果你不是金子,最好离媒体远一点,另外上市公司,哪怕你是金子,也要离媒体远一点,不能搞的。你看王石,说的那句话,哪里有错了?搞得股票跌成那个样子,压力大得要命。江南春,在中央电视台被媒体这么一搞,搞得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受不了。如果你的企业机制非常好,你的驾驭能力非常强,和媒体走得近一点,怕什么?从2006年到现在,我一直都是这样。”

  作为企业家的严介和对此解释说,为什么自己能够对媒体敞开怀抱,是因为“自己的屁股是干净的”,自己的人品是“钻石人品”,自己是个透明的“玻璃人”,坦坦荡荡。“如果你企业有黑,当然不希望被人揭了,但你没有黑,怕什么?太平洋和我严介和是没有任何黑的,从来就没有过黑,过去没有过,现在不会有,只要我头脑清楚、不老年痴呆,未来也不会有。我在任何场合都讲,我的人品应该是钻石人品。很多媒体从我的小时候算起,到我的出生地去挖新闻,找我的负面,我没有啊,我长了这么大,连两句半的检查都没写过。”

  但严介和同时认为,当下的中国,令人恶心的媒体占三分之二,中国的媒体环境尚属幼稚,媒体的很多言论并不可信。“同样一张报纸,今天可以把这个人写得好得不得了,明天又可以把这个人整得一塌糊涂。你说,究竟是这个人的问题还是媒体的问题?”

  “有些媒体要拉赞助、做广告,如果我照做,他立马唱赞歌,如果不做,马上就糟蹋你、让你恶心。现在,让人恶心的媒体太多了。如此说来,如果媒体说我是反面人物,实际上我就是正面人物,因为媒体本身让人恶心,本身就是反面的。”

  “我可以麻木地说一句,所有质疑我的人,都很弱智。”

  尽管媒体对太平洋以及严氏本人尤其在2006年的伤害特别巨大,但严介和仍旧表示,他需要对媒体表示感激。“很多丑事我是一丝一毫都没有的,但我还是要感恩媒体,就当作免费广告了嘛。没有绯闻能叫明星吗?负面新闻有传播性,就让他传吧。既要感恩赏识你的,更要感恩谴责你的。赏识让我们成长,谴责让我们成熟,赏识是给我们的阳光雨露,有利于我们成长,谴责是给我们的寒风冰霜,有利于我们成熟。”

  “要保持一颗感恩的心。既要感恩朋友,又要感恩敌人,既要感恩君子,又要感恩小人,遇上君子要开心,遇上小人也要开心,君子让我们成长,小人让我们成熟。”

   严氏大逻辑

  从之前的BT到当下的BOT,严介和及其一手操控的太平洋建设集团通过其娴熟的政府公关技巧,在十数年间以惊人的发展速度扩张、壮大,而行走在政策边缘的严介和更是以其独有的政治胆识、操作魄力以及口无遮拦的表述方式,获得了业界“狂人”称谓。在与本刊记者交流时,严介和坦承,无论是BT还是BOT都是合乎中国国情的商业模式。“我们这些人对政治是非常敏感的,是讲政治的,只是不参与政治,一般是想明白,不说明白,该去做就去做。”

  “这是政府的需求、社会的必然,只是我先做了。原来也不懂什么BT、BOT,哪个懂啊,我就觉得,这样做就对,这样做就符合中国的国情,政府开心,我们也开心,又回避了竞争。” “别人说我和政府打交道,在中国做事情,能不和政府打交道吗?中国是市场经济、计划权力,政府就是家长,船装万担,一舵为主,这个舵手就是执政党。过去的舵手是一个人,今天的舵手是一个党。没有办法。”

  “论聪明,我还是比较聪明的。我应该怎么评价自己呢,用9个字评价是比较好的:既聪明,又能干,更听话。有人问,听谁的话啊?听党和政府的话,我不一定听老师的话,也不一定听媒体的话,但我一定听党的话。”

  严介和刻意叉开敏感话题,沿着“竞争”的思路说开去。“无序的竞争,不是什么好事,市场从短缺走向过剩,这个过程已经完成。从总量走向质量,正在完成。最终要从无序走向有序,这才是完美的市场经济。竞争型的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是红海阶段,还不是蓝海。我们觉得要回避竞争,太平洋这么大的企业,如果去和一般的小企业竞争,是没有意义的,于是我们就去创新了,创新在中国无处不在。”

  “什么是创新?创新往往就是违规。什么是创造?创造往往就是破坏。适度地违规达到有效的创新,适度地破坏达到理想的创造。”严介和如是分析太平洋以及其BT模式的操作思路。

  当本刊记者问及,到底是通过怎样的动作使得当地政府敢于相信太平洋的实力并与其建立合作关系时,严介和避重就轻地表示:“用事实说话”。“我已经做了很多工程,只要一说这是我做的、那是我做的,都知道,人家说,好,你来了,我们欢迎。” 

  为什么单单是严介和的太平洋取得了最大成功,难道这个BT模式,其他的企业就真的做不了吗?严氏提及的“回避竞争”,到底包含了怎样的意义?“当时,一般的企业没有这个实力,BT需要企业把自己的钱全部拿出来。很多企业是用政府的钱做政府的项目,而我们是用自己的钱做政府的项目,然后政府用若干年的时间还本付息。”“政府想做事没钱嘛,我把钱给你又不好,那我替你把事情做起来,然后你分多少年还本付息,等于放贷一样嘛。” 

  严介和认为,德才兼备的时代已成过去,考验胸怀的时代已经到来,做大事看胸怀,做中等事看德行,做小事看才能,大成在胸怀,小成在德才,同时,要充分理解别人的不理解,而这也是和谐社会基本的构成元素。“别人对我们怎么不理解,我都感到很正常,但我们不理解别人就是不正常了,我从来没有什么抱怨,没有什么委屈,如果把这份委屈留给普通的群体,他是承受不了的。和谐社会,这就是和谐观。让我们这些承受能力强的人,多承受一点,这就和谐了。

  “第一是智商。第二是才华。第三是能力。第四是品质。第五是胸怀。第六是健康状况。我觉得这是成功人士必备的六大要素。”

  “我一套一套的说辞,将来会变成新的《论语》,李白、杜甫、屈原在当时的社会,就是神经病,纯粹二百五,口碑都是非常不好的,等他们死了以后,哇,发现他们的东西都是好东西。”严介和认为,自己的语录式表述具备历史价值。

  “如果伟大领袖毛主席从水晶棺里复活了,大手一挥说要把我严介和抓起来,我一点都不会感到痛苦,我感到很开心。如果说把我枪毙了,我肯定会开开心心地走向刑场,真的,我肯定百分之一百能够做到这一点。我没感到什么痛苦,因为我觉得我没错啊。”

  经历如此巨大的风波冲击,依旧能够保持如此旺盛的精力,确非常人能够做到,他的精神动力来自何方,是怎样一个明确的信仰支撑了他的追求与事业?严介和表示,他是没有宗教信仰的,一切盖因“心态好得不得了”、“我的品种比较好”。

  “人生就是三个过程,第一个过程叫辛苦心更苦。第二个过程叫辛苦心也苦。第三个过程叫辛苦心不苦。这三个过程各有什么结果呢?辛苦心更苦的人,不劳都累。辛苦心也苦的人,应劳而累,到了我们这个辛苦心不苦的时候呢,就劳而不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27759.html

更多阅读

严介和:民营企业家精神的布道者

 “华佗CEO论箭领导文化:沟通的魔力、妥协的魅力、果敢的魄力。”   ——严介和   曾经,他是全国最大的“包工头”,身价过百亿;如今,他是给全国中小民营企业把脉问诊的“良医”,分文不取。   他被誉为“中国BT模式的鼻祖”,十几年

严介和:办一个既富且贵的商学院

  严介和一口浓重的苏北口音,但听起来却字字清晰。“中国商人富而不贵,中国教育贵而不富;而国际上的名牌大学既富且贵。”严介和的理想是,要办一所商学院,赚钱多且受社会尊重,既富又贵。这个直率的人喜欢把利益驱动性摆在头里,而在此背

严介和:所有质疑我的人都很弱智(1)

 在相对严肃的财经圈子里,鲜有大亨如严介和般高调,如娱乐圈中的宋祖德,如文学圈里的王朔,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扑朔迷离间却也可见智慧的光芒,其隔三差五借由各路媒体抛将出来的说辞,更颇有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味道。是这位先生做企业已达到

严介和:所有质疑我的人都很弱智(4)

 严氏大逻辑    从之前的BT到当下的BOT,严介和及其一手操控的太平洋建设集团通过其娴熟的政府公关技巧,在十数年间以惊人的发展速度扩张、壮大,而行走在政策边缘的严介和更是以其独有的政治胆识、操作魄力以及口无遮拦的表述方式,

严介和:所有质疑我的人都很弱智(3)

 悖论的百富与媒体    更多人希望知道的是,严介和是怎样进入《胡润百富榜》以及他与胡润的沟通方式如何。严介和就此对本刊记者解释说,2005年,胡润要将他放到首位,他不同意。“本来要排到第一,我们和胡润反复讲,不能排得这么靠前,我说

声明:《严介和:所有质疑我的人都很弱智》为网友阴霾是暂时的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