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发一直奉行规模扩张模式,这一增长方式依赖于两个环节:一是在快速规模扩张的同时保持盈利水平不下降的能力,二是以高PB(至少大于1)进行再融资的能力。
作者:杨练/文
浦发银行2008年1-3季度净利润增长150%,得益于盈利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大,其三季度的环比收入也保持了正增长,而已经披露三季报的银行大多在第三季度是负增长。 尽管浦发1-3季度利润增长基本符合市场预期。但主要依赖存贷业务的盈利模式成为其进一步提升业绩的软肋,能否及时增发补充资本金更是命悬一线。 浦发模式 目前上市银行主要是两种成长模式,一种是 “内生增长”模式,即主要通过提高加权风险资产收益率水平来实现EPS超速增长;另一种是规模扩展的增长模式,即通过快速规模扩张摊薄核心资本充足率——高PB再融资这种循环模式来实现EPS较快增长。浦发银行显然属于后者。 比较2006年到2008年中期的数据,浦发的加权风险资产增速分别为21.92%,27.77%和37.78%,年均增速为26.65%,风险资产增速明显偏快,大量消耗了其资本,使得其资本充足率指标下降很快。 2006年年底,浦发的资本充足率为9.27%,尚处于相对安全的区域,但是到了2007年6月末,其资本充足率已跌至8.46%的监管红线边缘,仅半年时间,资本充足率下降了8.7%。 由于浦发在2007年年内发行了60亿的次级债券,及时补充了资本,使年底资本充足率又有所上升,但还是由上年的9.27%降至9.15%,核心资本充足率由5.44%下降到5.01%。而它的存贷比在2007年中期曾一度超标,达到76.6%。 2008年一季报显示浦发的资本充足率为9.04%,比起去年年末的9.15%略有下降,尽管尚处于安全区间之内,但下降的趋势未改。这种下降趋势在2008年中报又得到验证,浦发在2008年6月底的资本充足率为8.67%,远低于中型银行上半年10.14%的平均资本充足率。 在增发过程中,若增发价格大于BVPS(每股净资产),则会对BVPS构成增厚,从而有利于EPS的进一步提高。也就是说,这一增长方式依赖于两个环节,一是在快速规模扩张的同时保持盈利水平不下降的能力,二是以高PB(至少大于1)进行再融资的能力。 浦发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进行高增长的,如浦发在2006年第四季度进行过一次增发,增发价格为3倍PB,增发后浦发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从4.03%提高至5.44%,而经过2007年贷款19.55%的高速增长,其核心资本充足率在2008年初又下降到5.01%,增发需要再度被强化。但随着资本市场的调整,其股价已下降到两倍PB,即使能顺利增发,效应也大大减弱。 这种发展路径的好处在于充分利用了资本市场高股价再融资的环境,或者说是产业资本对金融资本的充分利用,缺点在于对二级市场的股价状况有较大的依赖性,增发行为可能对股价构成压力。并且可能面临规模不经济即加权风险资产收益率随着规模扩张而出现下滑的局面。 增发压力三季报显示,截至三季末,浦发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为5.2%,已经接近银监会提高后中小银行充足率指标(2008年底达到10%,2009年底达到12%),股权融资的压力较大。巨大的增发压力已成为制约其估值的首要因素。 如表1所示,增发对大幅摊薄净利润,2004年-2007年上市银行EPS增长普遍落后于净利润增长,原因在于股本扩张。 浦发银行2008年三季度,资产质量基本稳定,不良率为1.19%,即使剔除核销影响,不良率也略有下降。与此相应,拨备支出三季度环比下降50%,年化信贷成本下降至0.37%,拨备大幅反哺利润,全年浦发拨备支出将控制在30亿元左右。2008年后,资产质量会有所下降,不过拨备覆盖能够提供一定的缓冲。 2008年浦发银行信贷成本下降到了相当低的水平,虽然拨备覆盖率较高,但2008年后信贷成本仍将逐渐提高。此外,息差回落,也会明显减缓息差收入的增长。 浦发2008年一至三季度净利润增长150%,分别是有效税率下降、盈利资产规模增长和拨备压力下降,但有效税率下降为一次性因素,高拨备覆盖率在经济下行、信贷成本增加的背景下,为浦发增加财务弹性的作用也在下降。 2008年3月20日,浦发股东大会就通过了公司公开发行A股的议案,拟发行不超过8亿股,当时市场预期其融资规模约300亿元。 但公开增发的计划一直未获成行,即使现在获得管理层特批,它的融资额也会大大缩减,对于增厚核心资本充足率的预期也大大减低。以10月29日的收盘价11.84元计算,浦发的总融资额仅为95亿元,离达标有100多亿元的资金缺口。 另外,对比2007年贷款增速19.55%的数据,其风险资产增速却高达27.77%,明显高于贷款增速,说明浦发不但追求资产扩张速度,而且其配置的资产风险权重系数较高,其未来资产质量的风险也令人担忧。 伴随着资产增速的下滑,浦发的资产质量恶化速度或许会加快,这几年高速增长所掩盖的问题可能会暴露出来。 浦发的高增长是建立在高资本消耗的基础上,且业务结构单一,不注重中间收入的提高,使得它在目前经济下滑周期中的表现将明显落后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银行。如表2所示,在经历了2007、2008年的高速增长后,2008年以后增长速度将回落到个位数甚至出现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