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
相比众多始终站在“资本方”的投资人,周鸿祎这种创业者出身,成为投资人后再回来帮助创业者的双重经历,令他看待创业、看待投资的见解或许更客观,亦更全面。 奇虎网董事长周鸿祎似乎是一个乐于“回头”的人。他曾因“流氓软件”第一人而为人所知,而如今他所经营的360安全卫士却正是知名的反流氓软件的平台。他曾经经历了坎坷而精彩的创业经历,如今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天使投资人之一,周鸿祎又回头来帮助创业者。 相比众多始终站在“资本方”的投资人,周鸿祎这种创业者出身,成为投资人后再回来帮助创业者的例子,在国内并不多见。周鸿祎坦言,不同的背景对做投资来讲可谓各有千秋。前者的优势在于经验丰富,考察和投资过众多企业,投资行业的专业知识扎实,而后者的优势在于更容易深入企业。“天使和魔鬼都存在于细节中。但在企业早期,投资人很难深入内部。企业对其而言更像一个‘黑盒子‘”。投资者往往只能通过一些收入,流程来衡量。而由于产品刚起步,往往连收入也没有的情况很常见。创业者的经历让我可以深入企业内部去了解运作过程。 拥有“甲乙方”双重经历的周鸿祎看待创业、看待投资的见解或许更客观,亦更全面,对CFO来讲,他对投资和公司发展的理解或有它山之石的价值。 创业者的“短板” 《首席财务官》:在您看来,就投资和创业环境而言,国内和美国硅谷这样的“创业者乐园”还有怎样的差距? 周鸿祎:大家感觉硅谷的创业成功率比较高,创新层出不穷,都说硅谷有一种创业文化。但我觉得硅谷如果光有创业文化是不够的,还有其他两个重要因素。一是资金,就是有很多VC和天使投资人。除了钱,很多有过创业成功经历的天使投资人还能给企业带来一种无形的财富,就是他的知识、经验、阅历和资源或者是人脉关系。这一切可以让这些初创企业站在先行者的肩膀之上。 硅谷这样“创业-投资”的循环已有50年的历史。在美国一个创业企业之所以成长得特别快,是因为创业者受惠于一种创业知识和经验的沉淀与循环,“而真正意义的天使投资在中国还刚刚起步,并不是觉得自己有几个钱能投点公司,就是天使投资人了,没有这么简单。” 《首席财务官》:您自己有着丰富的创业经历,现在又接触了国内很多创业者,他们给您怎样的印象?他们创业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周鸿祎:普遍来讲,目前国内的创业者还是不太成熟。很多人创业更多为了金钱,显得过于急功近利。我认为真正成功的创业者应该有一些理想主义色彩,希望成就一些自己的梦想,为此努力而无怨无悔。 一些如《赢在中国》之类的选秀节目和一些所谓的成功人士实际上也给了创业者一些误导。年轻的创业者会认为,只要有激情,能说大话,能做煽情的表演,就能创业成功。殊不知创业恰恰需要的是踏踏实实努力的“执行”。而且创业不是靠运气,更多的可能靠的是失败和屡败屡战。创业成功的概率其实很低,应该有“未思成,先思败”的准备。创业者的不够理性或许是他们失败的主要原因。一开始的想法描绘得过于宏观,过于概念,过于虚幻,实际上根本找不到一个可以落实的地方。再伟大的想法,至少也需要一种小规模的验证,不能永远都停留在一个想法阶段。例如在中国做连锁加盟店,总要先把第一家店开出来吧。 此外就是,细节很关键,因为失败的公司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某一次的细节失误,就如航天飞机要上天,需要很多因素,但是只要一个螺丝钉有问题,它就会爆炸。再伟大的事业都要把它分解成每天很琐碎的事情,而它可能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 “拿到钱”以后 《首席财务官》:很多创业者把“融到钱”看成是成功的一半,但这样的创业者往往会很快碰到问题,创业者找VC无疑是因为缺钱,拿到钱后该怎么有效利用,您对他们有什么建议? 周鸿祎:首先就是心态,拿到钱不等于成功。很多创业者喜欢吹嘘自己融了多少钱,就好像已经成功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第二,资源永远是有限的。不论融到多少钱,你一样要保持创业的风格,精打细算花好每一块硬币。因为在融到下笔钱之前,企业可能会经过很多曲折的发展,可能要探索一些方向。如果在探索出新的方向之前,钱花完了,下笔钱融不到,企业不是又死了嘛?所以做企业需要特别注意现金流。保持头脑冷静,用这笔钱做一个良好的规划。 另外,有人说花完了可以再融资,但融资不是以你的意志为转移,也可能突然经济形势不好,谁都融不到钱。 第三,学会做“减法”。因为企业没钱时也许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这时企业是很有效率的。而有了钱就招了很多人,管理又跟不上,有可能企业反而变得人浮于事。缺钱时,资源有限就会逼着你选择最重要的事干,但是有了钱之后就会觉得自己可以干很多事情了,企业的战略可能就失去了焦点,失去了重心。不断做“加法”可能导致整个企业战略失控。在一个企业没有真正地把自己核心优势建立起来时,比如在自己的核心产品上具有领先性的市场份额,包括取得收入模式之前,都不宜去做多样化的探索。因为一件事还没有做成功,再去做很多件事,肯定是不会成功的。 第四, 激励“未来”。在我看来,对一些核心骨干员工,宁可多给他们分享一些股票和期权,让他们的未来可以挣大钱,而不是说把自己创业公司的工资搞得和大公司一样。有很多人认为,工资低了他们不来了,但道理很简单,如果仅仅是靠工资吸引来的人,总有其他的大公司出更大的钱把他们挖走,所以股票反而能吸引一些愿意和你一起创业的“铁杆员工”。 “人”的要素性 《首席财务官》:在创业的几个关键要素中,人、产品、商业模式和管理水平,您认为他们的重要性次序是怎样的? 周鸿祎:人是第一位的。最重要的是人品,因为投资人也是弱势群体,把钱投给他了,我们也不可能派个财务盯着,所以我认为人品必须正直。 第二个是性格。关键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因为开放的心态会决定这么几点,第一,他有学习能力。如果他不具备学习能力,企业将永远固步自封;第二,他要学会跟很多人合作,因为未来一定是个合作的世界,如果一个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反思的人,我觉得也不太可能有真正的人愿意去帮他。 第三,能吃苦,能承受压力。在交流的时候,可能投资人会比较强势,他就“蔫了”。又比如说我没给他投资,出去之后就狂骂我,那我觉得这些人都属于是经受不了挫折的。事实上很多投资人在见创业者的时候,反而会故意给他们一些压力,来看他们有没有韧性,有没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第四,就是我可能还会看他的经验。 “人”的因素外,产品方面我们也很关注,尤其是细节。考察这个产品是不是真正能解决什么问题,用户使用起来会怎么样,有多大的市场,这些都很重要。我可能在早期并不太关注这些产品是不是很完美,是不是能找到挣钱的机会,因为我觉得这些东西恰恰是我们要来教创业者的。 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事是,企业不应该在产品不够好的时候就把资金盲目地花在产品推广上。老百姓看中的是产品的品质和使用的感受,特别是在互联网上。所以应该优先把产品做到在某一个领域最完美,然后形成一个口碑,让每个用户成为你的推广者。如果产品没有做好,却急忙推广,反而导致对这个产品的负面评价很多,同时也浪费了金钱。 这些之外,对他们现有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水平我倒没有特别看重。因为一个人只要心态开放,我们可以教他,他自己可以成长。 “赢”在沟通 《首席财务官》:以您的投资人和创业者的双重经历来看,投资者与创业者双赢的关键是什么?您认为,在投资者和企业之间建立对赌协议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吗? 周鸿祎: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相互认可,相互尊重,有很好的沟通。在中国,初创企业很多问题不明确,需要探索,真的是需要大家坐在一起讨论和沟通,而不是简单的通过股份投票解决问题,如果一个公司沦落到靠董事会投票来解决问题,我认为这个企业离关门不远了。 此外,角色定位要明确。投资人更多是把自己当成导师和保姆的角色帮助创业者,但投资人不能代替他做决定,所以大家要相互尊重,但天使投资人往往有着更丰富的创业经验,而且和企业有着共同的利益,所以创业者也应该学会看重投资人的建议。 对于在投资者和企业之间建立对赌协议,我一般是不赞同的,我觉得这种协议是双方缺乏信任的表现。虽然对赌协议并非是对创业者的巧取豪夺,但为什么PE和VC要有这种协议,很简单,因为他们看不清这个企业,最省事的方法是做一个对赌协议。但是对赌协议是一个双刃剑,对双方都有不利的影响。作为创业者为了实现协议的条件,有时候会竭泽而渔。对于投资者,对赌协议似乎保护了他们的权益,而实际上却影响了他们和创业者之间的关系,所以我觉得这也需要靠沟通来消除。 《首席财务官》: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什么时候应该引入CFO?站在投资人的角度,您更青睐怎样的CFO? 周鸿祎:在早期发展阶段没有必要请CFO.我认为在第一轮和第二轮投资时,企业只需要一个好的财务主管,建立内控系统就可以了。融资更多还是CEO来操作。在第三轮融资准备上市时,或许企业需要一个好的CFO作为和资本市场的沟通者。CFO在企业业务比较复杂的时候才能发挥作用。 我认为,CFO的角色更多是一种“守”的概念,也就是确保企业安全,发展平衡。他不是进攻的角色,而企业要发展到一定阶段才有安全可言,规模小的时候还是要锐意进取,甚至有一些冒险。如果CFO成为CEO,这些企业一般会比较保守和稳定。 需要怎样的CFO是我一直考虑的问题。当然首先CFO应该是被资本市场认同,和西方资本市场有一个好的沟通,在融资上市的操作中比较有经验的。此外,CFO还应该对创业公司的文化有一定的宽容度。毕竟创业阶段的公司还不是一个国际化的大公司。从一个大公司进入一个创业的小公司,需要对创业文化和企业的战略有一定的了解。创业企业往往需要前期很大的投入,还包括一些试错,此时不能脱离企业具体情况来谈业务指标,用数字来限制。 《首席财务官》·章小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