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虞立琪
2004年底,陈小宪在中信银行(601998行情,爱股,资讯)总部做了一个长达四个半小时的施政报告。除了公司高层在位于北京东四十条的富华大厦现场聆听,全行5000多员工有近一半通过电视会议系统观看了他们新行长的演讲。 陈小宪当时刚刚从招商银行(600036行情,爱股,资讯)常务副行长的职位上来到中信实业银行担任行长。散会之后他问下属:知道你下一步该干什么吗?属下说:知道,拟个文下发全行贯彻。这时候陈小宪说:你真是不会干活儿,这个就是官僚化机构的做法,你必须把这4个多小时讲的东西细化到各条业务线,零售怎么做,会计怎么做,后台怎么做,第一年怎么做,第二年怎么做,大家必须交上扎扎实实的工作——就像美国人说的教会大象跳舞。你光说完兴奋完了不行,必须要推行。 “大象跳舞的感觉,我们银行已经尝试过了。”这位下属回忆说。 “陈行长到中信银行任职的这几年,中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取得巨大发展。”中信银行董事会秘书罗炎说,“现在中信已经在银监会的监管体系里两个最好的银行之一。” 目前中信银行在全球1000家银行排名第77位,紧随四大国有银行和交行之后,名列上榜中国银行(601988行情,爱股,资讯)第6位。 快速 数据上的变化并非罗焱所乐道,他更重视的是这样一种变化:“现在开会时全场肃然安静,企业的文化与理念形成,正是通过一些细节、一些点滴来实现。” 1987年中信实业银行成立,是中国改革开放中最早成立的新型商业银行之一,也是中国最早参与国内外金融市场融资的商业银行,可以说,中信银行21年的发展过程就是中国股份制金融业改革的一个缩影。 与同年成立的招商银行、光大银行一样,体制上的优势让中信银行最初几年增长速度出奇地快。但十年之后,也就是1998年前后,问题慢慢显露出来。“股份制商业银行做派开始越来越像国有银行,内部也开始有了处长等职务,柜台的服务也越来越高高在上。”罗焱对搜狐“2008中国速度全国行”记者团介绍道,“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足,业务准入受到限制??中信银行迎来了非常艰难的时候。可以说,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到了必须要变革的时候。” 改革是通过一系列非常快速的行动完成的。而且,作为银行这个特殊的金融体系,在快速发展中必须还考虑“稳”。 “陈行长作为领导层,从战略层面出策略,督导各条战线往前走,鞭子抽的还是很紧的。”罗焱说,“以前开会大家汇报工作拿个稿子念,遇到领导问问题回头问坐在后排的员工,结果陈小宪的命令是:‘别开会了,先把事都搞清楚了再开会。’ 在中信,要甄别出谁是扎扎实实干活儿的,谁是有效率做事的,制度化的保证是,分行进行排名,在一套系统的评分体系下,排名的结果跟员工的工资挂钩、跟干部的升迁挂钩。“这个排名的残酷在于,排名有时候真能决定一位行长的升迁,也能决定其撤换。”罗焱说。 2007年A股和H股同时上市,是中信银行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在进行上市路演时,很多基金公司、券商都提出零售业务的问题,明显的关注点在其零售业务的未来发展。 2000年中信的零售业务才开始起步,当时甚至没有拿到信用卡指标。陈小宪在2005年提出零售银行业务三年三步走的发展战略。陈小宪认为,零售银行的发展,一般要经过积累、经营、增值三个环节,多数银行都是先做客户的积累,再做经营,再做增值服务,这也是陈小宪在招商银行北京分行走过的成功之道。但陈小宪来到中信银行后,在发展零售银行业务时并没有去走一条路。原因是市场情况已经改变了,原有的市场已经被占领,走老路不可能领先。中信银行的办法是:直接一步切入到客户经营层面,从一开始就狠抓客户的经营,以理财来带动客户的积累,比如发行优质的理财产品来吸引优质客户。当积累到一定客户群的时候,迅速开展第三个阶段,即客户的增值,私人银行就是客户增值的外在表现之一。 中信银行的理财产品非常有特色。“全国总共只有不到500个网点,但2007年销售了1500亿元的理财产品,发行的理财产品数量与规模超过了有16000多个网点的工商银行(601398行情,爱股,资讯)。”中信银行零售银行部总经理助理杨洪介绍说。 做到这一点,中信银行依靠的是中信控股的大平台,旗下的银行、保险、信托、证券、资本、资产、期货等领域共同拥有一个专家团队,利用专家团队的智慧研发产品投放市场。“在产品创新方面,可以说我们在引领整个国内市场的发展。”杨洪说,“无论是新股申购类的产品,还是结构性的产品、高风险高回报的PE类产品,我们都走在了前面。” 创新之外,还需要速度。“没有哪家银行像我们这么快的把产品推出来投放市场。”中信银行最早在2006年底开始推出来打新股产品,杨洪很自豪的是,“到目前为止打新股类产品规模还没有被其他银行超过,我们曾经创下几个奇迹,单只产品当日销售超过42亿元,这个奇迹现在没有被打破,我们今年的一只产品达到137亿元,也是最高的。” 2007年7月,理财业务再次升级,“中信财富阶梯”问世。这是中信银行整合公司金融现有产品、服务和资源的基础上推出的公司业务品牌,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几个公司金融品牌之一。中信财富阶梯包括账户结算、融资服务、贸易服务、现金管理、投资银行、资产管理、资金资本和网上银行等8大类金融产品和中信“银财通”等18个特色服务方案,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 2005年到2007年底,中信银行的储蓄存款余额从不到500亿元人民币增加到1500亿元,年均增速达到45.3%。贷款年均增速在34.6%,营业收入则在2005年的基础上提高了35亿元,年均增速达到58.9%之高。 稳健 对于一家银行而言,除了业务发展迅速之外,更重要的还是要稳健——银行算得上是最经不起风浪的公司。实际上,这个问题真的在中信银行出现过。“2004年底我们的资产质量真是不堪回首,大量的不良业务,准入受到限制,开设不了新的网点,新的业务推不动。”罗炎如此形容曾经遇到的危机。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要把它看为一个复杂的金融风险机器去控制它。对这台机器,陈行长倡导风险文化。”中信银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助理冯燮刚说。 实际上,就在陈小宪上任前的2004年夏天,这位经济学博士写了一本书《风险·资本·市值》,开篇讲的就是“经过这么长时间,我们终于认识到,银行本身就是一部风险机器。第一,没有风险,没有银行的存在;第二,如果银行不能驾驭风险、不能对冲风险、不能化解风险、不能覆盖风险,它同样不能取得真正的赢利。不是说不能赢利,而是不能取得真正的赢利。” 下属们很快感受到来自新行长的风险意识。“风险管理能力是一个银行的核心,陈行长到中信银行后很明确提出从三个角度建立‘走在中外银行前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冯燮刚说。 这三个方面是技术、体制与文化。 陈小宪从到中信银行的这天起,桌子上摞了一批等待贷款的卷子要签字。陈小宪认为,“行长能决定放贷款,这个游戏规则就决定了银行容易产生问题”。当手上有贷款审批权的时候,贷款可以变化花样,未来的风险和收益平衡一定无法判断。 于是很快的,在放贷程序上,中信银行改变为审贷委员会投票,大家背对背投票,分行长没有决定权,但有否定权。在这个委员会里,以专职信审人员为主,保证决策的专业性,同时在体制上进行制衡,防止行政干预。“这个体制安排在独立性上的制衡加强,在专业性上提高决策能力。”罗炎介绍说,新体制建立起来之后,分行行长责任没少,但权力受到制约,从机制上堵住了腐败的入口。 2008年,整个中国的宏观形势都比较严峻,尤其对于银行来说,资产质量也特别受到关注。面对记者的询问,冯燮刚坦言已做好准备。这种审慎由近来风险最高的房地产信贷方面可见一斑。现在房地产市场交易量下降,部分城市的房价调整已经展开,如果调整时间很长,还款滞后将会给银行的资产质量带来损失。“房价调整的可能性也被中信考虑在内,中信的做法是提前加强风险管理。”他说,“房地产信贷出了风险以后很难跑,所以我们在其风险管理上非常主动,这体现在我们对形势的判断和随之对客户结构的调整上。” 冯燮刚解释说,更为主动的防范早在两年前开始,“我们中信银行对于房地产的整体信贷政策一直是偏于谨慎的,这两年房地产贷款的审批权抟恢奔性谧苄校中忻挥惺裁慈ㄏ蕖薄? 2008年,中信银行进一步收紧房地产贷款条件,两个刚性条件是优质开发商和优质楼盘,以及满足封闭管理的要求——两年前这后面的一条还不是必要的条件。 对于存量的管理也在进行。冯燮刚介绍说:“在2007年八九月份召开的三季度行长办公会上确定,对于现有的房地产贷款逐个项目进行全面检查,要把可能的风险隐患降低到最低。” 在进行了这一系列措施之后,冯燮刚认为,“最终的风险是可控的,我们对房地产这块的风险整体控制能力应该说让我们足以跑赢大市”。 实际上,建立风险防范体系,除了硬约束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这个条件也是中信通过逐渐摸索和改善而形成的,那就是文化。“经过几年的教育与强调,从上到下,从行领导、分行行长到中层干部到业务层面,风险控制的意识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变成一种血液。”冯燮刚认为,这才是风险控制的根本,“因为如果分行不自我控制风险,靠总行督促也不行,风险文化的形成,建立在这种风险自律机制上是非常关键的”。 除了制度与文化,陈钢的风险控制三步曲中的第三步是技术。 中信银行在2005年开始启动评级项目,目前平均覆盖率高达95%。评级系统的开发对于数据的依赖很大,类似工商银行等大行的数据很多,而中信银行这样的中型银行数据量小一些。“所以如果没有技术上特别的安排,要达到跟大行同样的进度和监管要求,同时要提高覆盖率就很难。”中信银行计划财务部财务管理部总经理程普升说,中信实现超过大行的评级覆盖率,则是因为“掌握了属于我们自己的核心技术”。这套技术包括PE技术、一致性调整技术等,这些技术性很强的名词后面,是一套复杂和持之以恒开发出的系统。 这套系统还在往前推进。“今年上半年已经启动了零售评级项目,包括公司的LTD违约损失率的深度开发,明年三季度之前在信用风险符合巴塞尔协议要求的评级基础上全面完成。”程普升介绍说,目前银监会对此的要求是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实施,其他银行是自愿实施。“我们把它作为提高风险管理的机会。”他说,“实际上,这个任务几乎是个为难自己的死任务,但在IPO时我们对投资者、股东和监管机构有正式的承诺。” 陈小宪是位典型的学者型行长,他还兼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教授、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金融专业委员会副主席等职。推进中国金融事业的健康发展、打造一家真正现代化的商业银行,在他的大脑里一定有着很多构想,现在需要的是一一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