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学习苹果还是摩托罗拉?



从无到有,从有到最合适,今日消费者对车的需求与数年前之于手机何其相似!或许汽车厂商可以从手机的发展史中获得一些“前车之鉴”。

  

  采访·撰文/张思

  手机与汽车似乎并无瓜葛,但是在谈到国内的汽车消费趋势时,多位资深业内人士均不约而同提到了手机市场的参照意义。

  手机消费比汽车消费先行5~8年,现在的汽车消费与几年前的手机消费特征十分相似。这是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德寰和汽车业资深咨询师陈艾文一致认可的观点。新华信副总经理郎学红也认为,某些物品的消费行为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价值观和消费倾向之间的关联性,而汽车与手机消费行为就有很强的关联特征。

  要把握汽车消费趋势,我们不妨看看手机消费走过了怎样的一条路,从1998年开始到2000年左右,手机是人们身份的象征,而现在手机正从“奢侈品”日益成为生活“必需品”。

  从“大哥大”到山寨机

  平民化势不可挡

  时至今日,在国内的手机市场上,仿高端的“山寨手机”已经三分天下。如果撇开“山寨机”的灰色意义不谈,“山寨机”对推动手机在中国的普及功不可没。十多年前,手机只是少数人独享的高端产品。

  早年曾在香港工作过的张女士说到自己的第一部手机,至今都记忆犹新:“当时是1995年,我买了第一部G网手机,爱立信GH337,那时只可以在广东使用。”最让她印象深刻的是,带着这部耗资13000元的手机回到北京的家里时,着实让家人和朋友羡慕了一番。

  因为当时在北方还是模拟通讯模式,大家普遍认识的手机就是“大哥大”,尽管爱立信GH337比起现在的手机显得太庞大了,但是无论外形还是技术,已经是手机的巨大进步。

  说起10多年来手机的发展,张女士说:“那时候手机就是身份的象征,有手机的要么是有钱人,要么是有权有势的人。而现在手机已经普遍到像日常生活用品,谁需要谁就可以买一个。”

  水清木华电信研究部最近一个研究项目就是关于低价手机的,但是研究对象的价格已经从两年前的800元下降为300元。研究部总监沈子信说:“电信的平民化趋势是预料之中的。”

  过去十年正是中国电信行业疯狂发展的时期。1998年,中国移动电话用户2500万户。十年后,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08年7月,全国手机用户已达到6.01亿。今年上半年,国内手机用户实现了5345.1万的增长。

  就像张女士所说,十年前,手机还是少数人的专利,甚至一度被认为是奢侈品,是身份的象征,而现在手机的渗透率已经超过40%,在北京等大城市甚至达到了100%。

  就在手机普及化的浪潮中,不少厂商加入战局,除了诺基亚、摩托罗拉以及爱立信专门生产通信设备的厂商外,不少电子厂商也加入战局:NEC、索尼、西门子等。而国产手机也在手机普及化的过程中搭上了一班车,像波导就是在这一阶段迅速壮大,但是很快就在随后的多元化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

  那个手机代表身份的时代一去不复返,随着手机的普及,消费者的个性需求慢慢显现,市场因此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

  从爱立信退出到Google加入

  多元化重奠市场格局

  早在五年前,手机就开始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2003年中国国际通信展初露手机多元化端倪。展会上,三星电子30多款手机集体亮相,彼时三星电子就表示:“三星将针对用户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以丰富的产品满足消费者,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产品和相关的增值服务。”

  同时商务手机、女性手机、超高端手机也陆续推出,然而市场的多元化特征让不少厂商招架不住。

  市场竞争的残酷威胁到许多品牌的生存,稍有闪失就会导致悲惨结局。诺基亚在屈居多年老二之后,终于凭不断重新划分局部细分市场超过摩托罗拉,成为中国手机行业中的领头羊。然而手机市场的洗牌早就开始。

 车企学习苹果还是摩托罗拉?
  2001年2月,当时的全球第三大手机厂商爱立信宣布出售手机平台,并在其后与索尼合并组建了索尼爱立信。设计和创新的乏力正是瑞典老牌通信厂商爱立信退出的主要原因。

  在这之后的数年中,日系手机逐步整体沦落,也昭示着不重视多元化需求会遭到惨淡收场的命运。由于日本属于运营商订制手机模式,所以日系手机厂商的主要竞争优势在于技术和生产,而对于市场运营缺乏经验,并且在进入中国市场后没有做好本土化,企业内部非常封闭。这直接导致日系手机销售表现不尽人意:松下移动通信公司2003年在中国的手机销量约为200万部,所占据的市场份额不足3%,而松下是日本手机企业里销量最好的。新机型推出速度过慢、外观缺乏设计感的日系手机最终没能得到中国消费者的厚爱。

  而曾经发明第一部大哥大的摩托罗拉,2007年7月被三星超越,让出第二把交椅。尽管摩托罗拉于2004年推出的V3大获成功,并且在两、三年间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然而“成也V3,败也V3”,摩托罗拉始终沉浸在V3的成功中,而此时像索爱这样的厂商已经推出了音乐手机、拍照手机。

  如果仅仅因为手机老牌厂商的殒落,还不足以让手机市场的恶战白热化。正当不断有人谢幕、掉队之际,其他行业的巨头却纷纷加入战团。

  9月23日,美国运营商T-Mobile展示首款基于Google开发的操作系统Android的智能手机。而在此之前苹果公司推出的iPhone、基于微软操作系统Windows Mobile的智能手机已经和诺基亚等传统的手机厂商酣战多时。

  竞争如此激烈,在手机消费领域,如何分得一杯羹?“个性”可以说是商机的代名词。来自赛迪顾问提供的数据显示,外观、功能和质量,已经成为了影响人们购买手机的三个重要因素,其中外观更是以48.4%的比例位居榜首。

  在功能方面,和弦铃声和彩屏已经成为主流;而娱乐应用、PDA商务智能等功能则各有各的拥护者,这正反映了手机个性化的变化趋势。

  比起还在抢夺第一轮消费者的汽车厂商而言,手机厂商早已进入白热化的竞争态势,面对的不再是首次购机的消费者。消费者对手机的要求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是外观、可操作性,还包括对附加值的需求,因此各种音乐手机、游戏手机、导航手机应运而生。

  而在汽车市场,消费者最初购车时往往只考虑价格和实用性,对于品牌、外形、安全等因素不会考虑过多。按照业界“3至5年换新车”的说法,从车市“井喷”的2003年到现在,我国汽车消费又进入一个高峰年,今后将出现大批换车一族。

  或许汽车厂商能够从眼下硝烟浓重的手机争夺战中觅得一些方向,提前把握消费者的需求。

  八大趋势解码汽车消费困境

  亨利福特曾经扬言:不管消费者需要什么车,我们只生产一种——T型车。

  然而,这样的时代早已过去。如今的生存法则是:不管消费者需要什么车,

  我们只生产一种——符合他们个性的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28023.html

更多阅读

摩托罗拉xt615刷机教程 摩托罗拉xt615升级包

XT615刷机教程工具准备:  对于使用了一款Android手机的您来说,不论您是初次使用Android手机还是Android手机的老用户,有一点您都不得不在意,那就是这款Android手机XT615刷机升级。XT615于去年年末发布,作为一款摩托罗拉新机,XT615搭载A

触屏配全键,摩托罗拉MT620经典试用 摩托罗拉mt620

我是从刀锋系列Z8开始用摩托罗拉手机的,虽然谈不上摩托罗拉的资深粉丝,但也算是见证了摩托罗拉从巅峰走向谷底再重回顶峰的传奇历史。三防DEFY已经成为街机,我还是很为MOTO高兴的。其实DEFY大卖的原因很容易的想到,那就是摩托罗拉的创新

UIQ能救摩托罗拉吗? 摩托罗拉x极质量好吗

前几天摩托罗拉从索爱手里买了50%的UIQ股份,UIQ也从索爱的全资子公司变成了双方的合资企业。据说UIQ还有继续引进合作伙伴的意向。对于UIQ而言,这是一个胜利。UIQ前几年还是Symbian的一个子公司,孤独地在Symbian上开发应用程序解决方案

回顾摩托罗拉“明”系列发展史 摩托罗拉刀锋系列

说起摩托罗拉大家会想到什么,是当年大家腰间代表身份的BP机,是无数追求时尚的人曾经最渴望拥有的手机——旋盖V70,还是几年前风靡全球的刀锋手机V3。事实上从V3开始,整个手机行业就开始向轻薄化、质感化方向发展,但无论其它厂商如何努力,

声明:《车企学习苹果还是摩托罗拉?》为网友菰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