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红周刊特约作者 纽约人(美)
华尔街的金融危机越演越烈。10月9日(星期四),道琼斯指数下跌678.91点,比前一天下跌7.3%,收在8579.19点。证券市场的连续下跌使得美国人感到恐慌,《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还开辟“金融危机”专版,不仅报道消息,而且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建议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现在是进场的机会,另一类为应该离场。 就笔者采访的美国投资界人士当中,美国著名华裔投资专家江平认为,“现在是购买股票的好时机”。曾经被《金融时报》评为最佳全球基金经理的邓琨说,“人还活着,经济终会恢复过来,因此不要过于担心。”《财富》杂志也发表文章提醒,不要失去对股票的信心。基金经理蒋战鹏却对美国市场的长期远景持悲观态度,因此人们一定要分散投资、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 传统投资理论仍然有效 蒋战鹏是总部位于美国中部堪萨斯州威瑞金融公司的基金经理。这位不久前从纽约调回总部工作的基金经理称,他管理的共同基金主要投资亚洲市场。“美国证券市场大幅下跌,共同基金都受到严重的影响。” 他认为,分散投资的策略仍然有效,但是,目前许多人在分散投资方面还分散得不够。例如,有人把钱分散投资在股票和共同基金上,实际上没有起到分散的作用,而应该把资金分别投资在不同类型的资产上。例如,他们可以把一部分资金购买股票,一部分投资债券,还有一部分投资黄金,也可投资于外币。 他说,尽管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是有效的投资策略,“但是,你一定要看准公司。”如果看得不准,长期投资的效果并不好。例如,如果投资者在1998年投资日本股市,投资效果就未必很好,因为现在的指数和10年前的指数差不多。 再比如巴菲特采取的价值投资策略也不是一般人能够效仿的。“巴菲特都是和公司主席谈价格,能够拿到低的价格,而我们拿不到。”谈到不久前巴菲特出巨资购买高盛公司和通用电气,蒋战鹏如是表示。 他说,目前投资界并未创造新的投资理论和投资模式。对于有的投资者来说,图表也是有用的投资指南,因为他看图表买卖也能赚钱;还有的人善于每天进行交易,就不能要求他长期投资;有人善于判断长期趋势,就可以买交易所的交易基金(ETFs);如果有人能够预测生物科技长期发展趋势,就可以长期持有这类股票。“能否取得投资收益,还是要看你购买了什么产品。” 不要期望战胜市场 自本轮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人陷入空前的恐慌状态中。最新一期的《财富》杂志发表一篇文章称,仅在9月份发表的文章中就有300篇告诉投资者不要恐慌,但是,这些文章泛泛而谈,并未向读者提供太多可以吸取的教训。因此,该文作者建议读者认真检查自己的财务计划,重新衡量其投资组合面临多大的市场风险,因为不是简单地讲“不要恐慌”就可万事大吉。 作者说,让人忧心的是,管理投资的专业人士并未看准这个市场。按照晨星公司的统计资料,在9月17日市场下跌时,在美国的9100家共同基金中,仅有5家共同基金在当年获得正回报。当市场反弹时,仅有3家基金在今年的回报率达到10%或以上。一些“美国最好的基金经理”却先后翻船,有的甚至下跌了35%。这些取得正回报的共同基金经理的相同特点是,他们不碰银行股票,按照自己的方式投资。例如,芝加哥郊区的基金经理福瑞斯特(Thomas Forester)专门投资消费类公司,如沃尔玛等;心地价值基金(Heartland Value Plus)的盈利是因为“在正确的时间内买卖石油公司的股票”;帕那萨斯小型公司基金(Parnassus Small-Cap)65岁的基金经理被称为“反做之王”,其投资标的为房屋建筑,“每个分析师都告诉我说不要做”。 作者认为,人们不可能按照上述做法再次中标。但是,审核一下自己的投资组合,就能够减少损失,并能从新的机会中获利。现在是按照简单的财务计划技巧就能获利的时机,它可能比选择一只好股票或好基金更有价值。 投资股票不要轻易放弃 股票市场的连续下跌让一些投资者对股票市场产生了恐惧。但是《财富》杂志有文章专门提醒,不要失去对股票的信心。作者建议,保持基本的资金分配比例:60%的资金投资股票,30%购买债券,另外10%放在现金上。但是,年龄不同,投资比例不同。25岁的小伙子持有的股票比率应该高于62岁的投资者,因为后者优先考虑的是保住财产。 作者认为,目前,股票市场现在定价基本合理。标准普尔500指数处于过去10年中的最低点,过去12个月中,其市盈率为15倍,分红收益率是2.3%,其收益率是6.5%,比10年期国库券3.8%的收益率要高。 此外,还要定期调整所持股票,这听起来和“吃蔬菜补充维生素”一样老套,但是,它的确是一个有用的工具,但是投资者并未经常使用。作者认为,2008年的熊市是投资者的“起床电话”,如果投资者不能忍受熊市20%的跌幅,他们就不应该把所有的钱放在股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