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然
“你的股票,房子怎么样了?”,在当今可能已经取代了“你吃了吗?”成为人们日常见面就聊的不二话题。股市,楼市的变化牵动着亿万人的心,与奥运会受关注度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说奥运会是一个盛大的party,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一种更高,更快,更强的体现的话,股市,楼市则牵动着老百姓的钱袋子,目前大多数老百姓对于股市,楼市的体会是“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人们习惯把股市和楼市放在一起,因为总觉得它们有着这样那样的关系,它们的走势好像也是很相似的,总是同升同降。那它们俩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股市,楼市是否真的存在唇亡齿寒的现象呢? 过往的历史也许更能解答今天我们面临的困惑与挑战。 美国:20世纪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 日本:20世纪90年代视为日本“失去的十年” 香港:20世纪90年代富翁变负翁 情景一,佛罗里达州位于美国的最东南端,终年季节宜人,是美国人自己在本土的度假胜地。由于佛州的地价一直远低于美国其他州,因此该州成为了理想的投资地。在1923年—1926年间,佛州的地价出现了惊人的升幅。一个区区7.5万人口的城市,居然有2000多家地产公司,2.5万名地产经纪人。几年间,佛州的地价上升了5倍还要多。 在1929年,据可靠统计,150万人在美国股票交易所拥有账户。在1.2亿人口中,接近30%的家庭积极参与股市交易,其中绝大部分是投机者。此外,在这些人中,接近2/3的人用客户保证金(一笔并不属于他们个人,也不能轻易用于生息的资金)炒股。当年,一些股票的价格是其收益的50倍。 然而好景不长,泡沫终于破碎,随之而来的是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猛跌,失业人数激增,国民经济陷入绝境,一场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爆发。 情景二,20世纪80年代后期,为刺激经济的发展,日本中央银行采取了非常宽松的金融政策,资金流入致使房地产以及股市暴涨。1985年9月,美国、联邦德国、日本、法国、英国五国财长签订了“广场协议”,决定同意美元贬值。美元贬值后,日元随之大幅升值,大量国际资本进入日本的房地产业以及股市,更加刺激了这种上涨的趋势。 1989年末,日经平均股价高达38915.87日元,相当于1984年的3.68倍,当时的房价也是1983年的2.5倍。所有泡沫总有破灭的时候。1990年股市市场交易的第一天,股价就落入了地狱。随着国际资本获利后撤离,由外来资本推动的日本房地产泡沫也迅速破灭,房地产价格随即暴跌。自那时候开始,日本股票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陷入长达十多年的熊市之中。 情景三,1984年—1997年,香港房价年平均增长超过20%。一些黄金地段的写字楼甚至到了每平方米近20万港元的天价。受房价飞涨的刺激,香港的房地产投机迅速盛行起来,出现了一大批近乎疯狂的“炒楼族”。当时的香港,人们盲目地投资房地产。为了抓住机遇,许多人往往仅凭地产经纪人电话中的描述,就草草决定购买豪宅。1996年,香港竟出现买房前必须先花150万港元买一个号的怪事。同期,1983年底恒生指数才874.94点,而到了1997年8月7日,恒指到达了其巅峰16673点,期间上涨了近20倍。 就在香港的股市,楼市达到顶峰时,东南亚金融危机降临了。香港房地产和股市总市值共损失约8万亿港元,比同期香港的生产总值还多。而对于普通香港市民而言,泡沫的破灭更是不堪回首。在这场泡沫中,有十多万人由百万“富翁”一夜之间变成了百万“负翁”。 历史总是惊人的重复着,楼市和股市也看似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有着同命相连的默契。但总结历史的目的不是为了预测未来,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下,而是我们要做到心中有数,根据历史的变化,看好自己的钱袋子,才是根本。 吴然 北京东方华尔理财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