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在崇尚自然、体验自然的践行中,才能物化为内心对自然的诉求与抒情的有机结合。
BY韦泱
在山水画创作中,忠民运用娴熟的书法技巧,淋漓尽致又恰如其分地将书法特有的审美趣味融入到画法之中。观他的画幅,可以感觉到特有的律动与节奏。他上溯宋、元路径,在群山、丛林、溪流、扁舟等形象的从容布局中,师承前人画法特点,呈现墨色浑厚的境界,以披麻皴法突出山石的质感与层次,以皴笔与墨点相映成趣,湿墨的濡染与干笔的点擦互衬其意,简率中见繁复,谨严中见洒脱,真正渗透出高雅、质朴的古意,别开画坛崭新姿态。 忠民师从海上书画名家萧海春先生,在萧海春山水工作室主办的首届专修班研读四年,他借鉴西方“解构主义”为我所用,从现代人的审美视角,对中国传统经典进行深入解读,反复比较,体味古人的心象走势与笔墨语言,做到在解读中传承,在重构中创新。解读得愈得法,愈细腻,感悟与收获亦愈透彻,愈丰富,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这个道理,只有在崇尚自然、体验自然的践行中,才能物化为内心对自然的诉求与抒情的有机结合。 “以书入画”的理论绵延几个世纪,然而像赵孟頫那样发挥到极致者几乎凤毛麟角。关键乃是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力,并在实践中形成自身的美学观点。忠民凭藉自己多年来积淀的书学涵养,对书法工具之毛笔运用裕如。他细心揣摩,在山水画中,充分运用毛笔柔坚兼备、富有弹性的特点,或中锋、侧锋,或藏锋、露锋,书法的线条特征已衍化成画面中顿挫、提按、轻重、缓急的韵律,展示了笔墨的丰富多彩,痛快舒畅地表现出具有书法趣味的文人画品格,对当今中国文人画的评判提供了一种新的参照之可能。 忠民坚持山水画的“畅神”观,从传统图式中体悟人文精神,在对大自然的观察中反观经典,感受经典的魅力。在此基本上,创作出《云壑春泉》、《远岩瀑影》等力作,给人以浑厚朴茂、苍茫沉郁的清静幽深之感,耐人赏读,引人入胜。当然,不仅是山水画,忠民的花鸟画走的亦是高古一路,然花鸟画更多运用点线面结合,细笔勾勒,墨色精微,多强调线条的造型功能,在浑中求清,工细与写意间,层层渲染,艳而不俗,古朴雅致,令人赏心悦目。可以想象,作画者的心态是多么安逸、宁静,心画合一,超然物外而能聚神画境,与时下传统流失、急功近利的世俗之风形成鲜明对照。朱忠民为他近日的书画展定名为“倾听”,他倾听大自然的天籁之音,倾听古贤及师友的善言,倾听源于自然内心求索的渴求,而神驰于广宇,耕耘于笔墨。 此次上海刘海粟美术馆举办《倾听——朱忠民书画展》,这是忠民笔耕二十余年后向社会的一次亮相,观众可从他留下的艺术足迹上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索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