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 “天朝”遭遇“万国”



  知识人欣逢三千年乃至几十万年未有之变局,大约就像目击火星人入侵地球,在末日的绝望之中,隐隐约约又有一些绝处逢生的期待。

    BY王晓渔

  晚清时节,“天朝”遭遇“万国”,史称“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根据台湾学者王尔敏先生的考证,三千年是折中的说法,他考察了81位知识人的变局言论,有“古今之变局”、“天地一大变”、“四千年未有之奇局”、“五千年之大变局”、“千万年未有之变局”,最夸张的甚至声称“不知几十万年未有之奇局”。知识人欣逢三千年乃至几十万年未有之变局,大约就像目击火星人入侵地球,在末日的绝望之中,隐隐约约又有一些绝处逢生的期待。

  杨国强先生的《晚清的士人与世相》,就呈现了士人在大变局里的绝望和期待,还有挣扎、思考、无奈和荒唐。从鸦片战争、“庚申之变”到清末新政、新文化运动,这些晚清民初之际的关节点,《晚清的士人与世相》均有涉及。只有《二百年人口西迁的历史因果》和《太平天国起落与土地关系的变化》两篇文章与全书主题有些出入,放在里面略显突兀。

  据不完全统计,书中两次讲到裕谦剥取“白黑夷匪”人皮的光辉事迹,这名文官还曾剥取俘虏“两手大指连两臂及肩背之皮筋”,留作马缰,直逼“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英雄气概。然而,如此主战甚至好战,裕谦非但没能收拾旧山河,反而以投水而告终。琦善的奏折更是充满科学浪漫主义,这位重臣认为老外以牛羊肉为食,一定要用大黄茶叶,否则会便秘而死,而大黄茶叶是中国特产,老外必然受制于我。这个观点在当时一度成为共识,林则徐先生也曾致力于断绝老外和大黄茶叶的关系。

  相似的细节我曾在茅海建先生的《天朝的崩溃》里领略过,但是从写作时间来看,很难断定孰先孰后。两位学者同出陈旭麓先生门下,知识产权难解难分,也在情理之中。茅海建最近的研究日益学院化,作为他的忠实读者,我逐渐有力不从心之感,无力继续跟踪阅读。作为杨国强的非忠实读者,我对他的早期著作少有关注,对他的近作却颇感兴趣。

  书中最长的文章是《晚清的清流与名士》,以庙堂之内的清流和庙堂之外的名士为主角,几乎就是一部光绪年间的士人简史。文章指出庙堂里的清流的前身是热爱清议的士大夫,习惯道德评判。但是清流毕竟身为人臣,常常在在君权和法度的冲突之间左右为难。文章讲述了一个太监引发的公案。按照惯例,太监只能由旁门出入,可是慈禧派遣的太监一定要从午门出入,被值日护军阻挡,太监回去后向慈禧告状,慈禧要求严惩护军,后来在清流的压力下从轻发落。对此,杨国强的评述不时地变化,他一方面说:“即使言路与政府常常相水火的年代,也能有政府对言路尊严的钦敬与亲近”,紧接着他又说:“就当日的总体而言,这种结局圆满的事其实并不常有。”这与其说是他的矛盾,不如说是历史自身呈现的内在冲突。杨国强还指出名士曾以清流为源头,所以身居江湖之远的名士常常仰望庙堂之高。尽管名士对体制的向往像山一样高、像海一样深,体制还是不可能完全收编他们。报纸的出现改变了这个格局,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空间,当名士的报纸压过清流的奏折,天下士议的重心也从庙堂之内移到庙堂之外,名士时代取代清流时代,19世纪的士人倡言尊王攘夷,20世纪的士人倡言全变速变。当然,两者也有相似之处:清流喜作侃侃高论,名士爱发炎炎大言。最为吊诡的是,当“天朝”慢慢熟悉“万国”,它也走向了末日,士人变身为智识阶级,重新开始自己的绝望、期待、挣扎、思考、无奈和荒唐。

  遥望“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谁也不能保证生逢其时,做得就比他们更好,但是这不应该成为拒绝反思的理由。

  《晚清的士人与世相》

  杨国强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天朝 “天朝”遭遇“万国”
  2008年4月出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28334.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菁华旧作辑遗二 中华遗产天朝衣冠专辑

原文地址:菁华旧作辑遗(二)作者:风之父莲之子菁华旧作辑遗(二)谢·叶赛宁 一切事物,在转变中,是总有多少中间物的。 ——鲁迅《坟·写在坟的后面》狼群撕碎了太阳但在席帕拉节前夕妈妈走遍了森林农民的儿子此时夜歌以一种爱情的方式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于1853年颁布的—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全面的农民革命斗争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是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包括社会组织、军事、文化教育诸方面的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献。它规定“凡

声明:《天朝 “天朝”遭遇“万国”》为网友純色記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