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小城里的艺术,总是呈现出极端的悖谬感,高雅却又不断经受着流俗的侵袭。
BY成庆
看趟《立春》不容易。先是说立春当日上映,因为雪灾取消了。4月终于要公映了。关注顾长卫的人,心情可以用电影里一句台词来形容,“每当春天来临的时候,我都会蠢蠢欲动”,但是等到入场时,柯达却说数码放映机故障,影片也干脆一并下了线。要知道它一共才上映两天,而且都在中午11点半这个尴尬时段,如今还要匆匆下线,可见院线制度商业化之严重。幸而,后来打听到对面的永华也在上映,赶上了两点场。 电影一开始就是滚滚的自行车流。广播里播放的是王彩玲演唱的舒伯特的艺术歌曲Frühlingsglaube(慕春)。镜头自然明亮,让人折服,配乐也相当精彩,托斯卡的那段“为了艺术,为了爱情”与“慕春”交相辉映,足以点亮懂得乐声的曲折和隐衷的观众的心情。 和《孔雀》不一样,《立春》深深触动了我。里面颇多今日看来较为可笑的场景,比如当年女性争为时尚的健美裤,在我看来充满了伤感,那些灰色的楼房,灰暗中开始点缀出来的一丝服装的鲜艳,隐喻了一个压抑时代的自由的冲动,但是它背后,却隐然存在着一栋高墙,灰色、冷漠,如同王彩玲歌唱时的观众,如同她被黄四宝羞辱时背后那栋灰暗的教学楼、那些围观的人们。 我曾经是其中一员。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曾经无意识地见证过一些“王彩玲”或者她的变形版本。我也曾经有机会去跟从故乡小城的音乐老师学习声乐,那时候心目中的她,神秘而备受崇敬。但是她后来意外的溺水,却让我断绝了一条道路。个人经历而言,无所谓好坏,但是每次看到王彩玲弹琴,我就回想起那年在那位音乐老师家的情景,琴盖打开,上面一本乐谱,那是一个艺术的世界,而我曾经在它的门口擦肩而过。 自然,那个时代,那座小城,没人关心她唱的是什么,是舒伯特还是莫扎特,能让一个人维持尊严的,是她的家庭与艺术荣誉。但是人们议论她的,常常是她婚姻的危机和离婚后的琐事种种。她是否对这样一种处境有所不平,有所愤懑,我不得而知。内地小城里的艺术,总是呈现出极端的悖谬感,高雅却又不断经受着流俗的侵袭,最终让她们要么拉平成和大家一样,有着同样的生活方式,不再构成一种差异性的挑战,不再成为“一根鱼刺”,要么就永远地消失,无论是用死亡,还是用一种自我封闭与麻木的方式。顾长卫镜头里的小城,总是有梦想与它发生强烈的冲突。王彩玲想逃却逃不开。同样是艺术青年的黄四宝,也一次次地经受着无法考上美院的折磨。他和王彩玲互相唏嘘,互相温暖,但是在一夜酒醉后的亲密关系之后,黄四宝当众羞辱了容貌丑陋的王彩玲,也粉碎了王彩玲在这座小城里唯一的温暖。艺术理想已然破碎,“为了爱情”最终也是一地荒芜。 在将欺骗自己的小姑娘成功送上中央电视台后,王彩玲本来以为这是对她艺术理想的回报,不料,背后却仍然是一场让人难以忍受的欺骗。这本来是最让人绝望的结果。但毕竟顾长卫是温情的。他让王彩玲收留了一位嘴唇畸形的小女孩,还成功了进行了治疗。影片的结尾,母女二人依旧是在天安门广场上,王彩玲没有像以前那样呆看着城楼,而是深情地看着女儿。于她而言,爱情、艺术是一场未能实现的梦,是一次不甘于平庸的人生冒险,这冒险可能成就世俗的功名,也可能在失败后挫败沉沦,最终麻木冷漠。然而,在顾长卫给她的亲子之情面前,爱情、艺术都开始消退。在小城暗淡的春天里,期待发生的都没有发生。王彩玲开始与自己和解,或许她已知道,这是一个时代的命运,这个孩子将是她最后的避风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