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前辈大师的嘲弄,并非针对达·芬奇个人,而是对一种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批判。
BY陆勇
日前开幕的第六届上海春季艺术沙龙,给人们留下了一些有趣的话题和印象。关于这个展事涉及的国内外艺术机构,我不想也不必多说了。相当多的媒体报道,也无非要强调它的“实验性、当下性、未来性、经典性”。但若说实验性和经典性,我倒想就几位艺术的雕塑作品讨论一下。 展览上,吴为山的雕塑作品占据面积最大,数量也最多。吴为山的人物雕塑近年来也经常在上海展出,观众对他不应该陌生。他所创作的一系列我国近现代文化名人塑像,善于把握人与时代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突出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从而以一种苍凉感给观众留下不灭的印象。此次他的展品中有鲁迅、齐白石、吴作人、钱钟书、林散之、弘一法师等,用“栩栩如生”这样的形容词来描述是偷懒的,我更愿意说有一种震撼的冲击力。他的人物雕塑,以最简单的语言,达到最丰富的内涵。对中国现当代的人物雕塑而言,也注入了一股清新有力的元气。 另一位雕塑家大家比较陌生,是来自四川的青年艺术家肖时安,他以中国的吉祥动物麒麟为模本,以大红与大绿的彩塑为作品基调,以抽象而生动的形象,表达出我们文化谱系中最经典的文化编码,一目了然地将动物的非圣物性提示出来。在艺术家略带嘲讽的意图中,神圣的瑞兽就像中国普通家庭中的宠物一样,与人一起撒欢嬉闹,附着于瑞兽身上的神圣性顷刻间被消解。对百无禁忌的青年艺术家来说,这也许是为了提醒人们:在消费时代的圣物,已经重返世俗的紧张与游戏? 展览中最为引人注目、也最受争议的是上海雕塑家余积勇的同一标题为“思想‘者’”的两件作品,它们都以罗丹的经典作品为模仿对象,但沉思者的头颅则换成了猪脑袋与牛脑袋,并且在展厅里面对面作对话状。原作中托着下巴的手,也分别换成了笨拙的猪蹄和牛蹄。但它们的整体姿态还是表现得一本正经。 在现场,不少观众对象征人类自省或悟道的经典作品被“恶搞”成这个样子,均表示不能接受。有人认为作者也许是为了提醒人们注意,当下的商品社会与消费时代,人类对自身的思考已经不重视了。或者说,思考的结果往往令人可笑。但余积勇认为这些猜测都是不准确的,是误读了他的作品。他在电话里对我表示,近十多年来,中国的当代艺术“看上去很美”,但事实上则是国际上有一些别有用心的收藏家或评论家,通过炒作中国当代艺术,输出他们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而一部分中国当代艺术家并没有这份警觉,反而迎合西方的价值观,以此为自己作品的市场导向。“那么,现在不妨也让中国艺术家来恶搞一下西方的美术经典。”他说。 余积勇还说,早在1919年,杜尚就给西方经典作品《蒙娜丽莎》加了两撇胡须,以此表示自己颠覆传统的态度。后来又有达利,将《蒙娜丽莎》的脑袋搬走,换上自己的脑袋。杜尚和达利对前辈大师的嘲弄,并非针对达·芬奇个人,而是对一种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批判。他说:“我是以荒诞的方法,提出一个严肃的命题,并反抗西方别有用心者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煽动和误导。”同时他又表示,“我不是民粹主义者,我是有国际视野的。但我们要有足够的警惕和自省。” 余积勇表示,两件作品都未最后完成,他在展后还要精心打磨一下,用铜来翻铸,用最标准、最经典的方式来完成作品。并为牛取名为“牛博士”,那头公猪会换成母的,取名为“猪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