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子之痛走出来的父母 大爱从丧子之痛开始



    这是一个天人永隔的故事。故事里痛失爱子爱女的父母亲们含泪遥望璀璨的星空,心随儿去……这是一个用真情编织的温馨港湾,在星星港,大家相互取暖、相互搀扶,相挽着手臂支撑起另一段人生。

    撰稿/摄影·吕慈

  小屋空了。但是小屋里的一切都没有变:书橱里的书依然整齐地摆放着,充满童趣的动漫翻开在写字台上;女孩最钟情的小饰物装点在每一个角落,小熊维尼、小狗史洛比和加菲猫还在床头忠诚地守候……但是小主人菲菲已经永远地离开了。只有妈妈一直在等她回家。每天清早,妈妈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进女儿的房间,拉开窗帘,拿起毛巾一遍遍地为女儿“洗脸”——纤尘不染的镜框里,是女儿永远定格的笑。妈妈打开屋里的电视,轻轻地掩上房门……

  舒舒离开后的一个月,正是清明。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走在凄风苦雨中的舒舒妈妈,一路在雨幕中淋过去,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头撞过去,到儿子那边去!……”走到近太仓路时,一辆大卡车穿过淮海路迎面驰来。她一横心,断然从人行道上折向马路中央,迎着前面的卡车急遽冲去。最后刹那间,卡车在一米开外刹住,司机从驾驶室里跳出,拉开嗓门劈头劈脑大骂……

  就像没有星星的天空是黯淡无光的,这样一群失去子女的家长,他们抑郁在自己的世界,觉得自己是被幸福和快乐所遗忘的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孤独、最不幸的人。别人每天为之奋斗的东西,对他们来说都毫无意义。他们唯一想去的地方就是孩子的墓地,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和孩子说话。中年丧女的王女士,每个星期都到女儿墓地看孩子,每次都从墓边捡块石头回家,晚上同枕共眠。第二个星期再把石头送回墓地,换一块新的石头带回家……苏女士在孩子走后就一心想死。但她也知道自杀是对亲人的不负责行为,实在挺不过去了她只好咬自己、打自己,用小刀割自己。弄得手上、大腿上一片伤痕。

  在“星星港”,这样催人泪下的故事太多太多。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是怎样的一种人生滋味!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在他们亲生父母跟前永远地消逝,这样的一个家庭,还有什么能够支撑他们去完成生命的旅程呢?

  在最黑暗的甬道中,有一种爱在薪火相递!当最初的十户丧子家长从“福寿园网上纪念园区”孩子们的网上纪念馆中走出来,在现实中自发地组成“星星港”(热线电话:8008205320;网址:http//mem.netor.com/xxg/index.asp)这个民间组织时,他们为自己确立的宗旨是:“跨越苦难,重塑人生;自助助人,奉献社会”。

  “有爱保驾”

  “多想靠近你,我的孩子,

  让我再轻轻地抚摸你。

  抚摸你那可爱的脸庞,

  轻拢你那长发的飘逸。

  让我再轻轻地搂着你,

  像孩提时候一样,

  在妈妈怀里撒娇,

  在爸爸肩上嬉戏。

  多想告诉你,我的孩子!

  我们真的好想、好想你。

  断肠的思念如决堤的汹涌,

  无休无止,哪怕斗转星移。

  多想告诉你,我的孩子!

  其实,你从未真正离我们而去,

  我们的爱会永远陪伴着你,

  在心中、在梦里。”

  在纪念爱女蒙难三周年的诗句中,珺珺父母含泪写下了这些泣血的文字。这对夫妇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苍老的脸,和一双让人印象深刻的忧郁的眼睛。三年前,如花的娇女被入室抢劫的歹徒杀害,母亲得知噩耗的一刹那,一头从座椅上栽下……第二天,珺珺爸爸就发现妻子的眼神不对了,没有了往日的神采,呆滞而漠然。妻子被诊断为“应急性精神失常”,住院三个月。出院后,她在小区里到处找孩子,到处高呼大喊:“珺珺回来!”她在家里的衣柜、床底下到处找女儿,一面找一面反反复复地唱:“真的好想你……”珺珺爸爸本来是一位画家,自孩子走后再没有拿过画笔。因为他得成天地看着妻子,一不注意她就跑到马路上往汽车底下钻……

  那天珺珺爸爸含着泪水看完“星星港”的电视专题报道,第二天就急不可耐地拨通了民政局的电话,简单地诉说了自己的情况。没想到当天晚上“星星港”的王子美老师就带了几位家长赶到住在宝山的珺珺父母家。其实,从市中心到宝山区路程是很远的,但是他们下班后就从四面八方赶来了,带着真诚、带着一颗温暖的心赶来了。“他们的到来使我感到激动,有一种见到亲人的感觉”,珺珺爸爸在一次座谈中回忆了当时的情景,“交谈之中,我们感到了彼此心的相通,可能这就是理解吧。那种只有相同命运的人才有的理解。我不再为自己感到孤单,因为我知道还有很多人在关心着我。我也知道,这个世界上遭遇不幸的并非我一个家庭。还有许多人和我一样,心中有着痛苦的往事。但是他们勇敢地走出来了,不但自己走了出来,还在尽其所能地帮助他人走出痛苦,在为社会尽一份无私的奉献。他们都是平凡的人,然而我看到了在他们身上有一种崇高的品质在闪烁。”

  “星星港”的兄弟姐妹都安慰这对夫妇,鼓励他们走出家庭,重新工作。当得知珺珺爸爸有重拾旧业、开小广告公司的想法,有的送来电脑平面设计的教科书,有的告诉他资金方面有什么困难,尽管开口……珺珺妈妈从小喜欢编织,编玻璃丝小玩意、钩台布她都拿手。孩子走后,她当然再没有心思了。可是参加了“星星港”的编织小组后,她和姐妹们一起做丝袜花、编珠子工艺包,说说笑笑中转移了心思,还互相劝慰、交流心理调整的方法。以前她只有一个念头:“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我的孩子命这么惨?为什么凶手还抓不到?”总是反反复复地想。有时一边洗手一边想,就一整天站在那儿让水龙头一直冲下去……后来,她再碰到这种情况,就竭力控制自己,按照大家教她的办法:不去想“为什么”,只去想“怎么办”,赶快转移心思。再后来,珺珺妈妈的情况明显发生了变化,接到“港友”的问候电话,总是由衷地告诉大家:“我现在好多了!”

  看到爱人的变化,珺珺爸爸不再感到无助,心中重新升起对新生活的向往。在投入社会又获得一份工作的同时,他积极参与“星星港”的工作,他要为这个“大家庭”尽心尽力。当得知福寿园要为“星星港”建纪念馆,三年没有拿过画笔的他,连夜动笔构画出了自己的设计图。纪念馆开始布置,他经常从家里换乘三四部车到城隍庙购物,再到青浦福寿园纪念馆装饰环境、布置展品。“星星港”筹备活动凡需要背景板、横幅、KT板,他都利用业余时间自己设计,为的是省下设计费;制作费没法省,就尽量节约,以至在“星星港”传为笑谈:“为了找一家最便宜的广告公司,我们的艺术家可以在河南路来回问三遍!”

  在“星星港”的生日聚会上,珺珺爸爸身着藏袍跳起《北京的金山上》,一边“巴扎嘿”,一边“拗造型”;珺珺妈妈则扮起“孔雀姑娘”,舞姿轻盈……当大家发出由衷的赞美时,珺珺妈妈自信地说:“这是我第一次上台跳舞,下次一定会跳得更好呢!”

  “我看到了光亮”

  在晔晔的遗体告别仪式上,妈妈胡惠娟哭着发誓:“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妈妈向你保证:妈妈不会让你一个人走的,妈妈很快就会来的!”

  接下来,胡惠娟把要去“陪女儿”前要做的事,一样样做出安排。晔晔病故于2003年12月,按江南风俗应该第二年冬至落葬。胡惠娟一面为女儿准备墓地,一面给自己拍了遗照,甚至还把银行存折的密码告诉了姐姐……2004年冬至日,诸事处理完毕,“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了”,她将女儿生病时留下的几十片安眠药片,一股脑放入口中。可昏睡两天两夜后,她又醒了过来。

  “老天不收”,求死不得,胡惠娟心如死灰,形容枯槁。身边触目可见的都是女儿的遗照,她整天对着照片哭,对着照片不断地问自己:“你为什么还活着?你还有什么理由活着?”家里门窗紧闭,厚厚的窗帘遮挡住外面所有的光亮,房间越黑,她越是感到与女儿接近,她昼夜不分地躺在床上,感觉就像和女儿一起躺在坟墓里……

  在看不见一丝光亮的日子里,胡惠娟的思绪却无法停止。晔晔从小是个人见人爱的乖孩子,漂亮懂事、学习又好。13岁那年,父亲离开了她们母女重新组建了家庭。女儿一夜之间长大了,对悲痛欲绝的妈妈说:“从此我是你的女儿加丈夫。”女儿的确做到了!妈妈身体稍有不适,她就会坚持陪着去医院检查;家里刷房、修电器、换灯泡之类的事,她从来不让妈妈动手;吃过晚饭她会陪着妈妈去散步,讲讲学校里发生的趣事,母女俩开心地笑在一起;上复旦后尽管离家里远了,她还是坚持每周挤公交回家,只为陪伴孤单在家的妈妈……当时母女俩经济上非常困窘,妈妈退休后只有700多元退休金,晔晔穿的衣服都是补丁,连胸罩都是补了又补。妈妈实在过意不去,她还宽慰母亲:“没关系的,我们大学里吃穿比我差的有的是!”她平日里用钱那么节约,可总是记得妈妈的生日,总是用长期积攒的零花钱买来精心挑选的生日礼物,给妈妈意外的惊喜。

  晔晔的人生头等大事是赚钱养家、照顾妈妈。为了让妈妈过上好日子,她在复旦大学外语系上学的时候就翻译书稿,大三实习的时候就承担会议同声翻译,公派到韩国留学后,放弃了韩国首尔大学提供全额奖学金读硕士的机会,回国在三星集团找到了一份工作。把第一个月的工资全部交给妈妈时:晔晔兴奋地对妈妈说:“这个钱不是叫你保管的,是叫你用的!”

  2001年4月,晔晔偶然发现自己的腿部有一个小疙瘩,经医院检查,她患上了恶性程度很高的肉骨瘤。拿到报告后,女儿在电话中跟妈妈说的第一句话是:“妈妈对不起,我们以后没办法买房了。”噩耗来临的那一刻,她只觉得辜负了妈妈,完全顾不上自己即将面临生命的终结。

  晔晔走了。就在妈妈等待死神将她带到女儿身边的时候,有人向她介绍了“星星港”。2006年5月,胡惠娟第一次参加“星星港”的活动,就是聆听著名心理学家张怡筠博士“走出低谷,迎向阳光”的心理咨询讲座。听完讲座后,她抢过话筒激动地表达了自己的心声:“我觉得就像在深海里,看到了一丝光亮”……

  胡惠娟看到了光亮。她形容自己“好像有一种朝家奔的感觉。平时朝家奔,家里是没有人的。现在我有一个大家庭了!我感到身后不是空的了,我感到我在这个低谷里开始抬起了头。要阳光进来,还要靠我的努力。”

 丧子之痛走出来的父母 大爱从丧子之痛开始
  她开始努力。试着独自一人上街,试着独自一人搭乘地铁……在逐渐恢复和外界的接触后,她在“星星港”里认识了一些有着共同话语的朋友。她们一起倾心交谈,一起帮助后来的“港友”,还一起到残疾儿童福利院去“抱一抱”那些失去父母又身陷病残的孤儿,为他们掏光口袋里的钱……

  在积极参加“星星港”的活动中,她不再像以前那样完全浸泡在不可自拔的悲伤中,“星星港让我知道了自己还要勇敢地活下去,还要努力活出生命的五彩颜色”。于是,在“星星港”的歌会、舞会上,又多了一位能歌善舞的朋友。冬天,身着全套运动服的晔晔妈妈显得格外精神;夏天,一袭连衣裙将身材高挑的她“扮靓”得婷婷袅袅。星星港的姐妹们都感叹:“好像换了一个人!”

  跨越苦难

  有人说,失去孩子的爸爸妈妈都患上了精神上的癌症。这个比喻是恰当的。那么,怎么治疗他们的“不治之症”呢?“星星港”关爱服务中心作为全国“哀伤服务第一港”,在毫无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举起了“自助助人”的大旗。

  他们尝试“第一时间危机干预”。因为大家都是同命运的家长,丧子时刻那种撕心裂肺的痛和天塌地陷的感觉永远刻骨铭心。所以,在得到新成员的救助信息后,他们总是尽力在第一时间赶到新成员家,倾听、劝慰,交谈自己伤痛的心路历程……“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相同的命运让他们找到了共鸣,在彼此的倾诉与安抚中既释放了伤痛的感情,也得到了理解、鼓励和慰藉。

  他们尽全力承担起“精神救助”的功能。因为大家意识到,要走出丧子之痛,无异于一场自我战斗,后面的苦痛还永无止境。所以“星星港”组织的倾诉会、座谈会、心理咨询、讲座……都围绕着一个主题:跨越苦难。一次倾诉会上,艳艳妈妈对大家提起了女儿病危时常说的一句话:“妈妈,我对不起你和爸爸了。人家爸爸妈妈年纪大了,有孩子照顾……”女儿走了之后,艳艳妈妈老想这句话,悟出了一个道理,女儿最不放心的就是我和她爸,既然孩子是我最爱,就该听她的话,好好生活,让她走得放心!海峰妈妈在元旦茶话会上缓缓地讲述了自己的体验:“心灵的空间是要有内容来填补的,当我无法用语言来和孩子沟通时,是音乐领我走出思维的死胡同。每天面对挂在墙上孩子微笑的大幅照片用心练琴时,我的心情会变得平静,好像就是和孩子在一起,他在微笑地聆听我传给他的心声。”一个专题讲座上,“经受过女人所有不幸”的“霞芳旗袍有限公司”老总李霞芳一次次绝处重生的故事感动了在座的“星星港”成员,很多人一边倾听、一边流泪,感悟着她的坚强和感天动地的慈善之心。著名心理学博士张怡筠也走进了“星星港”,用热情、爱心和专业的学理知识,为精神上受过重创的“病人”作生动的演讲,并用许多生动的案例告诉大家:“对一个人最好的纪念方式,就是用他的精神来热爱生命!”子尤的妈妈柳红也从北京赶来,同命运的家长们在痛惜天才少年早逝的同时,更为子尤妈妈而惊叹:原来孩子走了,我们的生活还可以这样多姿多彩!……

  每年中秋、除夕、国庆、元旦,千家万户红红火火的团聚之日,对“星星港”家庭来说是特别难熬的日子。他们有的拔掉家里的电话,拉上厚厚的窗帘;有的徘徊在街头,甚至毫无目标地跳上火车“躲得越远越好”……现在他们不再“躲节”了。因为在春节、中秋这些思念孩子、最感伤心和孤独的日子里,“星星港”组织了各种形式的团聚活动,营造亲亲热热一家人的氛围,使得大家的心情逐步好转,精神状况有了很大的转变。在一次次的旅游活动中,“星星港”人在大自然中开阔视野、放飞心情,其中发自内心的感受是:“原来生活还是这么美!”在中秋晚会的篝火边,这些年过半百的家长们清唱、小组唱不过瘾,排舞、恰恰舞一起上;当除旧迎新的钟声悠扬之时,“星星港”人围坐在热气腾腾的火锅旁,举杯祝福:“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接下去的交谊舞、诗朗诵、呼啦圈表演、变戏法、猜谜、垒纸牌等自娱自乐活动花样百出,大家一扫愁容、乐得前仰后俯……曾经有一位妈妈,第一次参加“星星港”迎春团聚会时,指着一个个又唱又跳的家长不断地问:“她也是孩子没有了?”“他家也是?”最后她哭着说:“你们怎么笑得出来?!”可是不到一年,她不但重新露出久违的笑容,而且在中秋联欢时,非常自然地加入到交谊舞的队列,跳得一件件脱羊毛衫……

  当“星星港”成为这些家长生命的寄托,成为他们走出悲剧人生的阳光驿站时,一位“星星港”家长说出了大家的心声:“我们不再孤单,我们彼此关爱,因为在和谐的社会里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从小爱走向大爱

  “星星港”的孩子,有三分之一是被车祸夺去生命的,他们的父母对于交通安全有着常人不能想象的感受。去年清明,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许多家长为孩子扫完墓后赶到西藏路凤阳路,他们拉起大幅标语:“车辆下的天使泣告路人:生命宝贵,美好转瞬即逝。请遵守交通法规!”标语下面,家长们当起了维护交通安全的特殊志愿者,用他们最深切的痛苦经历,向路人宣传讲解交通安全。72岁高龄的汤老先生一年多前因车祸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女儿,寒风中他一遍遍地发出忠告:“司机师傅开车时一定要遵守交通法规!稍一马虎,一念逞强,无论给别人家庭还是给自己,都会带去终身痛苦!”家长代表还走进光明中学、市二中学,给孩子们作“珍惜生命”的主题演讲。他们拿出自己孩子的照片,讲出自己内心永远无法平息的思念,告诉中学生生命的脆弱,生命的宝贵。一次次地撕裂伤口,他们的心在流血。但“为了让其他父母能少些像我们一样的痛,我们这样做是值得的”。

  “在星星港里我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奉献”、“我感到了自身的价值,我为构建和谐社会尽了一份努力”……“星星港”的爸爸妈妈们通过“兄弟姐妹手牵手”、“我与病童手牵手”、“我与孤儿手牵手”、“大墙内外手牵手”等一系列的“牵手”活动,在无私无悔的爱的升华中延续着孩子的生命、延续着孩子的精神、延续着对孩子的不绝的思念……

  又一个“星星港”的生日到了,8位家长走上舞台集体朗诵“星星港”成员自己创作的诗歌——《星星港,我们的家》。抑扬顿挫的诗句是那么动情,仿佛把大家带到璀璨的星空之下,置身温馨的港湾,静听涛声拍岸……

  “鼓起你的风帆,张开你的翅膀,在人生的大海中重新起锚。任凭前方暗流滚滚,哪怕风云突变狂风急浪。前进的路上会一帆风顺,已振奋起来的人没有阻挡。因为,星星港有爱为你保驾,因为,有满天星星为我们导航。”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28427.html

更多阅读

非走不可的弯路——张爱玲 非走不可的路的事例

在青春的路口,曾经有那么一条小路若隐若现,召唤着我。母亲拦住我:“那条路走不得。”我不信。“我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你还有什么不信?”“既然你能从那条路上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我不想让你走弯路。”“但是我喜欢,而且我不怕。”

从澧县一中走出来的三位院士 湖南澧县一中

从澧县一中走出来的三位院士澧县一中,弦歌千载,树人百年。晋代吏部尚书车胤囊萤夜读于斯,扛鼎晚唐诗坛的弘文馆校书郎李群玉筑舍于斯,宋代名臣范仲淹洗墨于斯,清代两江总督太子太傅陶澍主讲于斯,辛亥元勋蒋翊武读书于斯,贺龙元帅打马于斯

声明:《丧子之痛走出来的父母 大爱从丧子之痛开始》为网友爱只是相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