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人意料的是,歌舞伎居然从来没有得到过政府的任何一笔扶持、资助基金!
撰稿·王悦阳(记者)
“老人演花旦,忘了他的老”,黄永玉的这句话用在77岁高龄的日本歌舞伎大师坂田藤十郎先生身上,或许再合适不过了。在舞台上,皓腕凝雪,丝弦管竹,哀怨缠绵……扮演着各式各样日本女性形象的坂田藤十郎带给观众的,永远是一场场华美瑰丽的古典艺术盛宴。而在台下,面容慈祥的老人总是风度雍容,思路敏捷,丝毫没有一点“女态”。 4月10日,日本“国宝级”艺术大师坂田藤十郎先生来到了上海,领取上海“白玉兰戏剧艺术奖”组委会所特别授予的“特殊贡献奖”。接受《新民周刊》专访的坂田先生身穿灰色传统和服,银白的头发梳理得一丝不乱,即使坐在沙发上,却也从不倚着靠背,始终保持着歌舞伎演员所特有的功架与艺术家派头。在他身边默默坐着,始终面带微笑的,则是一位娴静文雅的贵妇人,她是坂田先生的夫人——扇千景女士。这位年轻时代就是宝冢剧团著名演员的美丽女子后来成为了日本著名的国会议员。直到前不久,才刚刚辞去参议院议长职务,这才有了时间陪着自己的丈夫来到上海,共同领取这个“人生的重要里程碑”。 “我一直对妻子由衷感激。她每天总是早起晚睡,所有家务都是她来操持,甚至还包括关照剧团的年轻人。而我几乎每次演出回来,都能吃到她亲手做的可口饭菜。”望着爱妻,坂田温柔地笑了,“虽然我经常前往海外公演,但她却始终忙于公务,从来没有与我同行过。总算这次中国之行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 “坂田藤十郎”的由来 晚清诗人黄遵宪曾有诗云:“玉箫声里锦屏舒,铁板停敲上舞初,多少痴情儿女泪,一齐弹与看芝居。”诗中所赞美的,正是日本传统表演艺术——歌舞伎。 歌舞伎是日本典型的民族表演艺术,起源于17世纪江户初期,近400年来与能乐、狂言等一起保留至今。据坂田先生介绍,最初的歌舞伎并非现在这样的歌、舞、演剧浑然一体的艺术形式,也不是男扮女装的艺术风格,而是仅有简单故事情节的,表演于室外的群众性舞蹈,演员也都是女性。这种舞蹈刚一出现,就受到当时大众的热烈欢迎,却引起了封建势力的强烈抵触。1629年,德川幕府以败坏风俗罪禁止歌舞伎演出。直到1653年,迫于社会的压力,当局才允许恢复只有男子演出的“野郎歌舞伎”,并规定所有女性角色必须均由男性扮演,称为“女形”。从此,歌舞伎最终成形,并通过近400年的发展,逐渐成为现在这样专门由男演员演出的纯粹的歌舞演剧艺术。 在将近400年的日本歌舞伎历史中,“坂田藤十郎”的名字是“上方歌舞伎”的象征。区别于专门表演喜剧以及武打剧的“荒事”歌舞伎,“上方歌舞伎”专门表演“和事”歌舞,也就是所谓的“爱情剧”。由于这个派别的创始者正是坂田藤十郎,因而“坂田藤十郎”成了命名出色艺术大师的称号。有趣的是,在“上方歌舞伎”发展的近400年时间里,“坂田藤十郎”的称号一共只承袭过两次。事隔231年后,直到2005年12月,74岁的坂田先生才在京都南座正式承袭了“坂田藤十郎”这一名字,成为使用这个名字的第三位歌舞伎大师。 其实,出生于1931年的坂田藤十郎,21岁时便因在近松左卫门的原作《曾根崎心中》出演“阿初”一角而成名。年轻时候的他,还曾观赏过京昆艺术大师梅兰芳的精彩表演。一出《贵妃醉酒》将杨玉环的情感表现得细腻真挚,“比真实的女性还要美!”顿时令坂田大为叹服,从此在歌舞伎艺术领域开始了全新的探索与攀登。1994年,名扬日本的他获得了“人间国宝”(重要的无形文化财产保持者)的尊贵称号。据介绍,当时日本歌舞伎传人中获此称号的不过27人,如今只有9人健在,而坂田藤十郎则是其中仍活跃在舞台的3个人之一,至今平均一年仍要演出200场左右的戏。除了“人间国宝”的称号之外,坂田还身兼日本艺术院会员、文化功劳者等桂冠,堪称当今日本歌舞伎坛第一人。 歌舞伎的传承与发展 2007年,坂田藤十郎率团来沪演出歌舞伎经典剧目《倾城反魂香》与《英执著狮子》。《倾城反魂香》通过讲述人物故事,表现夫妻恩爱之情,坂田先生在其中扮演画师的妻子阿德。《英执著狮子》则是一部舞蹈剧,在该剧的前半部分,坂田扮演年轻女子,表现日本女性的优雅姿态,而在后半部分中,却扮演起了狮子精灵,豪放的动作展示了截然不同的阳刚之美。当时,在剧场表演时,台下观众席间不时有人用日语大喊,后来,在坂田先生的解释下,大家才明白,原来,这样的观众在日本被称为“大向”,也就是我们所谓的“粉丝”。更为特别的是,这样热情的“大向”们在日本不是少数,其年龄层更是从20岁跨到80岁,他们对于歌舞伎艺术的疯狂、痴迷程度也绝不亚于流行乐追星族,有的甚至还会常年跟随自己喜欢的名角到世界各地巡演……在所谓的“亚洲流行”制造地的日本,古老的歌舞伎生生不息的艺术魅力与舞台活力由此也可见一斑。 “其实,面对今天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歌舞伎依然遵循着最传统的表演方法,绝对没有为媚俗而改变的行为。”坂田藤十郎十分骄傲地说道,“歌舞伎历来就是以情动人的。”尽管在舞台上演出的剧目绝大部分是传统戏,但这些描写爱情的故事总有许许多多打动人内心深处柔情的细节,哪怕运用的都是古老的艺术形式,但抓住的却是观众的内心。因此,古典与现代没有了距离,演员与观众也没有了代沟。 同时,歌舞伎却也绝非一成不变的“活化石”。近年来,不少新编剧目的排演也吸引了很多年轻观众。更为重要的是,歌舞伎艺术的传承,已由原先单一的家族继承渐渐转变为“对外传承”。只要年轻人对此艺术有兴趣,愿意学习、继承,都能得到老师的教授与培养。就坂田家族而言,除了自己的儿子继承了家学,坂田还收了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大凡说到传统艺术,人们往往会与生存紧迫挂钩,甚至会不自觉地把它和“濒临灭绝”、“政府扶持”等字眼联系起来。但作为日本的“国粹”,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歌舞伎,却出人意料地生存得很好。据坂田先生介绍,目前,全日本的歌舞伎演员大约有300多人,虽然人数不多,却拥有良好的演出市场。“东京、京都、福冈、大阪四个城市,歌舞伎每个月要演25天,一天演出早晚2场,平均一个月演出50场,上座率非常好,观众常常需要排队等退票。”坂田先生笑着介绍道,“日本不仅拥有可供全年演出的专业剧场,更有不少设备一流、分散于各地的剧院,每年都会安排2至3个月的歌舞伎表演。一个轮回下来,几乎一年365天天天都有歌舞伎演出!” 更出人意料的是,歌舞伎居然从来没有得到过政府的任何一笔扶持、资助基金!“歌舞伎的生存自100年前就是由民间企业赞助至今的。”在坂田先生看来,民间运作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国家要管的事情太多了,不可能把精力投入到某一个剧种中,但民间企业就可以专注于这一件事。”可以说,歌舞伎艺术主要依靠票房收入来保证剧种的生存与发展。而这样“完全走入市场,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壮大”的操作模式,也令众多其他类型的传统艺术深思再三。 “我从不担心歌舞伎的生存现状。”面对剧种的未来,坂田微笑着,目光里充满着信心,“面对目前良好的局面,最重要的,是需要一代代艺术家去维持,决不能令国宝衰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