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民申纪兰:“人大常青树”见证“人大”55年



    韩文/山西报道

  2008年1月23日,这一天对于已79岁高龄的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来说意义深远。在刚刚结束的山西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人大常青树”申纪兰又一次光荣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这位共和国史上惟一的一至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在步入耄耋之年又续写了传奇,刷新了自已的“红色纪录”。

  申纪兰,中国农村妇女中普通的一员,但半个世纪的参政议政注定了她不平凡的人生历程。

  她曾在天安门城楼同毛主席握过手,到周总理家做过客,江泽民总书记称赞她为“国宝”、“凤毛麟角”,胡锦涛总书记、朱基总理都亲自登门拜访过

  谈到当选一至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感受,申纪兰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道出肺腑之言:“每一次都是激动万分、热泪盈眶,这是党和人民对我的信赖,我这个代表绝不辜负农民的重托,坚决听党话,跟党走。”

  “不爱红装爱武装”

  当精神矍烁,满面春风的申纪兰步出会场,在皑皑白雪的映衬下,那矫健的步伐、挺拔的身姿绝不会让人相信她竟是一位年近80的老人,有人说这应归功于申纪兰至今保持着坚持下地劳动的好习惯。

  在她身上,农民的本色与印迹从未褪去过,一身旧式的蓝色西服、一头精神抖擞的短发、一口亲切的乡音,这些特征多少年依然如故。

  1947年,年仅18岁的申纪兰嫁到位于太行山脉一个峡谷中的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那个年代几乎所有的女性都被封建思想所束缚,饱受着不幸婚姻与各种陋习礼教的毒害,申纪兰虽没有读过多少书,但追求男女平等的大胆想法却一直在脑海中萦绕。

  50年代初,在当时红遍全国的劳动模范李顺达倡议下,西沟村创办了“金星农牧生产合作社”,申纪兰积极联络了10多名姐妹加入互助组,由于表现出色,申纪兰当选为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副社长。

  就是从那时起,申纪兰开始走家串户动员妇女出工下地,苦口婆心的“游说”终于起到了效果,妇女们逐渐走出院落,下田和男人们一起劳动。同时,她提出妇女不仅要和男人享受一样的工作权利,还应该得到相同的报酬,后来有记者把申纪兰破天荒的提法撰文《劳动就是解放,斗争才有地位》发表,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申纪兰这一行动不仅标志着妇女地位的提高、妇女劳动得到了尊重,同时她也被誉为现代中国农村争取“男女同工同酬”第一人,成为了当时的妇女典型并受邀出席了全国第二次妇女代表大会和世界妇女大会。

  “那时真叫苦啊,是人跟天斗,西沟的情况是‘山是石头山,沟是石头沟,没水光石头,谁干也发愁’,妇女们都去下地,那就是解放了生产力。”回忆往事,申纪兰笑着告诉记者。

  虽然那已成为历史,但申纪兰爱劳动的风范却保持了几十年。两会期间与她住同一房间的某人大代表告诉记者:“申主任不是享福的人,现在仍然以一个农民要求自已,耕种着责任田,起早贪黑下地劳动,并且积极参加村里开展的植树造林等集体活动。”

  半个世纪为民进言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就要为人民说话,把广大农民的心声带到会上,说给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听,真正尽到我这个农民代表的职责。”面对《中国经济周刊》,申纪兰特意强调了自已“农民”的身份。

  1954年9月,申纪兰首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25岁的她带着乡亲们的重托骑着毛驴走出了大山,出席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申纪兰与1210名代表审议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选举出国家领导人,当她第一次在会上见到毛主席、周总理、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时流下了激动的眼泪。那一刻,她为自己是个农民而倍感骄傲。

  1954年至今,除了第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受文革影响中断,申纪兰年年都到北京参加会议,行使着一个代表的职责,她的文化水平与政治觉悟越来越高,议案也愈加规范可行,在第九届时,她已成为我国连续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第一人。

  申纪兰文化水平虽不高,但几十年如一日把农民的事放在心中。每年到北京开会前,申纪兰总要把村里人召集到一起,请大家踊跃发言,然后她把每个人的意见与想法都记录下来。平顺县的领导每年也要来为她送行,叮咛她在全国“两会”上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呼吁。

  在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申纪兰曾直接向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反映老区发展的一些情况,希望各级各部门领导重视老区发展,要多栽树、多修路,发展特色经济与乡镇企业。

  连续几年,申纪兰把制约农民生产生活的土地、饮水、交通等关键问题作为议案提交上去,如今有许多议案已经落实。

  采访中,申纪兰从资料袋中取出一份已打印好的“关于长林高速公路尽快开工建设”的议案递给记者,议案内容是建设一条连接山西、河南两省的跨省高速公路,并说明了是“长治通往林州连接中原腹地最短的一条出境公路”、“晋煤外运的一条大通道”等重要意义。

 山西农民申纪兰:“人大常青树”见证“人大”55年
  申纪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要想富,先修路,不修路农村就没发展。这两年我们平顺、长治发展得快,主要还是交通便捷了,到哪里都方便,国家和省里对修路也很重视,修好路才能迈大步啊!”

  申纪兰由于为民进言而声名远播,许多不认识的人都视她为农民的贴心人,有问题就给申纪兰写信反映问题,这其中有山西省内的,也有河南等外省的,申纪兰除了把问题反映给有关部门外,还把来信整理成建议。几十年,她针对群众普遍关心的“三农”、农村基础教育、腐败等问题多次提出建议和提案。

  山西省一领导曾这样评价申纪兰:“文化不高水平高,职务不大贡献大。”

  一辈子不离开西沟

  许多熟识申纪兰的人这样评价她:“慈祥的农家大娘,几十年装束不变、笑容不变、性格不变,做事光明磊落,说话实实在在,一生淡泊名利”

  “在别人眼中,母亲是一位名人、享誉全国的劳动模范、一至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在我们眼中,母亲就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一个地地道道的普通农民。”申纪兰的儿子张江平曾这样形容自已的母亲。

  事实上,申纪兰也从来没把自已看作一个名人,在她眼中自已永恒的身份就是“农民”。已身处无数光环辉映中的申纪兰,如今除了参加各种会议外,她的大部分时间仍然是在为西沟村的发展奔波、操劳,始终不脱离农村,不脱离农民,不脱离劳动。

  1973年,申纪兰被任命为山西省妇联主任,但她坚持不要级别、不要工资、不转户口、不要专车,还在西沟参加劳动,后来她毅然辞去了这个正厅级职务,无官一身轻地回到了西沟。现在她有双重身份,兼任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党支部副书记和长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职务。

  申纪兰曾对许多媒体实话实说:“不是西沟离不开我,是我离不开西沟。”

  在申纪兰的带领下,西沟村如今已开办了十几家企业,包括纪兰核桃露、西沟人家酒店、房地产、电石厂等企业。

  “西沟现在变化大,你们有机会要多来看看,我们全村两千口人,人均收入达到了三千多元,这个不容易啊!以后西沟‘山上是银行,河沟是粮仓’,日子会越过越好。”申纪兰欣喜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下一步我们还将兴建一个大型焦化厂,带领全村人民奔小康,这次我还带了一个议案,就是希望加快朋头水电站的立项与建设,为平顺、西沟的发展服务。想法可多了,但要一步一步来实现”

  采访结束时,申纪兰对农村土地问题表现出了担忧:“我们的新农村建设要规划好,不能走弯路,土地是根本,农民不能没有土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28681.html

更多阅读

黄纪苏:在这个时刻

黄纪苏:在这个时刻(2012-03-19 18:15:38)转载▼标签:杂谈杜按,当重庆模式红得发紫的时候,黄纪苏并没有去凑热闹。如今重庆遭遇寒流,好多人避之唯恐不及,屑小更是落井下石。黄纪苏却接连出来为重庆说公道话。尽显丈夫本色。请看黄纪苏

纪准:习总首次大阅兵 为何不在国庆节? 2015-01-26 08:53:18

纪准:习总首次大阅兵 为何不在国庆节?2015-01-26 08:53:18归档在|浏览 831105 次|评论 80 条大公网北京观察(tkpbjgc)综合报道,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据透露,中国将举办大规模的阅兵仪式,展示军威,这是习近平上任

​黄纪苏:《西方必须跟中国一块“天人合一”》

黄纪苏:《西方必须跟中国一块“天人合一”》这一段很有意思:“另外,中国的富人如今也效法起世界的富人:他们先是毁了大家的青山绿水盖自家豪宅,如今又要撕了大家的建筑蓝图来保全他们落地窗外的怡人景色。他们恨不得豪宅之外的世界全是树

声明:《山西农民申纪兰:“人大常青树”见证“人大”55年》为网友幸福缺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