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企业家能够善用自己的智慧和商业经验,21世纪的慈善一定是经营型的慈善”
李连杰在第一排找了张空椅子坐下来。他左边是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右边是思科中国总裁林正刚。在交换名片之前,他并不认识他们,不过他们想必都认识他。照理说他并不需要名片,他的脸就是名片。不过,现在的李连杰越来越看重自己名片上的新身份:中国红十字总会李连杰壹基金计划发起人。
正好,2007年12月8日,这天是李连杰壹基金计划和中国红十字总会签署合作协议一周年纪念日。一年来,壹基金的专业工作团队从2个人增加到了13个人,有时候,工作人员的MSN签名会是“就来看看是不是会真的忙死吧”;李连杰一出手,整个华语演艺圈的大牌明星几乎被一网打尽,都成了壹基金的义工;根据官方网站在10月19日公布的工作报告,壹基金在正式运作8个月来一共有4次花钱的机会,总额是120万人民币,分别是捐助云南地震、洪涝灾害、建立“心灵阳光关爱中心”和“心理危机干预”两个志愿者培训项目。 上回见面的时候,我们管他叫“慈善大侠”,可这回他说:“我哪是什么慈善大侠,我是全世界最大的乞丐。”李连杰承认,自己的专长是筹钱,“找人捐个100万、500万,太简单了”,但问题是他不怎么会花钱。“我们的资金一直摆在中国政府的红十字总会底下,是筹款基金,并没有一个出口。其实出口是一个很大的学问,你如何花钱将影响到如何筹钱。” 这就是李连杰何所为而来了。“我并不是来化缘的。”他说,“你甚至不必把钱捐给壹基金,反正你捐了壹基金也还是要花出去的。我希望能够和企业家合作,他们能够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商业经验,帮助我系统地管理这些财富,形成一个系统。21世纪的慈善一定是经营型的慈善。” 9月底,李连杰去纽约参加了“克林顿全球行动计划”年度国际研讨大会。回来以后,他就一直在琢磨“出口的问题”。“现在每个企业都在建立自己的基金,都要建立团队,都要落实资金到位,都要寻找资金出口……这里面有多少资源被浪费掉了?慈善事业也越来越需要整合。克林顿那个叫做全球计划,我想做一个一家人计划——在这个出口里,各种慈善活动都可以推广,就像中餐西餐快餐,各取所需。” 当初为了成立壹基金,李连杰遍访美国澳洲,找律师,做市调,足足准备了两年。但是真正开始做以后,市场还是提出了新问题,而且“每天都有新事物”。“连比尔·盖茨都在学习如何做好慈善,你看他这两年头发都白了。在中国就更是了,中国的慈善比经济发展至少慢了15-20年左右。” 最大的意外是克林顿。李连杰完全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被克林顿邀请,和全球500强企业的1500名代表坐在一起,共同探讨人类命运的四大主题:环保、医疗、贫困、教育。 当时李连杰还参加了克林顿的一次筹款慈善宴会。“那是我这一生参加的最感动的一次晚会。整个晚会只有两个节目,一帮非洲来的小孩光着脚跳舞,还有克林顿的一个老朋友唱了一段爵士。没有其他的文艺节目了,可整个晚上,全球的这些CEO们不停地站起来鼓掌,我数过,8次。” 李连杰多少能够从克林顿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他们都相信慈善的力量,并且需要慈善的力量来调整自我。“他从做总统,有1000人在他身边工作,到他离开白宫,只有6个人跟出来,到现在因为慈善又有380个职员在全球帮他。他用他的全球社会影响力,让大家重新审视慈善的价值。” 李连杰在活动结束之前匆匆离开。他的日程安排是这样的:前一天,他白天在上海参加《投名状》的首映,晚上和法国一家公益机构举行了一次慈善晚宴,合作一项医生义工计划;第二天上午,他从上海飞回北京参加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傍晚七点,他会飞到广州参加《投名状》的活动,同时筹款;午夜时分,他连夜飞往泰国,同样是电影首映和慈善筹款同时进行。“慈善在工作的时候就可以做,我最多被人说成是话痨,说不务正业。无所谓,这个世界如果全部一致就成共产主义、西方极乐世界了。” 拍《投名状》的时候,壹基金正好在草创时期,这部电影和这个基金实际上是同步成长的。和“慈善大侠”不同,李连杰在这部电影里的角色叫做庞青云,是个被兄弟杀掉的背叛者。“我其实一点不分裂,早就通了,所谓白天杀人晚上帮人,这话不过是我嘲笑自己的一种方式。”文/本刊记者雷晓宇 对话 再问李连杰 《中国企业家》:套用梁朝伟的话问一句,做慈善有那么难吗? 李连杰:做单一的口对口的慈善并不难,只要说服一些企业家出钱就行了。但如果你要做的是一个文化,将中国的善良美德带出来的一个文化,一个软实力,这个就太难了。慈善绝不仅仅是财富的重新组织传递,它背后有一种人文思想和关怀的传递,这是很大的能量。 《中国企业家》:你希望作为慈善家还是明星被人记住? 李连杰:你根本不需要记住我。形容词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在做。壹基金从来都不是我李连杰的壹基金。只不过起家的时候要减少广告费,可能“李连杰”个人的无形资产还有一定推动力。 《中国企业家》:你老是提到“改革开放30年来……”,是有什么感触吗? 李连杰:如梦一场。过去30年就像做过的梦似的,做过了就抓不回来。我只是想象未来30年能做什么。还是付出。在40岁以后,我没有那么追求完美了,我就是永不言败,永远希望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