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与希拉里竞选 奥巴马的肤色VS希拉里的眼泪



    奥巴马的肤色、希拉里的性别,这是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中的两个隐性关键词。这两个人无论谁走到最后,都将创造历史,而同时也对美国的政治传统以及自由价值观提出了不容忽视的挑战。

    撰稿/余万里

  2008年的美国总统大选,恰如人们所预料的,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悬念和戏剧性。在共和党方面,黑马、白马在两场预选中依次杀出,各路候选人陷入一片混战。而民主党方面,焦点则集中在女人希拉里和黑人奥巴马之间。

  新罕布什尔的意外

  1月3日,爱荷华州的第一场预选就给大家带来了意外,先前气势最盛的领头羊希拉里不仅输给了奥巴马,而且还输给了爱德华兹。媒体和舆论的风向随即发生了偏转,奥巴马乘胜杀入新罕布什尔,CNN的民调显示,他在该州领先希拉里13个百分点。有媒体披露说,希拉里阵营已经放弃了在新罕布什尔取胜的希望,已经把注意力转向了下一个州:“希拉里阵营的唯一目标是不要输得太惨,尽量缩小与奥巴马的得票差距……”1月8日晚7点,新罕布什尔州预选的投票数字开始陆续公布。对于这场万众瞩目的选举,各家电视台自然要倾注全力来转播,各路专家和评论员们显身演播室做现场评论。几乎所有人都在谈论一个问题:在新罕布什尔失败之后,希拉里将采取怎样的策略?集中力量和资源在大州呢,还是更多地分散到各地?新罕布什尔失败对于希拉里意味着什么?她的总统之路是否就此终结?有趣的事情发生了,就在评论员们高谈阔论时,荧屏下端的统计数字在不停地滚动变化。当10%的票站将数字报上来的时候,希拉里38%,奥巴马36%;到15%的票站报完数之后,希拉里40%,奥巴马仍然是36%。而演播室的评论员们似乎毫不知情,依然在喋喋不休地说希拉里输了之后怎么办。两个多小时之后,最后的选举结果出来了:希拉里以39%的得票率,以两个百分点战胜了37%的奥巴马。这下,演播室里的专家和评论员们都傻了眼:选前明明是奥巴马领先两位数的民调,怎么最后是这个结果?

  民调失真?

  根据美国民意调查的一般规律,抽样调查的误差概率应该是3%,也就是说差距在3%以内就难分仲伯,不能预测结果。而此次新罕布什尔的民调结果是10%左右,理论上是不应该出错的。

  自20世纪中叶美国对大选展开民调以来,历史上只出过一次大错,那是在1948年,民调显示杜威将压倒杜鲁门,而结果正好相反。民调科学家迅速对这次重大失误展开了研究,发现出错的原因在于民调的通常手段是通过电话进行抽样访问,而当时电话并不普及,有电话的都是有钱人,穷人都没有电话,因此导致调查的样本没有代表性。从那以后,民意调查技术和手段不断精进,一直是可以信赖的预测结果的工具。

  新罕布什尔民调失真的问题旋即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媒体和专家们纷纷给出解释。有人认为,选前的民调失真可能是希拉里阵营故意玩弄的一手策略,通过制造奥巴马遥遥领先的假想,让奥巴马的支持者认为大局已定,不用出来投票,而希拉里的支持者则会倾巢出动来挽救败局。这个解释比较吊诡,似乎是希拉里阵营可以操纵媒体和民调,这在现实中恐怕不太可能。

  另一种解释认为,民调失真主要是新罕布什尔州的选民结构导致的。这个位于美国东北部沿海地区的州人口流动较大,年轻的、第一次有投票权的选民占总数的23%。选民中有不少是外州搬过来,是年龄介于30-49岁的中产阶级,以及50-69岁年龄段的、把新罕布什尔州作为退休养老之地的居民。这些选民的倾向性不明确,独立性强、摇摆性大。美国德瑞克大学政治和国际关系系主任阿特尔·桑德教授认为,奥巴马的落败,主要因为独立人士和年轻选民没有踊跃出来投票,导致民意和实际结果不符。这是一个靠得住的解释,但不是一个有说服力的解释。

  同一般人理解的民主不同,美国的选举历来不是强制投票的,而靠选民的自觉自愿和政治热情。因此,遇上刮风下雨、工作忙或者在家照顾孩子,都有理由不去投票,这样的选举理论上无法正确反映全体合法选民的意志。2004年,笔者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时恰逢大选,一位来自阿根廷的同事就很不屑地说:“这算什么民主?在我们国家,如果我的护照上没有投票的记录,甚至都不让我出国。”

  美国选举投票的非强制性导致的直接后果,是选举的投票率向来不高,总统大选的正式选举通常不到50%,国会选举只有30%左右,而总统候选人的党内预选的投票率更低。投票率的问题往往成为候选人竞选者策略的关键,只要己方支持者的投票率越高,获胜的几率就越大。当年布什的天才政治顾问卡尔·罗夫就是因为参透了这个道理,辅佐布什夺取并保住了白宫的宝座。如今,布什的继任者们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各路诸侯推出的竞选口号在力图激发自己潜在的支持者。

  奥巴马的口才和希拉里的眼泪

  奥巴马的策略是“倚小卖小”,显示年轻、活力、未来和变革。他的竞选演讲通常会从“让我为21世纪而变革……”开始。奥巴马是位天才演说家,他的口才非常吸引人。古希腊的德摩斯梯尼与古罗马的西塞罗都是史上有名的演说家,据说他们俩的区别是:听完西塞罗的演说,人们会由衷地赞叹讲得好;而听完德摩斯梯尼的演讲,人们会立即情绪激昂地上街游行。奥巴马的演说堪比德摩斯梯尼,使得他取得很大成功,有关选举的各种民调都显示,奥巴马在年轻人中的支持率远高于希拉里,而且迅速拉近了与希拉里的距离。

  希拉里的策略恰好是“倚老卖老”,依靠她的年龄、资历、经验加上人脉。因此,希拉里的竞选从一开始就占据了优势,全国的民调始终领先,在党内也有众望所归的意思。然而她最大的弱点就是缺少个人魅力,在不亲近的人面前,她说话会让人昏昏欲睡,而在亲近的人面前,她又显得太咄咄逼人。随着新鲜感的消退,希拉里的竞选越来越让人打不起精神,支持率节节下滑。

  新罕布什尔的结果在根本上是两位候选人优劣势消长的结果。在爱荷华最初的兴奋过去后,人们的注意力更多地走向现实,关心两位候选人在教育、医疗、儿童保护等关系自己切身利益的问题上的观点。

  这个时候,奥巴马的优势突然变成了劣势,人们发现他的演说虽然很美,但更像是一场表演,缺少实质内容,无法满足选民切身的需求。希拉里的竞选班子紧紧抓住了这个弱点,对奥巴马发起了猛烈攻击,说“他的竞选像一首诗歌,而执政就会像一篇散文”。而希拉里的演讲会更像是拉家常,虽然很琐碎,旁人听起来索然无味,但在选民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上,她都能胸有成竹地娓娓道来。

  最有戏剧性的一幕出现在选举前一天的小型集会上,一位妇女出其不意地提出了一个私人的问题:“你用什么办法总是能够保持头发和外貌都那么完美?你是怎么保持这种乐观的良好状态的?”

  面对如此女性化的问题,平日总是显得老练、淡定的以至于总是拒人千里之外的希拉里突然动了感情,她回答:“那真不容易。如果我不是以全副感情来相信我所做的是正确的选择的话,我是做不到的。……这个国家有这么多的机遇,我真不希望倒退。”她的声音变得哽咽起来,眼角闪烁着泪光。

  希拉里的眼泪立即成了媒体的头条新闻。这一幕向选民展示了一个女人的本性,同时也打动了无数女人的内心。而她的竞选对手和媒体则讽刺说,希拉里难得动一次感情,这回眼看要输才哭这么一鼻子,甚至说这是希拉里精心设计好的两滴眼泪。媒体的刻薄更加激发了女性选民的不满,希拉里自我控制和情感不外露被描绘为冷冰冰缺乏人性,她掉了泪又被说成女人的软弱,这显然是性别歧视在作怪。于是,希拉里在新罕布什尔的女性选民当中赢得了47%的支持,比在爱荷华高出8个百分点,这不能不说是两滴眼泪起到了作用。

 奥巴马与希拉里竞选 奥巴马的肤色VS希拉里的眼泪
  阴魂不散的“布莱德利效应”

  对奥巴马而言,新罕布什尔民调失真则可能是一个更加令人不安的征兆,也就是所谓的“布莱德利效应”。

  汤姆·布莱德利是黑人政治家,上世纪80年代两次竞选加州州长一职失败。在选前乃至选后的站口民调当中,他始终领先对手5个百分点,但最终投票结果却每每落后6个百分点,一进一出的误差在10个百分点左右。

  “布莱德利效应”后来被研究者定义为美国社会存在的种族暗流:许多选民——即使是来自相对开放、自由派的选区——在面对公开民意调查时,不会说他们不投黑人的票,因为那不符合主流社会的“政治正确”,但是秘密投票时却做相反的选择。爱荷华的民主党的地方投票都是公开的。因此虽然白人占96%,但许多白人害怕被邻居认为自己有种族主义倾向,在众目睽睽之下都会将选票投给奥巴马。而到了秘密投票的新罕布什尔,情况就不一样了。

  奥巴马的肤色、希拉里的性别,这是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中的两个隐性关键词。虽然没有人敢公开谈论,但其实是无法回避的。这两个人无论谁走到最后,都将创造历史,而同时也对美国的政治传统以及自由价值观提出了不容忽视的挑战。希拉里的眼泪提示我们是否应该抛弃延续千年的男性政治传统,开始学习和适应女性政治的视角。而奥巴马的肤色在美国是一个必须被掩盖和回避的话题,但如果接下来重复出现民意失真的情况,我们就不得不接受阴魂不散的“布莱德利效应”。在新罕布什尔的意外当中隐藏着真正值得我们思考和探讨的话题。

  (作者为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副教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28719.html

更多阅读

奥巴马的成长故事 奥巴马的传奇

品牌本身是故事最好的背书。而奥巴马“浪子回头”、“屌丝”变“高富帅”的成长经历则是其所有故事中最能打动人的那一部分。奥巴马全名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二世(BarackHussein Obama II),中间名和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Sadda

马克奥巴马狄善九 马克奥巴马的老婆是谁

今天晚上,嗯…应该是昨天晚上了…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听奥巴马的弟弟做演讲…跟老玖六点才在芍药居汇合,我又生气了…她每次每次每次都迟到啊啊啊!然后步行去贸大,路上说说说的,我问:“到底是什么主题啊”。她说:“我也不知啊,到那随便玩会呗

奥巴马的“全家福” 我的全家福

奥巴马的全家福  拍摄时间:2003年夏拍摄地点:夏威夷奥巴马同父异母的弟弟,娶了个河南妹子,最近在中国国内大热。其实这个中国女婿在奥巴马的政治生涯中未扮演角色,帮了他大忙的是一个华人妹夫。  照片是奥巴马于2003年夏在夏威

雪风时评:也说奥巴马的老婆来中国

2014年3月20日奥巴马的老婆和家人第一次来到中国。别看她老公没来,咱中国政府仍按总统规格高标准接待,让这娘仨入住的是北京金茂威斯汀大酒店唯一一套总统套房。该总统套房320平米,市价为一天52000元。总统套房坐落33层,有厨房、餐厅、

关于奥巴马的全名 奥巴马全名叫什么

今天惭愧一下复试的时候导师问过我一个问题“你知道奥巴马的全名是什么么?”我当时极为尴尬的说“奥巴马就是奥巴马啊。。。全名我就不知道了……”当时走出会议室的时候还记着下午上机的时候查一下,结果做网页做的忘记了,于是一直被

声明:《奥巴马与希拉里竞选 奥巴马的肤色VS希拉里的眼泪》为网友霸气爷们灬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