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仵作的后现代生活 四合院里的后现代生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商界精英搬进了北京的四合院。现代社会的匆忙与四合院的闲适在这一方小小的院落里,又将演绎出怎样的现代生活

    文/罗薇

  信奉风水的港商陈锦鹏,迷恋中国文化的美国人安龙,还有精明的沪商张先生,他们都把自己的家安在了老北京的四合院里。在这方小小的院落里,他们有着别样的生活感受。

  南池子港商中意的风水宝地

  《新财经》记者顺着南池子大街东侧的小道一路南下,找到了陈锦鹏在北京的家——一座有着精美砖雕院墙的独门独院。陈锦鹏是最早一批来北京买四合院的港商之一。他告诉记者,之所以把家安在南池子,看中的是它连接皇家气脉的“风水”。

  南池子街区紧邻故宫东墙,曾经是皇城的一部分,曾经作为官署和库房用地。

  “皇帝给自己安家一定讲究阴阳五行,风水自不用说,我把家安在这里也是希望能沾沾皇家的‘风水’啦。”陈锦鹏操着一口香港口音的普通话向记者介绍他的四合院。

  正对院门的是雕梁画栋的垂花门,两旁有石麒麟门墩,游廊浮雕技艺精湛。院子里三两分布着假山石,地面细密地铺置着白色石子,与藤萝架下的石桌、石凳呼应,四方小院简单却不单调。

 赖仵作的后现代生活 四合院里的后现代生活
  游廊下悬挂的几只鸟笼尤为醒目。陈锦鹏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起养鸟的经历。几年前,陈锦鹏初到北京,看见有人在路边玩鸟,“小鸟能把扔出去的东西叼回来,我特别诧异,这小家伙太聪明了,当时就想自己养一只。”有了自己的四合院以后,陈锦鹏第一时间就在院子了挂上了鸟笼。“别小看这东西,学问大着呢。刚开始养的时候,以为给它吃的、喝的就行,结果养死好几只。后来一问才知道,还要经常遛遛。”陈锦鹏边说边把鸟笼拿下来,用小虫子逗弄着笼中鸟,颇有些八旗子弟的遗风。工作以外,养鸟是他目前现在最大的乐趣。

  有了这所四合院以后,陈锦鹏把家迁到了北京。记者离开时,他的小女儿正在院子里踢毽子。陈锦鹏表示,在四合院里的每一天,他都很享受。天气暖和的时候,搬把藤椅,在院子里看书、发呆、晒太阳,或者和家人一起沿着皇城根散步——成为他最感快慰的事情。

  “洋主人”的“红色”情怀

  一看见吊脚楼,就会想到湘西;一瞅见蒙古包,则会想起内蒙古大草原。说起四合院,自然联想到老北京。四合院是北京最具传统意义的民宅形式,也是北京历史文化表征之一。在“老外”眼里,那是一方充满了浓郁东方文化气息的神秘院落。因此,来北京的很多外国人对四合院情有独钟,来自美国的安龙就是其中之一。

  初到北京,他一直住酒店,经常和朋友一起去新红资客栈吃饭聊天。“新红资”即“新红色资本家”,是一家开在四合院里的、颇有小资怀旧情调的餐厅,老板是一对“中国通”的美国夫妇,主要经营中南海菜和宫廷菜。安龙第一次去时,就被深深吸引了。

  后来,安龙开始为自己寻找四合院,基本要求就是要在新红资客栈附近。经过一番比较,他最终如愿地在东四购置了一处四合院。

  来到安龙的四合院,记者恍若置身于五六十年代的中国,院子里弥漫着浓浓的“红色”氛围。乍一看,倒有点像“遵义会议的旧址”。红色朱漆大门,家具用品一律是陈年旧物,墙上挂着一幅红军长征的油画,书架上放有《毛泽东选集》、《邓小平选集》等。

  安龙恨不能把所有他认为能够代表中国的东西一股脑装进他的院子。满墙的脸谱挂件、红木茶几上的旧瓷器、书桌上文房四宝以及被他视为珍宝的红军军帽,可谓“杂乱”。对于东西的真伪,他并不太在意。他喜欢去潘家园淘东西,觉得很有意思。

  从好奇到融入,北京的四合院已经成为安龙生活的重要构成,特别是夜晚的宁静,给他带来了别样的生活感受。他说:“四合院的夜晚比白天更有意境,特别安静。那时,你会特别放松,思维也特别活跃,白天繁杂的问题在宁静的夜里很快就能理出头绪。”因此,宁静的夜晚,安龙时常写写东西,练练书法,或是想想事情,舍不得早睡。

  精明沪商:居住投资两相宜

  在北京中轴线鼓楼的北边,有一座建于1272年的钟楼。沿着街心花园两侧幽静绵长的小路往前走,在路的尽头是钟楼湾胡同,在胡同的拐角处,有一所精巧的四合院。院门很小,从外面看,很不起眼,特别是在对面大圆拱门的映衬下,更显小巧。但推开院门,却别有洞天,宛如走进了一处“世外桃源”。四合院的主人姓张,是个上海商人。张先生告诉记者,“我一直想在北京买一处四合院,不需太大,但一定要精致。”这所四合院隐在胡同一角,安静而不张扬,很符合张先生的心境。于是,他一眼相中,看后当即决定买。他说,“或许这就叫眼缘吧”。

  由于在风雨中“飘摇”了多年,房子很多地方都有破损。买下后,张先生花了一番大力气进行修葺。

  他在院子里挖了两个水池,一米来深,放入营养土,种上了睡莲。水面冒出两朵粉色的花蕾,在寒冷的冬季尤为显眼,也为院子增添了几分暖色。

  对于老四合院的结构,张先生认为与自己的生活习惯存在距离,“从设计来讲,传统的四合院与现代生活毕竟有些距离。”因此,张先生对原有房屋进行了适当的改造和装修。西厢房用做书房和客房,浴室、厨房和饭厅则在东厢房。走进一看,记者颇有几分惊讶,全木质结构的浴室和带有落地玻璃窗的厨房,让这所老四合院充满了现代气息。他还打算在饭厅的地下凿一个地下室,建成家庭电影院。

  张先生表示:“虽然生意上的事情经常让自己焦头烂额,但只要一迈进自己的小院,心情便豁然开朗了。”

  与陈锦鹏、安龙有所不同,张先生买下这座四合院不单是为了自住。他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面积相对较小的四合院,还有一点考虑,那就是“不住的时候,比较容易转手”。“希望日后能卖出或者租个好价钱”,他笑着说。毕竟,他还是一个生意人。

  四合院

  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建筑,辽代就已初成规模,后经金、元、明、清四朝,逐渐完善,最终成为北京最有特点的人居建筑。

  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四合院建筑结构大体分布为大门、第一进院、大堂、第二进院、书屋、住宅等,两侧各有厢房,房前设有走廊,以隔扇门相连接。

  四合院的营建极讲究风水;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时代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出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向往和追求。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门簪、门头上的吉辞祥语,附在抱柱上的楹联,以及悬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更是集贤哲之古训,采古今之名句,或颂山川之美,或铭处世之学,或咏鸿鹄之志,充满浓郁的中华气息,有如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28781.html

更多阅读

一位医生为患癌父亲所作的最后选择 医生患癌

报刊文摘陈作兵是浙江省诸暨市马剑镇上和村的第一位医学博士,村里唯一一位学医的人才,全村人的保健大夫。他开车回到出生的小山村,见到他的人,莫不微笑点头打招呼。当着陈医生的面,村里人并不说不孝顺之类的话,只隐约地说,为什么不给你父亲

赖昌星的三个女人:曾明娜、蔡玲玲和林萍萍

作者:徐嘉铭来源:星岛环球网来源日期:2011-7-23本报温哥华记者 徐嘉铭 赖昌星身边的重要红颜知己,为他生过孩子的有两人,曾明娜和蔡玲玲,另外还有一个默认的女友「阿萍」──林萍萍。曾明

令狐安为李嘉廷作的长恨曲 孺子解吟长恨曲

分享到: 原云南省委书记令狐安为原云南省省长李嘉廷作《长恨曲》2010-11-13 21:32:25 编辑删除归档在我的博文|浏览30023 次|评论 1条var $tag='杂谈'; var$tag_code='33ff7c65faa1b44da8f425b19424dfb2'; var$r_quote_bligid='5

邱会作的晚年岁月(图) 邱会作回忆录

邱会作的晚年岁月邱会作,1914年出生于江西兴国。1929年12月参加兴国县地方武装,不久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九师二十五团,任通信员、宣传员。1930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4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1年7月任红五军团宣传

声明:《赖仵作的后现代生活 四合院里的后现代生活》为网友力争上游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