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了昆德拉的这句名言,不参与才是真正的参与。提高消费意识在中国常常被误读为奢侈,其实不是这样。真正的消费是一种解放,一种挣脱,从旧有的习惯中摆脱出来,所以说消费是反习惯的,是改变习惯的一种行为选择。是从参与到不参与的一个过程,就象把油污从身体中去除一样。 习惯是一种自我捆绑却浑然不知的一种行为选择,并周而复始地把它作为一种必然的需要,如果我们不去学会质疑它,真的是很可悲的。很多人习惯赚钱,却忘了赚钱的目的了;很多人习惯囤积资源,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囤积。参与如同反复轮回着画一个圆圈,而不参与才是画一个更大圆圈,当你明白不参与仍然是一种参与时,你还可以选择更高级的不参与。出离心才是对这个世界更高级的关心。责任是一中痛苦的纠缠,潇洒走出责任的人,往往是承担更高责任的人,它与逃避责任不同。 看看中国的储蓄吧,持续地偏高,钱都在政府的钱柜里和企业的钱柜里窝着,拒绝分红,或者说保管员不知道怎么算帐,不知道怎么分配,象个贪睡的懒汉,无所事事。其实不明白秩序就会陷入轮回,所谓的双赢双输都是不存在的,如果是,那是一种自我的懈怠。为什么中国的消费率会远远小于储蓄率呢,因为消费不理性,因为储蓄不感性,所以两者失去动态的平衡,满足于局部的小平衡里,消费如果是单向行动,储蓄就不知道呼应,就会失去动态平衡,储蓄如果是单向行动,消费就不知道呼应,同样会失去动态平衡,死守就会僵死,人与狗狭路相逢,人多半是让道者,有时候失败是一种更高级的胜利,这决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让道就是一种不参与,而不参与正是一种更高级的参与,因为让道者在画一个更大的圆圈或者说干脆是游离于弧线外的一条永不封闭的切线。 当储蓄不能引领消费的时候,消费就要来引领储蓄。如果把货币看成一种特殊的商品的话,货币的确有纵横市场的本事,可是当货币迟钝的时候,某些商品就会特殊起来,接过货币的本事,同样可以在市场里翻江倒海。那个时候,某些商品就可能引领市场。而如今是储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消费世界的潜力没有得到挖掘,不居奇货者才真正是创造奇迹的人,储蓄率偏高说明争抢货币的人偏多,阻碍了货币更高价值的发现,启动不了消费。 本期金融论坛的话题谈的是消费和储蓄的关系。希望在此领域有更深层研究的人能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这一期的独家企划关注视频搜索引擎,信息资源的有序存储和有序检索,给人脑腾出了记忆空间。同时视频搜索引擎欲发展的话,不能仅限于囊括互联网资源,更重要的是她必须要离开网络资源学会蚕食人脑的记忆,寻找原创,搜索引擎才能发展壮大,这同工夫在诗外的道理一样,不参与才是真正的参与。 执行主编:罗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