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对“煤制油”信心爆涨之时,中国政府出其不意地关闭了大门
文 本刊记者 袭祥德
进入9月份后,上海兖矿能源科技研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启文充满着期待。自2002年从南非回国,加盟山东兖矿集团煤制油项目以来,孙焦虑的情绪第一次被唾手可得的感觉替代。 半年内,兖矿集团百万吨煤制油项目通过了两次通过专家咨询会议,煤源、水源各种内外部条件均已夯实;8月,向国家发改委提交了第二份可行性研究报告;9月,兖矿榆林100万吨间接液化项目将展开环境影响评价。 这几乎是国家发改委批准该项目前的最后一道程序。孙启文已经可以看到终点,或者说是真正的起点。项目一旦建成,数百万吨坚硬的煤炭将在榆林陆续变成石油,这将是解决中国石油短缺的一个创举,目前全世界只有南非拥有煤制油的商业化工厂。这也是兖矿集团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赌注,一期项目总投资达到150亿人民币,远期投资达1000亿元,而兖矿集团2007年销售收入仅为361亿元人民币。 然而,9月4日,等待却以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结束了。当日,国家发改委发出书面通知,不仅向兖矿,而且向所有其它煤变油项目表明了态度。这份《关于加强煤制油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指出,除神华集团公司内蒙古煤直接液化项目,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公司与南非沙索公司合作的宁夏宁东煤间接液化项目外,其他煤制油项目一律暂停。 只能用“震惊”来形容这个消息。对兖矿来说,已在陕西榆林展开前期工作的煤间接液化项目将不得不停工,大量前期投资沦为沉没成本,“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你去问国家发改委好了。”孙启文无奈地告诉《环球企业家》,他甚至不相信这是真的。 《通知》给出的理由是,煤制油是人才、技术、资金密集型的项目,投资风险大,无论是产品方向、工艺路线、技术装备,还是运营管理、经济效益等,都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煤制油仍处于示范工程建设阶段,不能一哄而起、全面铺开。” 此前,在国家发改委的计划中,神华集团、兖矿集团、山西潞安、内蒙古伊泰是已经批准的四个煤制油项目试点。同时,各地涌动着煤制油的热情,来自民间和政府层面的煤制油项目风起云涌,但都普遍处于研发和招商阶段。由于山西和内蒙古两个项目仅为年产16万吨的试验装置,这项政策的最大“受害者”就是紧跟神华集团脚步的兖矿集团。 2008年,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上涨,至今仍在110美元/桶左右徘徊,普遍认为这给煤制油项目提供了良好时机。甚至可以说,从过去几年的煤制油舆论环境看,没有比上半年更乐观的形势。即使不是如此,至少也没有任何迹象显示,中国政府有意在这一时刻严格规范煤制油项目。 那么,煤制油政策突变到底有着怎样的复杂背景,兖矿出局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呢?一切似乎并不简单。 变局 国家发改委发文规范煤制油项目之时,神华煤制油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玉卓正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直接液化工程现场督战。几个月后神华直接液化项目将正式出油,而现在正处于投产前的关键时刻。 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时刻叫停其它煤制油项目?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简称石科院)一位长期参与煤制油评审与研究的人士告诉《环球企业家》,最重要的原因是主管部门仍然十分担心煤制油的投资、技术及运营风险,尤其是随着国际油价上涨,煤炭的价格也已翻倍增长,在中国,煤炭的稀缺性已开始明显。 一个最能说明问题的对比是,自2006年1月至今,中国国内煤炭价格由400元/吨,一路上涨至1100元/吨左右,涨幅超过100%,而同期国际石油的价格涨幅不过80%。国内煤制油风潮和投资热情发端于2006年,并以当时油价计算经济效益。但现在,煤炭涨幅已经超出当初所有人的预期。 渤海证券煤炭行业分析师张顺是这一观点的支持者。他认为,煤炭供需偏紧给下游行业造成很大压力,而煤制油技术本身仍不成熟,国家主管部门肯定比以前更慎重,“现在,煤制油实际大规模生产的难点在哪里?怎样才能更经济还没有结论,所以要等神华直接液化项目投产后做出评估,然后再决定如何发展煤制油。” 但这对兖矿似乎不太公平,因为神华内蒙古项目运用的是直接液化技术,而兖矿集团榆林项目应用的则是间接液化技术。按照当时国家发改委的试点计划,这本是两条平行发展的路径。甚至,兖矿间接液化项目有一个最大优势,其技术是建立在孙启文南非沙索公司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主研发获得,通过了科技部863计划评审,相对比较成熟,而神华集团与南非沙索公司在陕西榆林、宁夏宁东合作的间接液化项目则需要支付高额技术转让费,且双方一直因股份比例而争执。 2008年初,至少在表面看来,发展间接液化的天平倾向于兖矿集团。但是,对兖矿集团和孙启文来说,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是—水。通过间接液化进行煤制油,出一吨油需要消耗约10吨水,如果不考虑单位GDP的耗水量,这的确是一个高耗水项目,而陕西榆林恰恰是一个半干旱缺水地区。兖矿给出的方案是从榆林无定河上的王圪堵水库引水,不过至今王圪堵水库仍在建设之中,而且即使建成也不能完全满足兖矿煤制油需8202;要。 “经过这几年推进煤制油项目,越来越看出水是个大问题。”上述石科院专家告诉《环球企业家》,为支持兖矿煤制油项目落户,榆林市政府十分配合解决水资源问题,甚至希望从黄河调水,不过水的成本会大幅增加。有迹象显示,由于兖矿集团无法就水资源和环境保护问题给专家组一个满意的答复和有效解决,从实质上影响了国家发改委的审批。 一位神华集团高层向本刊透露,如果不进行水的可循环和污水处理,神华内蒙古直接液化项目用水每吨成本为2元,但是在实现循环利用、零排放后,用水的成本达到35元/吨。而兖矿间接项目用水量还要稍高于神华。这种情况下,煤制油项目的几个致命缺陷很容易被放大—投资大、高耗水、技术不成熟,正如国家发改委在《关于加强煤制油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所说,这构成了神华集团煤制油项目、兖矿集团煤油项目不同命运的分水岭。 但有业内人士更愿相信,两家企业的不同命运源于身份的差异。众所周知,神华集团的煤制油项目很大程度上是国家战略,获得了国家投资,经济效益并非第一位,而兖矿集团煤制油则几乎是一个市场化项目,资金完全来源于自筹,兖矿集团准备将煤制油项目纳入上市公司,通过市场融资支持项目建设,上百亿资金面对的是一个具有太多不确定性的项目,这构成了兖矿集团煤间接液化项目出局的核心问题。 这种出局恐怕是暂时的。随着神华煤直接液化项目成功投产,并总结运营经验,尤其是煤炭度过了短期稀缺时期、供需矛盾逐渐趋弱后,兖矿煤制油项目有望卷土重来,重新上报审批(发改委文件实际上已经为此留下了伏笔)。孙启文需要重新等待有利时机,必须最大限度消除主管部门疑虑,若非如此,兖矿集团在技术、设备、实验、人才、征地等方面做出的巨额投资极可能随着审批之门的关闭而化为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