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Google在美国东部时间9月2日15点开放Chrome浏览器的下载权限,新一轮浏览器战争又打响了。这是1996年微软拿操作系统捆绑IE逼死网景的导航者,以及2004年莫芮拉的火狐死磕微软IE之后,互联网浏览器界的第三轮较量。
◎尚进
对所有熟悉Google的网民而言,Google推出浏览器是迟早的事情,能开发出Gmail系统和GoogleMap,甚至涉足于手机操作系统,至少从技术能力上不会有人怀疑Google,所以Chrome浏览器的出现并不稀奇。关键还是浏览器Chrome突然袭击式的发布时机,为什么Google会在这个时候推出浏览器呢?要知道网景和莫芮拉基金会的一些程序员,早在2005年就已经在Google总部山景城混上了高薪和免费三餐,而且Google的两位创始人很早就跟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讨论过开发浏览器的计划,可老谋深算的施密特始终压制着Google的互联网浏览器开发进度,甚至在一次接受采访的时候公开说,浏览器对于Google并不重要。 真的不重要吗?第一个说漏嘴的还是Google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他参加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的时候碰上了《金融时报》的人,在夸奖Chrome浏览器更加安全和稳定的同时,抛出了阻止微软分裂互联网的说法。在他看来微软IE浏览器接近垄断的市场份额,就是微软左右互联网的最大武器,通过Google自己的Chrome浏览器来抵抗,至少可以防御微软利用手头控制的庞大IE浏览器包抄自己。要知道微软已经开始了IE8.0版本的测试,其中特别新增加的隐私功能,时刻威胁着Google互联网广告商业模式的根基,一旦IE8可以让浏览者以匿名的方式访问网站,那Google透过Cookie分析用户偏好,并且针对性投放广告的策略,随时面临着商业崩溃的可能。很显然,Chrome在这个时候突然出手,就是冲着微软的IE8来的,尤其是IE8很有可能在未来跟随新出货的WindowsVista绑定,甚至会成为Windows7的关键管理核心。 与IE8诸多的战略使命类似,Chrome其实也被寄予厚望,尤其是Google认死了云计算的思路能够掌握未来的信息社会,浏览器势必成为Google云思路上的一枚棋子。为此Google特意以卡通插画的形式,透彻地公开说明了Chrome浏览器的技术细节和功能,并且特意在界面上大量吸收苹果Safari浏览器的思路,以及借鉴火狐的网页兼容性。可从程序后台技术上看,Google的Chrome浏览器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基于WebKit开放源代码项目的内核引擎,这套WebKit引擎的前身是KDE小组的KHTML,苹果把KHTML给改良了,于是有了苹果的Safari浏览器。目前除了这套WebKit,火狐还有套Gecko的核心,以及微软IE浏览器的Trident内核,原本三套引擎各自有一个浏览器,可Chrome浏览器的出炉打破了这种平衡,苹果和Google都采用了WebKit,很大程度上在于WebKit的开放源代码策略,以及WebKit便于简化维护的特性。 Google的品牌影响力,加上Google狂热“粉丝”们的口口相传,让Chrome浏览器在开放下载的9小时内,已经占据了全球互联网访问份额的1%。在此之前按照NetApplication的统计,截至2008年8月份,微软IE占有整个互联网访问72.15%的份额,火狐依旧只有19.73%,苹果的Safari借助iPhone手机的流行,已经爬到了6.37%。按照Chrome最初的势头,这种IE、火狐和Safari的排位很有可能发生微妙的变化。那些被微软通过操作系统拴住的IE使用者,随时都有可能叛逃到Chrome上,就像2005年一批人投靠火狐浏览器一样,反倒是Safari依托于苹果平台的硬件特殊性,暂时不用担心Chrome的威胁。真正被Chrome大批量挖墙脚的,很有可能是火狐这个Google的友好盟友。要知道Google在7月份才与火狐的东家莫芮拉续签了3年合作协议,而现在莫芮拉财务收入的85%,都来自于Google的广告补贴,甚至一直有传闻Google在替莫芮拉支付部分员工薪水。Chrome与火狐浏览器市场份额上的争夺,根本不用等到2011年11月双方的合作协议过期。如何处理双方的关系,绝对是在Google与微软之外,更具神秘色彩的商业关系。可别忘了莫芮拉作为经济实体的基金会属性,他们并不像微软和Google那样需要看华尔街的脸色,况且莫芮拉开发火狐浏览器的最初动因,很大程度上就是看微软IE垄断不顺眼,看网景导航者被欺负抱不平。为Google的Chrome铺路,隐约成为火狐无奈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