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履模:半生为商半生文



    历史事实表明,许多湖州商人骨子里,是看不起商人的。在他们看来,仅仅发财不上门第,生意做得再大也不是“荣宗耀祖”。

    文/苏旭

  那是一场跨越了一个世纪的寻找。

  电话那头,86岁高龄的王福穰老先生声音有些急切:“你真的要去找那座老房子?这么多年过去了,还能找到吗?”

  还能找到吗?我手中拿着老先生提供的并不明确的地址,走入湖州老城的纵横巷落里。这里曾有许多老房子,大部分在多年前就改名易姓了。然而,这里或许隐藏着湖州老城的半部历史。这些历史,正随着旧城改造而一点点消失。

  我期待我还能找到王老先生童年的家,那个家因前院有一棵古老的罗汉松而得名“虬松堂”。

  那也是王老先生的父亲,曾经的湖州商会会董、代副会长王履模的故居。

  王履模接班,家店分离

 王履模:半生为商半生文

  用今天的话来说,当年王履模也可算是“家族企业”的接班人吧。

  “大成纸店”是王履模的祖父创办的,主要经营纸张批发业务。纸店不大,不过,虽未大富,亦有小康。到王履模出生时,已经能够为他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家中很重视对王履模的教育,从小就请了名师教读,后来还送他去日本留学。

  1920年,33岁的王履模回到故乡。那时候的大成纸店,由他和两位堂兄共有。王履模在外的这几年,纸店经营不善,连年亏损,堂兄们都巴望着撤股退出。

  回到湖州的王履模将堂兄们的股份全部购入,决心重振家业。他认为纸店经营不善的主要原因在于管理不严、财务不清,导致了许多坏账和亏空。

  王履模开始积极整顿,他将过去一团糊涂的财务帐本清理干净,并立下若干管理条款,杜绝店中拆借现象。他还特别立下一条铁规:家店分离,任何好友亲人,都不得以各种名义到店中借款,不得动用店中任何经营资金,以免影响正常发展。

  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运较好。亚洲商业处于恢复振兴阶段,这为大成纸店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大环境。

  在王履模的经营下,大成纸店扭亏为盈,连年获利,甚至做起了跨国贸易——将浙江富阳一带出品的上好宣纸通过上海出口到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各国,同时又将国外的洋纸进口回来在国内销售。

  “在父亲手上,大成纸店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把这个家族的事业做到了最大。”王福穰先生告诉我。

  1921年,王履模由于经营出色,被推选为了湖州商会会董并兼代副会长,协助当时的会长陈其业主持商会工作,为湖州商业界做了不少事。

  每天,王履模早早起床后,首先就会去商会看看,主持一些会议。在王福穰的印象里,父亲开始操劳商会事务后,在家吃饭的机会就比较少了。“父亲已成为当地社会名流,交游广阔,经常在外酬酢。”王福穰回忆。

  就在那一年,王履模在湖州购置了3亩土地,修建了“虬松堂”。

  从“殷实富商”到“一介寒士”

  湖州本地的朋友操着浓厚的乡音,在曲折巷落里帮忙向人们打听着“虬松堂”。对此,人们大多一脸茫然,只有一位耄耋老者,听明白我们的来意,用颤巍巍的手指,指向了“虬松堂”的方位,“那是当年王家人的大屋啊,现今没了,分给好多户人家了。”

  当年,王履模生意有了些成就,颇费心思地布置起“虬松堂”。在大厅中间的四根柱子上,他刻上两幅楹联。其中一幅是:“褒德集贤,明勋证理;资忠履孝,蕴义怀仁。”另一幅是:“水木清华,便有濠濮间想;琴书闲静,自谓羲皇上人。”

  这两幅楹联,很能反映出当时王履模的心境,一方面,他赚了钱,认为就应该资助忠良,履行孝道;另一方面,在优越的经济条件支撑下,他可以拂琴弄文,自比“羲皇上人”。用他的儿子王福穰先生的说法,“充满了名士气息”。

  王履模的另一爱好是收藏。他是真心喜欢,自己钻研鉴别真伪的技巧,成为湖州有名的收藏和鉴赏家。

  1926年,王履模干脆辞掉了商会职务。从此,他有更多的时间寄情书画、交朋识友。对于大成纸店,或许他认为经营已上正常轨道,又或许他对现有的状况已感满足,总之,他没有花更多心思去扩大规模。

  好景不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湖州沦陷。1938年,王履模率全家到上海,将大成纸店委托店中经理代为经营。

  仓促中,王履模的安排并未周详,对战争带来的许多对经营的不利因素未加认真考虑。到了上海后,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与一些书画商交朋友,继续购买字画。

  “湖州沦陷时,店中货物已经损失了一半,而委托经营的这位经理也不懂得在高度通货膨胀的环境里如何经营商业的办法,而仍按常规经营。其结果,每年的账面资产金额越来越大,但实际存货却越来越少。”王福穰先生回忆说。

  受到战争的重创,大成纸店再也没有重振雄风,王履模渐渐从抗战前的“殷实富商”,沦落为战后的“一介寒士”。

  在《王履模传》一文中,王福穰先生写到:“综观父亲一生,虽然主要的经历是经商,但可说毫无商人气息,而是充满着‘名士’气息的文人。这也许是他之所以在抗战期间把原有财产丧失殆尽的主要原因吧!”

  “不务正业”的湖商

  比较有意思的是,综观湖商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共性:湖商特别追求人文仕途。所谓有“财”亦有“禄”,为“商”亦为“文”。

  湖州“四象八牛”之首的刘镛,发迹后,极力教子读书,应试科举。他的四个儿子均及第入仕。其孙刘承干,则兴建嘉业藏书楼,成为一代藏书大家。

  而产业丰厚的张颂贤的孙子张静江,亦走上政途,是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

  这样的例子在湖州,还有很多很多。跟宁波帮商人相比,湖商最后大多“不务正业”,而宁波帮商人,则往往更能在困难的战争环境中,顶住种种压力,将生意越做越大。

  这是否因为湖州自古鱼米之乡,生活较少困厄,有闲有钱,便关心起仕途文章,遂形成了某种传统?而且,历史事实表明,在许多湖商骨子里,是看不起商人的。在他们看来,仅仅发财不上门第,生意做得再大也不是“荣宗耀祖”。

  他们眼里,真正的“荣宗耀祖”是官至大夫衣锦还乡,是诗文字画千古流传。所以,无论“四象八牛”,还是这位以名士自居的大成纸店的老板王履模,无论大商小贩,最终的家族产业没

  落都成为了一种必然。

  王家的大成纸店而今已没了踪迹,故居“虬松堂”也已经破败不堪。王履模的这段“商史”渐渐被湮没于历史的尘埃,而他留下的700多篇诗文,依然流传。

  这些诗文没有一句跟经商有关,最多的还是感怀世事、怡景弄情。这也并不奇怪,他当年本来就从未把经商作为“事业”。这也就注定了大成纸店败落的必然命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29466.html

更多阅读

王晓棠:比传说更美丽

王晓棠:比传说更美丽王晓棠,电影艺术家、事业家、专业技术一级,八一电影制片厂原厂长,1993年7月被授予少将军衔。2005年,中国电影诞辰百年时被评为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2009年获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终身成就奖”。早已功

电影发狂 《指环王前传:霍比特人》导演将客串怪兽

据最新消息,《指环王前传:霍比特人》的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将在片中客串一个小角色。托罗说,“我会在《霍比特人》里扮演一个小怪物。晚会把自己变成一个很小,并不重要的怪兽,是那种‘背景’的类型。”该消息一出,《指环王》的粉丝们

声明:《王履模:半生为商半生文》为网友哇塞我得了帅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