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健中 中国股市每一波疯狂行情过后,都阵亡一批“烈士”。最早被消灭的是一批大户,后来消灭了一批庄家,再后来消灭了一批券商,每次在腥风血雨的搏杀中生存下来的,一般都会学乖,以后就再也不敢瞎折腾了。那么,在正在进行时的这轮熊市的“屠杀”中,谁将成为“烈士”的标志? 笔者以为,一可能是基金,二则是在前一波生存下来但还没有学乖的券商。 券商暂且不谈,先来看基金。中国的基金公司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真正遭遇清算的案例。然而,在这波跌势中基金开始陷入困境。现在几乎所有的基金处于全线套牢的境地,市值缩水到差不多拦腰一刀。不过基金在半年报报中这个问题的表述上颇为专业化:据统计,上半年48家基金买卖价差亏损近200亿元,占总亏损的10%;而公允价值损失近1800亿元,占90%。这样的表述说白了就是基金在追涨杀跌中亏掉200亿元,而股票套在那儿的缩水高达1800亿元。 现在4毛多的开放式基金也开始出现了,当初买入原始基金的基民,如果基金还拿在手中,损失可能还大于自己炒股票,自己股票套牢可以割肉离场,而买基金的人一般比较相信所谓专家理财,往往会较长时间将基金拿在手中、而且还满仓持有。 在这轮跌势中,开放式基金的缺陷暴露无疑。从灵活性来说,基金不如理财产品。基金不能空仓,随便怎么减持,基本仓位放在那儿,在跌势中基本上处于挨打的地位,而理财产品相对灵活些。实际上最灵活的还是个人投资者。不要说中小散户,就是手中有几百万、几千万的个人大户,一天之内可以轻易满仓也可以逃得精光,无所谓仓位重与轻,手中的东西都可以认为既是现金也马上可以是股票。而基金则与大盘同呼吸共命运,完全缺乏这种灵活性。 基金的困境还在于,原先100亿市值的基金现在只剩50亿了,这叫亏了50%,如果要恢复到原先的市值水平,那就要增值100%,谈何容易啊!更何况,老百姓很实际,基金赔钱就没人申购,而基金还面临赎回的压力,这就迫使基金被动割肉,份额的缩水将导致基金面临生存危机。
![橡树资本 困境基金 基金的困境](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38265419779.jpeg)
有意思的是,在《证券时报》每月公布的基金一览表上,原先有“基金规模”一栏,近年来,我一直注意这项内容,有些基金在法定最小规模数上挣扎,可是最近几月,这项内容没了,老百姓也就搞不清基金到底有多少规模,研究者也无从对比研究,这是疏忽还是另有隐情,只有基金自个儿心知肚明。但是不管耍弄什么雕虫小技都掩盖不了基金的困境。其实,股市的下跌还不是熊市,真正的熊市是大家不玩了、离市而去,那就让基金和券商们自娱自乐去喝西北风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