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在迅速推动着慈善精神的广泛普及的同时,更不断创造着全新的行善方式。所有这些新颖的行善方式,都在利用知名网络平台的强大人气,传播慈善精神并广泛募集着善款和善物。而慈善机构自身网络平台的开辟,也实现了慈善信息的及时互动性,以及募捐和结算的快捷。
许多商家开始高举“慈善公益”的旗帜进行企业营销,实现着“一箭三雕”的美梦:不用广告费却有效提升了品牌形象;向公益慈善事业献力;实实在在的利润收益。 慈善营销让本无功利的公益性慈善,开始搭上商业的快车一飙而起!
本刊记者 曹慧敏
点击一次,你就可以给世界上的一个饥民提供一杯固体食物,或给一个儿童提供一支铅笔;点击20次,你就可以给贫困儿童提供3.3支牛痘疫苗…… 轻击鼠标,爱已发送! 一位正点击的网友兴奋地说:“我们不是伟人,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是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一些小事。”你只需要动动鼠标,点击网页上的捐赠按钮,就会有广告商把钱款打进各个慈善组织、基金会的账户。 做善事,已变得如此轻易而举。不用联系咨询,也不用出门汇款,甚至不用花一分钱,你已迅速而轻松地救助了地球上某一个正受苦受难的人。 突破救助瓶颈 2007年8月的一天,中华慈善总会(www.chinacharity.com)接到一个来自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安流镇完塘村的电话,这是一个不幸的父亲打来的,“你们寄来的钱已经收到,非常感谢,但是我们已经用不上了,文静已经过世了!”赖文静,一个3岁大的可爱女孩,同病魔苦苦抗争了十几天后,还是安静地离开了…… “当那位父亲还在诉说怎样寄回这笔善款和感谢之情的时候,作为一名慈善工作者,一种深深地自责和内疚感充溢全身。效率!效率!”中华慈善总会秘书长刘国林感慨地回忆,最迅速地获取受助者的信息,才能最有效率地完成对他们的帮助,效率即生命。 而当中华慈善国际互联网救助中心的正式开通,慈善救助中沟通难、反馈慢的瓶颈有望打破。 申请救助仅需5分钟,审核完毕即可实施救助。“任何一个遇到困难的市民,都可以在中华慈善国际互联网站上进行申报,说明难处并附上身份证明。审核最快仅需5分钟,完毕即可实施救助。”中华慈善网总监张杰夫说。 救助全过程都记录在案,善款去向明晰。张杰夫说,每一个救助项目都包括了求助者姓名,所需金额及资金用途,每一个捐赠者都会有编号、捐赠次数以及捐赠金额,所有人都可查找并进行监督。 而救助信息是否真实、救助资金如何保障和利用,更是众多捐助者关心的焦点问题。对此,中华慈善总会向《互联网周刊》公开承诺:救助中心的开通,这一担忧也有望化解。“每个上传给救助中心的信息,都要经过受助者当地政府或者民政部门、医院等有关单位、就近的志愿者层层落实,以保证救助信息的真实性;同时,中华慈善总会每年接受三次审计,审计署审计、民政部审计,并且邀请商业会计师事务所来做审计,审计完成后把审计结果公布,以此来让捐赠者放心。” 慈善秀 国际通行的“现代慈善”理念认为,慈善是种公共行为,捐赠以慈善组织为中介,捐赠与受赠分离,更重要的是,慈善行为本身不存在感恩与求回报的心理,这就使慈善行为摆脱了“情感债”、“道德债”的精神桎梏。 而在中国,这些已成为国际惯例的“现代慈善”基本理念,还远未得到广泛的认可。仅“慈善属公共行为”这一条,中国都远远达不到标准。与发达国家的慈善捐赠80%来自民间的状况相反,中国慈善业的捐赠只有10%来自普通百姓,普通市民对于慈善事业尚未有足够的自觉和热情。 中国人做慈善,自觉和热情不够是其一,而更为严重的是做点儿慈善之后便大声吆喝,大有唯恐天下不知之势,同时还强烈要求受赠者时时感恩,永久相报,并不时地拿中国的传统美德“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来进行“道德要挟”。 今年闹得沸沸扬扬的一件事就是明证。襄樊市总工会、市女企业家协会公开宣布,取消5名贫困大学生继续受助的资格,理由是受助者不知感恩戴德,结果社会一片哗然,人们纷纷开始谴责大学生的忘恩负义……简单的资助,已变成了襄樊市总工会、市女企业家协会上演的一幕精彩的慈善秀。对此,张杰夫在接受《互联网周刊》采访中指出,“取消受助资格”本身就是说不通的,捐助者与受助者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捐助行为本身就是自愿的,也是快乐的,帮助受助者走出困境,就是捐助的目的。捐助者感恩,感谢的也应该是社会,如果感恩变成一对一的个人行为,容易结成个人恩怨,也蜕变为“契约”行为了。 民政部前部长、中华慈善总会第一任会长崔乃夫也曾经指出,中国离一个真正成熟的公益时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的公益事业要达到美国的水平,至少还要50年,而目前的首要问题就是宣传、引导和培育工作。 中国现代慈善事业的发展问题,首先是慈善理念的转变问题,慈善文化和新慈善理念的普及和深入人心,尤其需要互联网的强力相助。据统计,目前我国内地网民人数达到1.44亿,其中青少年网民占82.50%。怎样利用这个新兴强大的宣传平台,普及慈善文化和理念,已成为慈善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新行善方式 当互联网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时,网络正在改变的不仅是人们的慈善理念,它更带给人们各种新颖、快捷、有效的行善方式,鼠标捐赠、QQ传递、网站募捐、在线支付、在线义拍、网络慈善营销…… 2006年7月,广东韶关、清远等地遭遇罕见洪涝灾害。7月19日,乐昌洪灾第三天,一封名为“援助乐昌洪灾灾民爱心捐赠”的倡议书迅速在QQ群里传递。据广东省慈善总会(www.gdcf.org.cn)最终统计,通过网络途径,热心人士向乐昌市捐赠的各种物资达13吨之多,“没有想到通过网络,能够进行这样大规模的捐赠,短短数天时间便能聚集1000多人次、十几吨的捐赠物品。”广东省慈善总会的工作人员李飞燕说。 2007年3月26日,思科(www.cisco.cn)内部员工自觉发起网助慈善活动,利用网络的力量,将自己很多闲置的香水、化妆品与网友换成学生所需的电脑、电视、DVD机、教学光盘、书籍、以及文体用品等,以资助偏远地区学生。同时,他们也通过网络向全社会募集这些物品,最后一起交到孩子们的手中。不仅如此,思科这次还联合了《21世纪经济报道》和新浪网作为合作伙伴。2007年5月25日24时,换物活动截止,8组网助大使将所有交换得到的最终物品交与活动主办方,并将所有换得及捐赠物品陆续送往贵州赫章地区的10所学校。思科网助计划论坛的负责人吴珩近日向《互联网周刊》透露,第二轮活动也即将展开,目前正在筹备中,活动主要通过思科员工的物品置换和网友物品的直接募捐两种方式来开展,最终捐助的所有物品将打包直接捐给受助的学生们。 2007年2月,YeePay易宝(www.yeepay.cn)与北京红十字会(www.bjredcross.org.cn)正式发起了“千万爱心在行动”活动,这是北京红十字会首次尝试通过在线支付的方式募集捐款。在活动中,YeePay易宝除了每一笔交易捐赠一份钱给红十字会,更通过YeePay易宝支付平台上的爱心捐助按钮来募集善款。在近期YeePay易宝的快乐网商评选过程中,YeePay易宝也专门设置网友投票环节,网友以捐十元给北京红十字会的方式来十次抽奖机会。在这种市场行为中融入了公益元素,YeePay易宝为北京红十字会拓展了在线捐款的渠道。 YeePay易宝CEO唐彬在接受《互联网周刊》的采访时表示:“电子支付对于慈善公益来说,最主要的还不是提供了在线支付平台,而是广泛且有效地向用户传播了人类博爱、慈善的公益理念。这也是我们与北京红十字会长期合作的出发点。” 而其商业价值异常明显,既宣传企业却不花广告费,而且还为公益事业贡献力量的网络慈善营销,以致于近来倍受商家青睐。2007年3月1日,微软联合美国国家艾滋基金会、乳癌基金会、美国地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防止全球变暖等9家慈善机构在美国启动I‘m计划,就是把网络慈善营销做到了极致的突出案例。 不难预测,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借助网络的新行善方式会继续花样倍出,慈善事业姹紫嫣红的春天已近在眼前。 问题同在 春天已近,但寒气依旧逼人。当慈善借助网络蓬勃繁茂时,新问题也随之而来。 在2005年海啸灾难救助中,有人利用中华慈善总会的废弃网站—“中华慈善总会”(www.chinacharity.cn.net)—在网上虚假募捐。类似这种利用网络进行虚假劝募、诈骗人们善款的事情,在欧美一些国家和香港地区也先后出现过。新生的网络救助,由于缺乏法律支持和监管,目前还无法有效防范虚假网站的恶劣行为。 但与此同时,我国存在着众多的网络慈善组织,它们却因无法取得合法正规的身份,最后无疾而终。因为按照民政部门要求,成立民间组织首先要有3万元注册资金,其次要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固定电话和专职会计,固定会员50人以上;除此之外,网络慈善组织本身也存在松散、虚拟的特性,因此在经济、身份问题的双重困扰下,众多网络爱心组织根本无法生存,网络慈善组织力量的发展壮大显然受到阻碍。 其次,善款流向和监督问题也十分突出。2007年5月,身患脑瘤的山西女孩郭小娟得到网友筹集的15万元善款。病愈出院后,小娟没有兑现将把善款剩余部分转赠他人的承诺,而是带着10万元余款回了山西老家。 “小娟卷走捐款事件”暴露出网络慈善中善款的流向监督问题。网络发起的救助一般属于民间私募行为,扶贫济困奉献爱心值得颂扬的好事,但募捐的发起者一般不具备发起募捐的法律资质,在有效监管缺失的状态下,这种私幕行为很可能蜕变成欺诈手段或工具。 另外,在线募捐往往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但这种支付方式特别是网上支付的安全隐患却是捐助者心头的一根刺。对此,张杰夫对《互联网周刊》表示,“我们选择跟中国银联、支付宝等此类的品牌支付方合作,就是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电子支付的风险,因为这些品牌支付平台有详细的安全保障计划和赔偿措施。” 网络爱心是实实在在的,但同样是非常脆弱的,当前的紧急现状是,如何给网络爱心穿上一套保证安全的“护身服”。 人人都爱慈善 网络造就了慈善事业的新时代,它不仅颠覆着人们的传统慈善观念,传递并普及着现代慈善的文化内涵和新理念,而且创造着全新、多样、有效的行善方式,最为重要的是,它推动慈善事业进入“人人做慈善”的公民慈善时代。 据统计,中国存在着众多需要救助的贫困人群。每年的自然灾害使得有近6000万以上的灾民需要救济,有2200多万城市低收入人口需要低保,有75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需要救助。另外,还有6000万残疾人,1.4亿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需要社会提供帮助。保障这些困难群体和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权利,是各级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当网络一旦“联结网民心、凝聚大众爱”时,它焕发的力量将是惊人的。互联网必将开启慈善事业的公民慈善时代,这将成为中国慈善事业的重要转折点。 新行善时代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早在远古的战国时期,孟子就提出了仁者爱人的博爱精神,认为人在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百姓。几千年过去了,中华民族继承并不断发扬光大着这种伟大的精神理念。 时值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特别是在互联网和其他新兴技术的助推下,“得志显达”人的慈善,已经进化成“人人慈善”的公民慈善时代。 目前我国内地网民人数已达1.44亿,且呈现迅猛的增长趋势,在这个网络空间里,不仅聚集着中国巨大的受众群体,而且还吸纳着中国未来的主体力量——中国的绝大部分青少年,利用这一宣传平台传达和普及慈善理念,其高效快捷和深入人心的功效不容质疑。 网络在迅速推动着慈善精神的广泛普及的同时,更不断创造着全新的行善方式。从QQ群的自发募捐到腾讯公益频道的开辟,从思科员工的网络物物交换到新浪网友广泛的物物交换和捐赠的“思科网助计划”,以及淘宝网的爱心专区的在线义拍义卖和在线捐助……所有这些新颖的行善方式,都在利用知名网络平台的强大人气,传播慈善精神并广泛募集着善款和善物。而慈善机构自身网络平台的开辟,也实现了慈善信息的及时互动性,以及募捐和结算的快捷。 如今的慈善,已经像一个女主角,既登上了流光溢彩的网络舞台,还有来自背后导演的倾情指导。而这个幕后导演就是我们的商家,他们高举“慈善公益”的旗帜进行着企业营销,正实现着“一箭三雕”的美梦:不用广告费却有效提升了品牌形象;向公益慈善事业献力;实实在在的利润收益。 思科借助“网助计划”有效传递着“新网络,人为本”的新理念,为向“互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身份的转型埋下了有效的网络人气伏笔;微软通过MSN实施的I‘m计划,以一种轻松而无需成本的方式唤醒着大众的慈善情怀,MSN的人气随之狂飙。即使未借助网络的招商银行近日也宣布:“爱心操场,红东中国”活动才进行八个月,发卡量出现“井喷式”增长,并实现了年内翻番的奇迹。 慈善营销让本无功利的公益性慈善,开始搭上商业的快车一飙而起!但飙向何处,途中陷阱几多,着实让人深思! 另外,众多不具备募捐资质的民间募捐行为,包括个人的和企业的,他们既不具备募捐的法律资质,更缺乏第三方的监管,那么他们募捐的善物和善款将流向何处?谁来监管? 不仅仅是民间募捐行为,即使是合法的慈善机构,其善款流向和利用也还缺乏法律和制度的有效监管。对此,我们必须呼吁慈善捐助的相关法律和制度的尽快出台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