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新政策:农户将继续享受补助政策
文/蔡亚林
国务院最近发出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延长退耕还林补助期限,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政策性最强、投资最大、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工程自1999年开始试点,2002年全面启动,实施范围涉及25个省区市和新疆兵团3200多万农户、1.24亿农民。目前,全国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3.64亿亩,有效改善了中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退耕还林以来8年间,通过大规模还林还草,工程区森林覆盖率平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其中,内蒙古提高近4个百分点,陕西延安提高约25个百分点。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明显减轻。 退耕还林发放的粮食和生活费补助已成为退耕农户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退耕还林补助占退耕农民人均纯收入近10%,工程区563个县高于20%。许多农户依靠国家补助吃上了细粮,生活普遍得到改善。 鉴于退耕还林工程区生态环境总体上仍然十分脆弱,营造的林木短期内难有经济效益,退耕农户大多还缺乏稳定的增收门路,退耕农民长远生计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国务院决定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在现行退耕还林粮食和生活费补助期满后,按照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105元、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70元的现行标准,继续对退耕农户给予一个周期的现金补助;原每亩退耕地每年20元生活补助费,继续直接补助给退耕农户,并与管护任务挂钩。 据了解,中央将新增投入2000多亿元,同时,建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退耕农户的基本口粮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以及补植补造,并向特殊困难地区倾斜。 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要求,把握重点,抓住关键,不折不扣地执行退耕还林政策。一要切实落实好退耕还林直补政策。二要切实用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三要切实抓好补植补造和森林培育工作。四要切实做好确权发证工作。五要切实做好调查研究和退耕还林工程规划编制工作。(蔡亚林) 我国首次举办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成果展览 近日,国家林业局在北京举办“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成果展”,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围绕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举办的规模最大、展品最为丰富的一次展览活动。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育材介绍,通过举办全国野生动植物成果展,对于更广泛地宣传野生动植物保护在维护生态安全、保障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对推进规范管理,树立合法经营和消费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新理念,动员和鼓励全社会更好地理解、支持、参与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据统计,约有脊椎动物6500种。约有植物3万多种,仅次于世界植物最为丰富的马来西亚和巴西,居世界第三位。野生动植物种类丰富,并且还有大熊猫、朱鹮、金丝猴、华南虎、扬子鳄和银杉、金茶花等许多我国特有的珍稀野生动植物。 李育材说,野生动植物与人类生产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生态方面,野生动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组分,在维护生态平衡、优化自然环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文化方面,我们今天努力构建的生态文化也就是要倡导人类与野生动植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如果失去了野生动植物,生态文化的源泉就必将枯竭 “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新农村建设助力 “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行动,有力地推进了新农村建设,据了解,目前全国完成营造林面积1.4亿亩,生产木材1.43亿立方米,干鲜果品1.94亿吨,木本粮油1660万吨,林业总产值达2万亿元。 2006年以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等4部委联合开展了“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行动,在此行动中,各地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开展了各具特色、丰富多样的创建活动,涌现出一大批“绿色小康县”、“绿色小康村”、“绿色小康户”。近日,4部委联合表彰了首批全国“绿色小康县(村户)”。 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在现场会上提出,林业推进新农村建设要以“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为载体,服务现代农业、培育新型林农、推进新农村新林区建设。到2010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0%,重点地区生态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25%,重点地区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78%以上,实现林业总产值1.5万亿元,培养造就一批懂政策、会经营、有技术的新型林农和林业职工,努力建成300个绿色小康县、3000个绿色小康村、3万个绿色小康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