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县经济发展纪实
编者按:达州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是原达县地区于1993年改建达州地区,再于2000年初建市的,现辖通川区、达县、大竹县、宣汉县、开江县、渠县,代管万源市,幅员面积1.6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40万。达州市地处川渝鄂陕四省市的接合部,是中国西部四大名城——重庆、成都、武汉、西安交汇辐射的中心地带。达州资源富集,交通便捷,发展势头良好,开发潜力巨大,是四川省的人口大市、农业大市、工业重镇和四省市接合部的商贸中心和交通枢纽,素有“川东明珠”之美誉。 达县处于川渝鄂陕接合部,辖63个乡镇,总人口125.4万,被称为“川东绣壤”。 这里盛产粮食、油菜、油桐、苎麻、油橄榄、中药材,是全国商品粮、油桐、苎麻基地县和四川省瘦肉型商品猪、商品牛生产基地,粮食和肉类生产跨入全国百强大县行列。米城贡米、安仁甜柚、麻柳藤编、赵家竹器等特产享誉全国。 境内等级公路四通八达,襄渝铁路、达成铁路、达万铁路、达渝高速公路、210国道横贯其境,州河、巴河两条黄金水道畅流其中,河市机场沟通省内外空中航线,拥有通往北京、上海、广州的航班。邮电通讯已进入国际网络,程控电话总装机达6万多门,移动通讯网络覆盖80%。 达县已经成为川东北交通枢纽和川陕鄂渝接合部的物资集散中心。达县的雄心当然不止于此。达县还要继续“达”下去!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 达县县委书记陈光礼说:“我们大家明确了今后五年的总体要求,就是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努力建设富裕、开放、和谐的新达县,也就是情系苍生,共建和谐、共享和谐。” 兴工业则达县强 作为拥有百万人口的丘陵农业大县,达县认为发展不足仍是自身最大、最现实的问题。 陈光礼说:“我们要在瞬息万变的社会形势中,以只争朝夕、舍我其谁的气魄,把握机遇,乘势而进。工业经济是全县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我们要坚决破除小富即安、坐井观天、夜郎自大的思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影响发展的体制和弊端。”工业兴则达县兴,工业强则达县强,加快推进工业发展,不仅推动城镇化进程,扩大就业,也是促进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达县加快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必须以资源型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为主攻方向,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奋力推进达县工业跨越式发展。达县由此树立“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的理念。 达县的工业发展从天然气启动。2005年初,四川达州市委提出了在未来五年把达州建成为中国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的目标。 由于达县对达州市建设中国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的战略决定,反应最快捷、工作最主动、思想最解放、行动最坚决,达州市最终决定把中国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区落户在达县。 这个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区,设在达县三个镇的接合部,达县以抓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区建设为动力,实现工业经济新亮点。 达县正在做大做强能源化工、煤炭冶金、丝麻纺织、绿色食品、建筑建材这五大产业链,并选择已形成相当规模,有一批企业群的能源化工、食品饮料、建材、丝麻、中药材等作为发展重点,到2010年,五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将达到80%以上。 —、能源化工产业链。以巴蜀能源天然气发电等项目为依托,把天然气能源化工打造成为达县支柱产业。
二、煤炭冶金产业链。利用煤炭资源走“煤电冶建”、“煤焦化”之路,实现“煤炭推动电力开发、电力促进冶金发展、冶金带动建材发展”良性互动。
三、丝麻纺织产业链。以智鹏麻纺为龙头,走“麻、纺、织、染、衣”之路,把达县建成中国苎麻生产加工基地。 四、绿色食品产业链。以顺鑫鹏程为依托,抓好农牧产品精深加工业,通过产业链的延伸,进一步拓展达县工业发展的空间。 五、建筑建材产业链。进一步开发利用石灰石等资源,积极发展非金属矿产建材产品;开发新型墙体材料和装饰、装修新材料;重点抓好亿禾工贸80万吨超微细粉水泥粉磨工程,升达林产16万平米地板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迪超建陶第三期高档墙地砖自动生产线项目建设。 在支柱产业的带动下,达县已形成能源化工、食品饮料、建筑建材、麻纺丝织、橡塑制品、中药材加工等为主体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农业产业化方面,依托巴河优质水源,构建以石梯镇为中心的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园,力争到2011年打出知名度,成为川东北的“菜篮子”。 达县的目标是成为四川的工业强县,力争到2011年工业经济总量,居达州市之首,在全县的GDP中超过40%,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70%。 畅流通则达县活 达县北接关中,南连重庆,是四川的陆路门户。达县把构建物流体系、市场体系的任务与城镇建设作同步规划实施,力促商贸活县,以发展二、三产业的势头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期目标是打造秦巴地区商贸中心和现代物流中心。 商贸中心的工作要兼顾高端与基础:一方面加快城市市场建设,营造四星级宾馆、大型交易市场、家具城、化工城,以及餐饮娱乐购物商圈,形成规模超市、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产业链,从而加快现代流动和新兴业态的发展;一方面还要努力拓展农村市场,分别在五个省级试点小城镇各建一处轻工业产品或农贸专业超市,并以此带动40多家专业或综合的农贸市场,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农村商务活动中努力做到现有流通网络的“一网多用”,让农家店在促进农民增收,帮助农民就业等方面凸显作用。 达县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契机,迅速开拓农村市场。从2005年开始,达县供销社农业生产资料公司着力构建农村流通网络的建设,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推进打好基础。 2007年,向国家商务部申报了把达县建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示范县的实施方案并获批准,达县农业生产资料公司、达州市九九医药连锁超市同时被批准为试点企业。 达县的城市消费也在不断提升。商贸流通部门以完善商业网点规划、发展社区商业为核心,努力改善消费环境,促进城市消费增长,以加快城市发展。 注重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与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结合,注重规划和发展大型零售商店、批发市场、商品交易市场、物流基地。 达县大力发展社区商业,实施以“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为主题的“双进”工程,支持连锁企业进入社区,新建和改扩建各类便民利民的商业网点,如便利店、折扣店、中型超市、家政服务中心等。在城区和乡镇分别开展省级商业示范社区和县级商业社区的创建活动。 达县商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流通业和新兴业态的长足发展。除了进一步推进连锁经营,加快其向流通域更多的行业延伸,构建各种业态共同发展外,达县针对薄弱环节,努力做好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工作,加快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开展电子商务应用的试点和示范工程、探索传统产业和电子商务相结合,有形市场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模式,稳步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引进国内外大型流通企业,建成大型超市或购物中心,开展名优品牌展示和连锁经营,逐步把达县建成为秦巴地区现代物流中心。伴随商贸流通领域的活力日增,达县的风光、古迹也产生了物质与人文的价值,特色旅游产业应运而生。
达县把发展旅游作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从高起点制订了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塑造“巴山风光、巴渠文化、巴人民俗”三大品牌,打造真佛山、铁山、石桥古镇列宁街、仙女山、九龙湖、火烽山、赵家桂花村等精品旅游区,做大、做强、做优景点产品和宾馆、饭店。 到2011年,达县将把真佛山建成川东北佛教胜地、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争创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要力争建成自然山水旅游、川东民俗风情旅游、真佛山宗教文化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城郊观光旅游等特色品牌,力争旅游业综合收入占全县生产总值的10%以上,使旅游业成为达县经济的又一重要支柱。 达县民营经济也正在由弱变强发展。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鼓励和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加强服务和引导,努力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放宽投融资领域,鼓励民间资金和民营企业参与企业改革改组,支持民营经济参与科技型、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加工型企业的发展,特别是要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型企业,增强全县经济发展活力。到2011年,力争实现民营经济的贡献率占全县GDP和财政收入比重的80%。 为了达到上述诸多目的,达县以优化环境为重点,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念苍生则达县和 达县县委书记陈光礼说:“天下大同、社会和谐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人文理想,构建和谐达县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共同事业。作为达县人的公务员,尤其要以苍生为念,以人民为本,把构建和谐达县放在最突出的地位,去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稳定繁荣。我们正在全县干部群众中倡导致力于和谐的理念与精神,培育并增强人们的社会共生意识、发展合作意识、交往宽容意识,开创政通人和,百业俱兴的发展局面”。 工业强县、流通活县,全都是为了绝大多数人的福祉。人民群众艰苦奋斗,不舍昼夜,所有的争“强”,搞“活”,都只是过程,目的则是求“和”,让达县名副其实地达于和谐的境界。 进入新世纪以来,两次百年不遇的洪灾和50年没有过的大旱,对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提出严峻的挑战。面对一次次“大考”,达县交出了有分量的答卷,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展现和发挥。县委始终坚持在前进中解决困难,在发展中解决的问题,赢得了能够带领群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威望。 根据“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共识,最近的四年里,达县从仍很拮据的地方财政中挤出近两亿元,彻底解决了一大批攸关百姓疾苦的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达县实施了“亲民工程”,四年间解决就业和再就业1.1万人;帮助5.4万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清理了拖欠农民工的工资,促进安全生产,城乡“两保”、“低保”工作正在逐步落实。 既视发展为第一要务,又将以人为本置于重中之重,两者是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完全可以统筹兼顾。陈光礼认为: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目的都是为了和谐,为了“再使风俗淳”,而统筹兼顾各方群众的利益,协调处理社会人际的关系,就是维护了达县安定团结的大局。 为了构筑和谐达县,县委提出了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更多地关注弱势群体的切肤之痛,燃眉之急,让全体人民能够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到2011年,达县将新增就业人口2.5万人,安排城镇失业职工和失地无业农民1.3万人。达县的城镇居民将全部纳入“低保”,并普遍建立农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达县将重点实施面向农村的教育资助、医疗保障和交通及安全饮水建设;开展农民工培训行动、农村安居行动、扶贫解困行动、环境治理行动、干部帮扶行动和法律援助行动。 中国又称赤县,达县则尤为名副其实。1933年10月,工农红军四方面军攻入达县石桥镇,建立红色政权,将古牌坊改镌为“列宁主义街”,并留下“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的“中国红色第一联”。而今,精美的石雕牌坊和“列宁”二字均保存完好,引无数游人到此留连缅怀。 红色记忆增添了达县的魅力。通物流于川东,达和谐于赤县,一个富裕、开放、和谐的新达县正崛起于秦巴古道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