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 生活是检验美的唯一标准



    网民作为与精英相对的草根群体,与“非专业”的创作,是相互匹配的。所谓网络歌曲,不如说是草根歌曲。

  近日,一些老作词家、作曲家集体发倡议书“抵制网络歌曲恶俗之风”。有打击面扩大化之嫌,尤其把《老鼠爱大米》这样一首优秀的新民歌圈进来,作为一个老资格的网民,我完全不服。网民并非象人误会的那样是非不分。前不久,广电总局叫停选秀节目《第一次心动》,被称为“第一次受到广大公众真正欢迎、认可的行政干预”,就是网民一致反对恶俗的例子。有理说理,过犹不及。说《老鼠爱大米》低俗,确实过了。过到哪一边去了呢?过到脱离生活,脱离群众的另一极端去了。

 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 生活是检验美的唯一标准
  我认为恶俗走到极端,是有害的;但脱离生活,脱离群众走到极端,同样是有害的。郭沫若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但晚年脱离生活,脱离群众,写的“新诗”,象春节晚会的新歌一样得不到百姓认同。说明艺术家的水准不是永恒的,生活是检验美的唯一标准。

  俗的,就是群众的

  俗与低俗、恶俗一字之差,性质却发生了变化。即使在传统的工业时代,也没有一概地排斥俗,比如通俗就是一种俗。雅与俗的区别,是精神上的生产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区别。将俗混同于低俗、恶俗,雅也就变了味,成为走极端之雅,我们称之为脱离生活,脱离群众。

  俗就是生活。艺术家常有一种精英心态,认为艺术高于生活。这在工业化的审美观来讲,是正常的。但一不小心就会过头,变成鄙视生活,从而脱离生活。拿杨臣刚的《老鼠爱大米》来说,它实际是一首新民歌。网络歌曲这个名听上去好像跟高科技沾了边,其实不是那么回事。和尚一旦成了处级和尚、局级和尚,往往对经本身就不敏感了。同样,前艺术家一旦脱离了生活,对民歌也可能失去敏感。

  民歌作为生活之歌,很难说“俗”是民歌的缺点,因为生活相对于生产,本身就是俗事。陕北信天游中有许多民歌,按精英的标准,都是“低”俗的。比如经典陕北民歌《凤英》中这一句:“Fengyingis15.Shehasaredundergarmenton.Herbreastsareexposed.”(中文原文比这还要俗,我就不引了)。但我从没听正经艺术家说这是恶俗歌曲。由此上溯到公元前多少多少年,《诗经》上来就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讲周文王的小老婆太姒替他在河边挑二奶。按照老音乐家的标准说,低俗不低俗?孔子却说“《关雎》乐而不淫”,连理学家朱熹也不以为耻。可见,对民歌要慎用道德戒尺。信天游,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想唱就唱”的意思;超女的宗旨,翻译成陕北方言,就是信天游。信天游就是保持生活的原生态。这是网络歌曲这种新民歌的特色,反映了群众的偏好。

  为什么艺术家进城几十年后,就觉得“老鼠爱大米”俗了,甚至是低俗、恶俗了?怕不会是对群众的感情发生变化了吧。生活是检验美的唯一标准,而艺术却不是。正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理论却不是一样。春节晚会长期办得让老百姓不满意,与一些前艺术家长期脱离群众,高高在上多少是有关的。真的贴近民众心理的好作品出来,如《千手观音》,中国老百姓和网民一样都是心里有数的。想高于生活,尽管高去,但别拿群众不当群众。

  大音希声,大雅为俗

  用“老鼠爱大米”形容爱情,是一个妙喻,可以说奇思妙想。实践证明,老百姓非常认同。群众也有错了的时候。但这回群众错了吗?我们可以深入分析。

  《老鼠爱大米》虽说是从网上传开的,但它本质上是一首民歌。也就是生活本身的歌。细究起来,也可以把“非专业”创作,当作这类歌曲的代表性特征。网民作为与精英相对的草根群体,与这种非专业的创作,是相互匹配的。所谓网络歌曲,不如说是草根歌曲。

  “老鼠爱大米”含有将“我”草根化的语用之义。其潜台词是:我是一个象老鼠一样的小人物,一个俗人,我以此为荣。我不认同精英化的做人方式。它大受欢迎,从根本上说,是因为解构了“宏大叙事”意义上的“爱”,适应了复归“日常生活世界”的时代语境。

  说它俗则可,说低俗、恶俗则不可。为什么呢?因为俗可以理解为“日常生活世界”。工业时代,人们处于鲍德里亚所说的生产世界,精英观念只是生产世界的映象(符号);时代变了,信息时代,人们回到生活世界,以生活和需求为导向,反对为生产而生产,所以开始推崇与生活世界对应的草根。这不是一代不如一代,而是与时俱进,青胜于蓝。

  草根有没有恶俗呢?当然有,但它与俗有本质区别。社会进步,由雅进化到大雅为俗(雅到极致为俗,最大的雅就是俗),是客观趋势。我们应把这种变化,理解为第二次现代化。其中道理在于:片面强调雅的价值优先性,隐含的是传统工业化的前提假设,它的经济基础,是先生产,后生活,“先治坡,后治窝”。文化上的“先治坡,后治窝”,就表现为片面强调专业化精英的雅,而忽视个性化差异化的感性体验。当经济基础被信息化改造,转向先生活,后生产(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时,精英优先、艺术优先、专家优先、高雅优先的道理,就不再象从前那么充分了。俗有俗的道理,俗的最大道理,就是可以带来酷值(GNC)的最大化,即个性化精神满足,提高社会幸福指数水平。《老鼠爱大米》给人一种说不出来的酷(COOL)的感觉,道理就在这里。它是个性化之俗,还不同于前面称赞的群众之俗。当然,俗和酷也不能走极端,雅是这种个性化之俗的基础,没有它就没有稳定。我们不反对雅,只是反对高雅走向极端,违背了生活的多样性,破坏了生态和谐。在过渡时期,需要将片面的高雅文化,调整为以俗带雅,以雅促俗的新型文化状态。世界各国盖莫例外,中国只能顺应。这就是大雅转向俗的道理。这是我们不赞同对网络歌曲之俗一概而论的根本原因。

  事实上,说“生活是检验美的唯一标准”,有另外一层意思。我并不认同“艺术高于生活”这个传统工业化命题在新型工业化形势下的“正常”性。我认为在信息化条件下,生活高于艺术,因此生活是比艺术更高的检验美的标准。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以人为本,在精神生活和审美世界中,势必演进为“精神生活是目的,精神生产是手段;人的精神生活比精神生产更具价值优先性”这样一种关系。结论是网民追求作为日常生活的可能世界,没有大错。

  老作词家、作曲家的心情可以理解,反对恶俗也应支持,网络歌曲也确实存在恶俗可反,但应注意把握分寸,不要偏激,不要过头,不要走极端。具体到《老鼠爱大米》这首非常“以人为本”的民歌,我与“主题空洞,矫情做作、无病呻吟”的评价正好相反,认为主题鲜明,感情真挚,想唱就唱,一如现代信天游。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29728.html

更多阅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原文全文 真理和检验真理的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原文全文)作者:《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胡福明 来源:公共网站发布时间:2008-7-29 13:36:29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胡福明)(一九七八年五月十一日)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什么?这是早被无产阶级

声明:《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 生活是检验美的唯一标准》为网友刀削面的残渣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