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龙镇 上初中时候,我们的化学老师郭东明是一位精瘦的老头。某日上课,郭老先生在台上讲得唾液横飞,有一位同窗在台下睡得口水直流,而且不小心发出阵阵幸福的鼾声。郭老先生寻声望去,不禁勃然大怒,三步并两步走到那位同窗前面将他唤醒:“李晓明,我告诉你,人如果不学习和思考,就只是一台造粪机!” 造粪机何许物也?我没见过。但我见过街边做爆米筒的,将大米放进一台用柴油机驱动的机器,未几从机器的另一端源源不绝抽出一根长长的爆米筒来。那玩意儿香香的,脆脆的,是小城市的孩子们喜欢吃的零食。老实说,自从郭老先生将人定义为造粪机以来,我就再也不吃爆米筒,有严重的心理障碍。 郭老先生关于人的化学解释还出现过一次。我们班有一位女同学得了白血病,医治无效,过早地去世了。坐在我前面的女同学是她的好朋友,那段时间上课时仍忍不住掉眼泪。郭老先生见了,走过来拍着她的肩膀安慰道:“她早已化作一道青烟,随风飘散了,你还在这里伤心。想想看,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化学反应,跟我们上课做的实验差不多,只不过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很显然,他的安慰无效,那位女同学听了号啕大哭起来。 上大学后陆续看到关于人的各种解释,比如:人是两足无羽兽——这似乎是生物学上的。人是政治的动物——这是政治学或社会学上的。人是一枝会思考的芦苇——有点诗意,还有点哲理,是大名鼎鼎的帕斯卡尔说的。总之,众说纷纭,不一而足。

但我每读到这些文字,仍会忍不住想到多年前郭老先生所下的定义。觉得自己虚度了光阴,在学校里无所事事的时候,也会想到郭老先生的定义。工作之后遇到挫折,很多年在一个死气沉沉的单位混日子的时候,还是会想到郭老先生的定义。这是一种很可怕的幻念,它时不时来纠缠一下我的神经,这时我便赶紧拿出一本书来看,不管什么书都好,只要能安慰自己,免得自己陷入那种不可名状的恐惧——我至今保持了每天看两小时书的良好习惯,郭老先生功不可没。 不管怎么努力,过了30岁之后,仍然是默默无闻的小人物。默认平庸之余,自己倒是常用一些化学理论来安慰自己,有时也劝慰别人:“你生出来的时候,只是小小的一团。这几十年来,你不停地吸取营养,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自己的细胞,现在长成一个大个子了。想想看,除了食物,你还占有了多少资源?将多少物质变成了自己的快感?难道你还不满足?”但是,据说那些著名的成功人士,也并不见得由此满足。比如说,萨特一生在多个领域功成名就,临死前大家都安慰他,说他这一生过得不虚,孰料他老人家长叹一声,道:“你们知道,面对死亡,这些其实都没有任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