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打工皇帝”的成功之道:唐骏模式》
在很多公司,很多年轻人进入职场后发现,自己并非没有才华,在某一领域里的丰富知识甚至令同事难以企及,但是在工作中却业绩平平,有些同仁并没有什么非常渊博的专业知识,却总能创造出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为什么?这其中一个很大的因素是——激情。很多人满怀憧憬地进入职场后,首先对工作环境感到失望,然后,同事间的竞争,工作方面的要求,以及一些日常的工作琐事接踵而至。面对巨大的压力,他们在失望之余,变得无精打采、垂头丧气。对所从事的工作从热爱到应付再到逃避,结果使职业生涯遭受毁灭性的打击。更为致命的是,当他们在职场中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又总是从外界找借口来为自己开脱:什么竞争太激烈、大幅度裁员等,却很少仔细审视自己,也并不认为无精打采地上班,磨磨蹭蹭地工作是什么值得注意的大事。殊不知,正是这些让老板下定决心辞退他们的。 激情对于一个员工来说,就如同生命一样重要。优秀的员工和平庸的员工在技术、能力和智慧上的差别通常并不很大,但是如果两个人各方面都差不多,具有热忱的人将更能如愿以偿。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热忱比能力更重要。凭借热忱,你可以把工作变得生动有趣,使自己充满活力。这一切都可以让你获得老板的提拔和重用,赢得宝贵的发展机会。反之,失去热情,你就很难在职场中立足和成长。热忱不仅是促进团队进步的润滑剂,还是一个人品质的另一种体现。

培养自己的工作激情 很多失去工作热情的人,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点: (1)工作并不是自己感兴趣的,所以他们不是很有激情。 (2)工作对于他们来说,不但不能完成自己的事业愿望,而是一种阻碍。 (3)虽然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也许是他们很擅长的,但是,并不一定是他们想要做的工作。没有成就感的职业,是无法使他们激发起工作的热情的。 (4)他们从来没有做过长远的计划,没有计划过该如何实现自己的事业。他们往往定的都是短期目标,或没有具体目标,甚至没有任何目标。 (5)由于他们到达中年,开始明白了很多人生的意义,他们开始问自己,自己到底失去了什么?于是他们就想到自己的工作中,是否也缺少了什么?很多单位或者组织机构,都没有针对员工的这些情况提供任何心灵上的帮助,所以很多中年员工的绝望情绪都有所增长。 下面我们来看背后的原因。明白了“是什么”、“为什么”之后,才好制定对策。 首先,对工作产生厌倦与心理期望有关。当一个人的梦想放到现实中反差太大,或者根本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回事时,就容易产生疲劳感,用心理学的概念讲,这是“角色模糊”导致的,角色定位不准确。 其次,对所从事的职业适应能力不强,也会疲倦,特别是那些压力大、挑战性强的职业,对人造成的心理压力是巨大的。当职业目标的实现总是让人感到非常困难,甚至没有实现的可能时,人会厌倦,哪怕是原本很热爱的工作。这就如同一个人老是跳着才能拿到东西,那么他很容易就会劳累。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工作太轻松。也就是说,当工作要求远远低于能力的发挥时,也易厌倦,因为这种情形下的人能够做到游刃有余,就会把工作看成一种简单而枯燥的重复。 所以,即使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也不一定会充满激情,要时刻警惕厌倦心理。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再次点燃我们的工作激情呢? 你首先应该确定哪些对于你来说是最重要的。然后你要做好计划,帮助你达到自己的目标。你的计划必须包含很多短期的目标,这些短期的目标要最终能帮助你实现你的长期目标。当你发现你的工作不适合你的时候,你可以去选择别的工作,或者开始自己做老板开店也可以。 你的兴趣和爱好是什么?你个人的能力呢?这些你都可以列出来。好好分析,你适合做什么?也许你现在从事的是你很擅长的,但是却不是你喜欢的工作。那么你应该去找些自己喜欢的工作,并且好好研究,要做好你喜欢的工作,你需要怎么样的能力。 不要害怕朝自己的目标奋斗。很多人都知道自己需要去改变,但是却不敢去改变。大家可能担心自己改变的话,那么很可能遇到很多挫折和困难。其实,当你真的很努力去改变的时候,你就一定可以达到你的目的了。 每个人都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激情,这才是真正的激情。人做任何事情总是需要一个动力。真正的原动力来自于什么?一定是来自自己,一定要自己培养。最大的原动力就是不断地追求、超越自己、不懈努力。身在职场中的每个人,要想拥有工作激情,一定要有追求,追求的目标并不重要,关键是要让自己处在一个追求的过程当中。 长久的工作热情源于自身的不懈努力。全心全意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工作出色了,有了业绩,自然会产生成就感和优越感,也就有了工作的动力。工作做好了,还会赢得别人的尊重,也能更上一层楼。辉煌的人生不会一蹴而就,它是由一个个并不起眼的小目标堆砌起来的,让我们把目标化整为零,用一个个小的胜利赢得最后的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