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反身性理论:索罗斯带你走出金融危机》
我一直对哲学挺感兴趣。年轻时,我就想知道我是谁,我所生存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我生活的意义在哪里,甚至最早听说死亡是怎么回事时,我还在心里描摹了死亡的那一刻。十几岁时我就开始阅读哲学经典。对我影响最大的时期是德国纳粹1944年占领匈牙利之后的那段日子。1947年,我移居到英国。 塑造我一生的是1944年的那场经历。我在此不想详述那些事情,因为我父亲比我做得好。
![第9节:索罗斯带你走出金融危机(9)](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391362143176.jpeg)
想想看,一个成长于中产阶级家庭的14岁少年,仅仅因为他是犹太人,就可能横遭被驱逐或杀戮的命运。幸运的是,我父亲对可能面临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做了充分的准备。他在西伯利亚经历了俄国革命,那段日子也是塑造他一生的经历。当时他还是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志愿到奥匈联军中服役,后来被俄国人俘虏押解到西伯利亚坐牢。他在狱中雄心未泯,成为狱友所办的一份报纸《木板报》(The Plank)的编辑。之所以称为《木板报》,是因为手写的文章都张贴在一块木板上。作者会躲在木板后面倾听读者的阅读评论。我父亲那时深受狱友喜爱并被选中当他们的代表。当附近的集中营有一些俘虏越狱逃跑时,其代表就会被枪毙以示报复。我父亲没有在他所在的集中营里坐以待毙,而是组织领导了一群人越狱逃亡。他们的计划是造一个木筏,顺河道漂流到大海。可惜他的地理知识掌握得并不好,不知道西伯利亚所有的河流都将流入北冰洋。顺水漂流了几个星期后,他们才发现是在向北冰洋逃亡,于是他们又花了数月穿越西伯利亚的亚寒带针叶林才回归文明世界。同时期,俄国爆发了革命,他们又被卷入其中。经过不少艰难险阻,我父亲最终还是设法回到了匈牙利。然而如果当初没有越狱还留在集中营的话,那么他早就返回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