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绣批发 曾应明承传名绣 湘绣城秀美天下



 曾应明,湖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长沙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全国“德艺双馨”民间艺术家、湖南龙腾工艺服饰有限公司及星沙湘绣城总经理。

  他痴迷湘绣,为拯救湘绣、振兴湘绣奔走呼号。经过长期的理论积淀和对湘绣品市场的调研,他提出了“民间工艺必须走大众化的道路”的新观点;湘绣“申遗”,他力推湘绣进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与传承,他率先在全国提出了“在抢救中研究,在研究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生产,在生产中传承”的新理论;他有一个愿望:搜集整理失传的湘绣传统针法针谱成书,实现湘绣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永续传承。 

    □本刊记者 郝婕 张超

  湖南既是传统民族文化大省,也是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强省,拥有“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湘绣,是在全国工艺美术品中独树一帜的品牌。

  湘绣,最早起源于2500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古长沙城。在历经了漫长岁月的洗礼、发展、创新,逐步形成了绣艺精湛、手法传神、风格独特的湘绣工艺。湘绣也以其浓郁的湘楚文化特色和出神入化的高超技艺驰名中外,成为“中国四大名绣”中的佼佼者,为海内外众多收藏家争相珍藏。

  曾在湘绣产业发展的低谷时期,湘绣城的总经理曾应明带着“哪里有文化,哪里就有繁荣”的“湘绣梦想”,以无限豪情,投入巨资,打造湘绣旗舰——“湘绣城”。湖南星沙湘绣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仅2006年就完成湘绣生产总值2.41亿元,上缴国家税收1500多万元,解决了近万名农村绣工的就业问题。

  “别看湘绣只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美术品,但同样可以通过资源整合将这个产业做大做强;目前湘绣产业并没有饱和,还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曾应明说得没错,仅“湘绣城”、“顺龙”两大品牌的湘绣日用品就达到了300多个类别、100多个品种,远销日、韩、欧美等10多个国家。

  湖南湘绣城以其独有的品牌创新“大众化”、拓展市场“国际化”的思路和视野,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湘绣旗舰”。先后荣获“湖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十大民间文化产业企业”、“全国五大民间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湘绣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刺绣基地及全国工艺美术文化产业的生产中心、市场中心和旅游购物展示中心。成为湖南“文化湘军”的又一支精锐部队。

  家族真传痴迷湘绣

  清末湘绣大师胡莲仙的一幅湘绣《荷鹤图》传世珍品曾轰动一时,这幅湘绣传世珍品的绣稿,便出自曾应明的曾祖曾寿山之手。

  曾应明家族一门五代皆从事湘绣,在湖南的湘绣史上并不多见。曾祖曾寿山,为胡莲仙制作绣稿;祖父曾树生,以销售日用湘绣品为主;母亲焦菊珍,自画、自绣的湘绣精品《长寿鸟》留传于世,由星沙湘绣城青年工艺师李静复制的《长寿鸟》,于2005年获得“中国四大名绣展评”一等奖;妻子彭若君,其父彭贡华为湘绣界“四大质检大师”之一,在如今的湘绣行业,她是难得的多面手,对于湘绣的作画、配线、刺绣、验收、制版、整理、装裱等七大门类,无一不精通;女儿曾理,8岁便参加中日少年儿童书画赛,获奖作品《墨蟹》由其母彭若君绣成湘绣,选送到日本展出……而曾应明本人,更是18岁便进入湘绣厂了。

  这位从湘绣世家走出来的汉子,虽然没有“大师”的专业职称,却有着超越“大师”的意境和洒脱。曾应明的内心对大师们是十分尊敬的。他到沙坪一家湘绣厂走访,巧遇湖南省湘绣研究所的全国工艺美术大师刘爱云女士,他打破行业内部的门户之见,主动与刘爱云就湘绣行业存在的问题展开了讨论,从品种结构到市场前景,从传统艺术保护到新产品开发无所不谈。

 湘绣批发 曾应明承传名绣 湘绣城秀美天下
  博采众长,执著努力,使曾应明能在湘绣发展低潮之时,仍与众不同地奇招迭出,打造出中国最大刺绣服装基地——湖南湘绣城。

  整合资源打造品牌产业集群

  “我认为工艺美术品行业的扩充不是不可能,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进行行业资源的整合,甚至可以是跨地区、跨品种、跨类别的整合”。曾应明如是说。

  由于刺绣一直以来就是农民们闲暇时练就的母女相授式的手艺绝活,所以绣女们主要来源于民间农户。绣女不是打工妹,一个成熟的绣女要经过多年的培训和练习,她们至少是技工。因而农村中的绣女是卧虎藏龙,不乏技艺精湛之能工巧匠。

  鉴于此,“湘绣城”中西合璧、农工兼具地开创了独特的“公司+工作站+农户”的管理模式。以长沙湘绣城总公司为塔尖,下属的6家公司、54家专业收发站、上万名绣女构成了金字塔式的分级管理、逐级负责的经营模式。总公司制定重大项目的实施方案;下属工厂及分公司面向市场,获取信息并拓展营销渠道,对批量刺绣业务,按产品的要求和标准,以订单的形式发给专业收发站;专业收发站上联市场和公司、下联绣女,向绣女发布市场信息,组织绣女生产,收购半成品或成品。总公司对成品的湘绣工艺品及服装、鞋帽、手袋统一部署,分销到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西班牙等国及中国港澳台地区。

  “湘绣城”所独创的这种管理模式,正好符合了绣女们的生活规律和献技挣钱的心愿。他们农忙时回家干活,闲时来工作站刺绣。公司开拓市场,绣女专心技艺,实现了企业增加效益与农民增加收入的双赢。

  这种“公司+工作站+农户”的管理模式,实现了管理理念一体化,综合管理和分销管理相结合。在总体目标的促动下,企业的每一个环节都各司其职,以“点”成“线”,最终实现“面”的扩展。

  为做强湘绣品牌,打开湘绣城的市场,湘绣城制定了以国际市场为主、兼顾国内市场的销售策略。大力拓展湘绣产品,由原来的单一的绣片、服装发展到箱包、披巾、手袋等100多个品种;生产方式也由原来单一手绣,发展到手绣与电脑绣并举的多元化生产。在韩、日、美、澳建立了代表处,出口渠道畅通。2005年出口韩国、日本、美国的湘绣服装就有50万件(套),2006年增长到120万件(套),合同总产值达到2亿元人民币。

  谈起湘绣城的未来,曾应明总经理眼里闪烁着激动的光芒。他说:到2008年,湘绣城6亿元工程投资全部完成以后,湖南湘绣城两个博物馆、4万平方米的湘绣城国际贸易会展中心、100家以上民间工艺生产企业、1300多个商业门面全部开放和投入运营,湘绣城生产总值将达20亿元以上。形成集湘绣生产、金银珠宝、工艺服装、宾馆、酒店、旅游观光和对外贸易于一体的经济实体,湖南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展销对接的良好平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30134.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四大名绣*苏绣 中国四大名绣

中国四大名绣*苏绣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绣技具有“平、齐、和、光、顺、匀”的特点。“平”指绣面平展;“齐”指图案边缘齐整;“细”指用针细巧,绣线精细;“密”指线条排

《女医·明妃传》掀开女医谈允贤的神秘面纱 揭开神秘面纱

中国中医药报2014-08-15编者按:刚杀青不久的《女医·明妃传》让一位原本寂寂无名的明代女医火了起来,谈允贤以及那些在史册中留墨不多的女医们开始进入大众视野。中国中医药报记者对话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张其成,专访《女医·

声明:《湘绣批发 曾应明承传名绣 湘绣城秀美天下》为网友中国驰名好男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