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从午夜场到贺岁档



 香港电影的贺岁档为中国人缔造了一个完全属于中国人的电影节日。

 香港:从午夜场到贺岁档

    撰稿/列孚

  贺岁片一词进入中国内地是12年前——1995年。当年成龙的《红番区》作为贺岁片热遍香港,档期票房达5000万港元。伴随《红番区》一同进入内地的是“香港贺岁片”这个称谓。《红番区》一片内地票房高达8000万元(当时京、沪、穗等地的最高票价不过15元至20元,要是换算成今日的票价,《红番区》票房超过2亿)。这个数字让中国内地电影人为之一振:自198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内地电影市道低迷,没想到创下最高票房的是一部贺岁电影,更没想到中国人自己的电影也可以这样火爆!

  午夜场是贺岁片先驱

  在香港电影的贺岁档之前,曾有午夜场这样的特别经营模式,见证并彰显了香港电影的辉煌。

  直到1970年代,西片在香港的主力观众仍是香港的中产阶级和在香港的外国人。那些分布于港岛、九龙闹市的影院,如佐敦道一带和更靠近各式低级夜生活场所集中的砵兰街、金庇利街、庙街和上海街等处,从来三教九流云集。这里有4家上映西片的影院,上映中文片的影院只有3家,但每逢周六夜11点半上映的午夜场,极难看到所谓的中产人士和身份“尊贵”的“鬼佬”。西片是不会安排夜场的,这些地方每到午夜就是中国观众的天下。

  周末午夜场每每是中文新片“上市”前的“试金石”,通过了解观众反应,电影公司和导演甚至会重新剪辑和改配对白,一切都是为投观众所好。至今,所有香港影人都十分怀念当时的午夜场——晚上11点左右,上映午夜场的影院门前已人头涌动,流动小贩吆喝着卖甘蔗、炒栗子、卤水牛杂、烤玉米、爆米花等各式小吃(当时的影院多还没有小卖部),十分热闹。午夜场观众绝大多数是年轻人,男男女女,呼朋唤友,进场入座后一边大嚼甘蔗一边叫好或大骂,不满意时甚至还会将甘蔗往银幕上扔。午夜场观众因而得了个“咬蔗帮”的浑名。

  这种午夜场高度集中地反映基层观众的喜好。商业片制作方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数据,计算分析后找出可以解释观众偏好的“理据”甚至“公式”(其实电影是最难掌控的生意,因而所谓的理据和公式最多只是参考而已)。午夜场为后来的贺岁片崛起积累了很多经验,

  属于中国人的电影档期缔造

  香港有成熟的商业操作环境,电影业将一年时段分成四大档期,即贺岁、复活节、暑假和圣诞节(连同元旦)。中型档期则有端午、中秋和重阳(清明虽也有假期,但这是拜祭先人的日子,不宜兴高采烈)。在香港,贺岁档期是专指春节农历新年这个假期。事实上,所谓“岁”是农历所指的旧岁与新岁,贺岁是“迎贺新岁”之意。而内地却将新历的元旦就当作“新岁”,连同春节长假,整个贺岁档期竟然长达五六十日,香港电影人对此多有不解。

  追溯香港贺岁片的始创,应出自1980年代初。嘉禾公司当时有两张王牌:成龙和许冠文、许冠杰昆仲。许氏兄弟的草根式喜剧片就曾屡创香港最高票房,而嘉禾是以动作和喜剧这两种类型片取得骄人成绩的。1981年,嘉禾由许冠文、许冠杰和许冠英三兄弟主演的新片《摩登保镖》就被安排在春节期间的嘉禾院线上映,反应十分热烈,更成为香港首部票房过千万元的影片。犹如一针兴奋剂,1982年刚刚创立的新艺城公司推出由许冠杰、张艾喜和麦嘉主演的喜剧片《最佳拍档》贺岁,嘉禾则以成龙的《龙少爷》出击,结果,《最佳拍档》再创香港最高票房,收入高达2600多万元,而《龙少爷》则收1700多万元,两片在春节档期限共同创下4400多万元票房。1983和1984两年,新艺城《最佳拍档之大显神通》、《最佳拍档之女皇密令》这两部沿续《最佳拍档》系列的贺岁续集两夺头筹。1983年嘉禾再度以成龙出战,以《A计划》“迎战”新艺城,无奈,以1900多万元票房再败于对手的2300多万元。1984年嘉禾不再敢以成龙当贺岁先锋了,改以许冠文的《铁板烧》挂帅,挑战《最佳拍档之女皇密令》,岂料,被拉开近千万的票房距离,就连而由银都机构拍摄、李连杰主演的贺岁片《少林小子》也屈居次席。1985年,嘉禾终吐了一口乌气,以曾在暑假档期大获全胜、以洪金宝为首的全男班《福星》系列影片《福星高照》作贺岁片,结果是首次创下3000万元最高票房纪录……

  香港贺岁片竞争之烈可见一斑。当时的电影院均只有一个放映大厅,在一些热闹地区,如九龙的佐敦道一带,方圆300米范围内竟云集了7家影院,除属西片院线的影院外,就分属3家不同的中文片院线。各家院线壁垒分明,3条中文片院线上映3部不同的影片,斗得不亦乐乎。

  激烈的竞争无意中创出了一个属于中国人的自己的电影档期。

  当时,好莱坞八大公司在港均设有分公司或有直接发行公司,对香港市场了如指掌,他们自然不会轻易放过属于他们的重要档期。亚洲的学生暑假与欧美相距不远,好莱坞重磅出击的影片多在这个时节推出;而复活节、圣诞节及元旦属于西方人节日,同样地,好莱坞或其他西方重要片厂也早就窥准了这两个时段狂抓票房。《摩登保镖》作为首部刻意排期在春节档期上映的影片,首创香港电影高票房纪录后,新艺城、嘉禾和银都等香港电影主力机构纷纷参战,一时盛况空前,为占到香港人口90%以上的中国人带来了除传统逛花街、拜年以外更丰富的节目。而好莱坞或其他西方片厂纵然在春节前也有一些佳片,但他们知道在香港的中国人在这个最重要的节日,首先选择的是中国人自己的影片,所以多是“避之则吉”,有意无意地只安排一些“敲边鼓”的影片。香港电影的贺岁档为中国人缔造了一个完全属于中国人的电影节日。

  进入1990年代,香港贺岁片要求适合全家欣赏的特性一览无余。例如《家有喜事》系列、《富贵逼人来》系列、《富贵吉祥》、《东成西就》等等。1990年代出现的周星驰,成为“贺岁片王”。他主演的贺岁片《唐伯虎点秋香》(1993)、《大话西游》(1995)、《大内密探零零发》(1996)、《97家有喜事》(1997)、《喜剧之王》(1999)等,均在当时的贺岁档期独占鳌头,5部影片票房共达2亿元之巨。而今,周星驰更变成了只拍贺岁片——从前年的《功夫》到今年的《长江七号》,都是为春节档期而拍。

  不过,多厅影院进入香港后,传统单厅影院日渐稀少,至上世纪末全部消失,这样一来,本来壁垒分明的院线竞争不再出现,一家影院可同时上映多部影片,院线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原本中西影片分隔在不同中西院线上映情形也同样消失,几乎家家影院“亦中亦西”。同时,单体影院基本消失,不少影院现均建在大型购物中心内,作息时间也只能按购物中心所制定的时间来安排,如此一来午夜场也受到制约……多种因素制约下,1990年代以来适宜合家欢观赏的贺岁片也日趋同质化,在缺少院线竞争的环境中渐渐失去了昔日的独特魅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30147.html

更多阅读

人大附中学子成长路:从“数学天才”到“金融英才”

20年辉煌之路:从“数学天才”到“金融英才”发布日期:2010-05-0719:30:22  IDG资本创始合伙人杨锐(图片来源:凤凰网财经)杨锐,1986-1991年就读于人大附中第二届数学实验班。随后考取北京大学化学系。1996年北大本科(含一年军训)毕业后

海涛法师:从个人安乐到宇宙责任

海涛法师:从个人安乐到宇宙责任采访整理/张素闻 (2007年9月采访于广州光孝寺菩提甘露坊)海涛法师1959年出生在台湾高雄一个传统的宗教家庭中,俗名黄荣享,生得相貌堂堂一表人才,父辈家境殷实,福报深厚,自小就享受安乐与富足的家庭生活。黄

周采芹:从“中国娃娃”到“贾母”的传奇人生_真水无香

上世纪50年代初,一个年轻美丽的中国少女,带着满满的行囊,独自踏上了前往伦敦的旅途,开始了她人生中的奇遇。美丽聪慧,高贵典雅的她是英国同学眼中的“东方公主”,西方观众眼中的中国娃娃,她如一朵娇艳的牡丹绽放在戏剧舞台上,似一汪清泉流淌

转载 今日首推 贺华成/张衡:从非主流到AB站:80、90、00后亚

直接冲击50后60后70后的消费社会学观原文地址:【今日首推】贺华成/张衡:从非主流到AB站:80、90、00后亚文化属性演替与互联网投资策略作者:申万研究80后“非主流”亚文化促“视觉系”互联网迭代催生照片美化、照片分享应用火爆。80后人

病历证明客体:从他证到自证

病历证明客体:从他证到自证并非法律上才有证据问题,从日常生活到科学研究,证据问题无所不在。病历的出现,作为证据都是指向医者之外的他者,作为疾病诊断与治疗的证据是病历最重要的功能,是给自己看的,所以病历就不可能通俗;其次作为患者与

声明:《香港:从午夜场到贺岁档》为网友记得曾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