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的下跌主要是对“港股直通车”计划落空的反应。不难想像贸然推出这个计划的后果多么危险:一定是内地居民财富被外资大肆洗劫
作者:吴晓兵/文
2008年香港股市呈现单边调整。 年初的下跌主要是对“港股直通车”计划落空的反应。2007年11月5日,当“港股直通车”消息明朗化后,恒生指数在这一天中暴跌1500点。此后一年股指再未超过这一水平。 在这之前不到3个月时间里,恒生指数上涨50%、国企指数上涨100%,然而大多数股票基本面并没有实质变化。很多外资机构、尤其是对冲基金浑水摸鱼,把内地股民和QDII当成了渔利的对手。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想象贸然推出“港股直通车”的后果多么危险:一定是内地居民财富被外资大肆洗劫。 更有甚者,对冲基金借大量资金涌入香港之机开始冲击联系汇率制,这次的手法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相反,是拉高港股买入港元,但同样是为了套利。在这种背景下,香港金管局数次入市买入美元,守卫7.75港元的汇率。 2008年1月,港股投资者在失望情绪下,进行了2008年第一次集中抛售。恒生指数在不到10个交易日内断崖式下跌近6000点,波动幅度达到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的水平。这不是下跌的结束,却仅是2008年港股暴跌的开始。 3月份,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股市的影响逐渐显现。3月18日恒生指数再创新低,逼近20000点大关。之后,由于美联储紧急降息救市,港股得以跟随全球股市反弹。 然而“五一”之后,随着次贷危机演化为一场全球金融危机,各类资产均先后大跌。香港股市由于没有追随美国等市场限制做空,因而成为对冲基金沽空的主要场所。由横盘到小幅下跌,再到大跌,终至出现历史上罕见的崩盘。 7月下旬到10月底,恒生指数下跌50%以上,使得这一波熊市的调整幅度达到了三分之二,国企指数更是跌了77%。特别是10月27日,香港股市出现了“投降”式下跌。对应于10月27日恒生指数和国企指数的低点,恒生指数成份股的静态市盈率为6.35,股息率为6.67;国企指数静态市盈率6.38,股息率6.25。这样的估值,纵向来看,已经达到亚洲金融危机时股市低点的水平;横向比较,也远低于美国股市的估值水平。 借4万亿元救市措施,年底港股市场信心有所恢复,国企指数竟然较最低点上涨了80%。在2008年的年末,伤痕累累的港股投资人心中总算升起一些希望。 【争论:A股,H股,谁掌握定价权】 从历史上看,从1993年开始出现A+H两地上市后,就一直存在差价,总体上A股对H股一直有溢价,只在1994年、1995年以及2006年间出现过短暂的几次折价情况。数据显示,A-H的价差关系从1994年以来的平均水平为3.22倍,1998年8月的最高峰还曾达到11.4倍。面对接近100%的差价,有关两地定价权的争论开始浮出水面。有人认为,随着内地人更多投资香港,两地价差会缩小,定价权也会回归,中国居民实现直接的资产篮子全球配置亦会成为现实。 由于A股和H股的走势联动越来越紧密,有人认为A股成了H股的影子,又由于港股与美股走势亦步亦趋,造成美股前一天下跌,A股直接低开的局面。对A股丧失主动权的抱怨越来越多。事实上,A股、港股、美股的影响是相互的。2006年以来,随着A股股指的大幅走高,A股市场似乎占据了定价权。其主要的标志就是A股市场工行、中行的股价全面超过H股市场,尤其是中国人寿以18.88元的价格发行,为3年前中国人寿H股发行价的近5倍。显然,牛市中价格高的市场拥有主导权。但在熊市当中,情况则相反,虽然总体上几个市场的大趋势都一致,但H股依靠比价效应引导A股回归的特征明显。毕竟,对于一个A股市场的基金经理来说,要付出比H股贵近一倍的价格来买相关A股,是要克服很大心理障碍的。简单来说,熊市里,定价权已经牢牢把握在价格偏低的H股手里。 两地有各自的市场环境和投资理念,有各自的定价准则,不能简单地比较谁的定价更权威,但只要市场差别不消失、套利机制不建立,趋同就不会变为等同。不过,在2008年年底的反弹中,H股的涨幅远大于A股,比价效应无疑是一个主要原因。如此看来,定价权之争还会持续。 【人物·李兆基】 顶级房地产富豪李兆基在2008年的投资经历,可以看做香港投资市场的一个缩影。 2007年的大牛市中,李兆基以500亿港元成立的兆基财经,透过对多只国企股的投资,市值一度暴涨至2000亿港元。如有神助一般,在2007年8月17日,也即外管局宣布“港股直通车”消息的前一个交易日,李兆基大举抄底,投入20亿港元,买入包括中国神华、中国人寿等多家国企股。李兆基因此被称作“亚洲股神”。 然而,进入2008年,李兆基的乐观预测开始屡屡落空。他先是预测2008年农历年间会升到33000点的水平,后来将这一目标推迟到2008年秋季;到了2008年7月改看25000点,稍后23000点;到了股市呈现崩盘时,仍然不相信会到16000点。结果,恒指一口气跌到10600点才算见底。每次他说出一个目标位,第二天股市往往大跌,仿佛有人看着他的表态来抛股票一般。到上半年结束时,兆基财经市值缩水500亿港元。 作为一贯多头思维的李兆基,在10月股市暴跌后突然以每股19.4港元出售了3182万股中国人寿,套现约6.2亿港元。李兆基曾持有中国人寿近5年,2007年中国人寿冲上近54港元,他都没有卖,如今股价大跌近60%,他却忍痛割爱,不得不出手部分人寿股票。以至于李兆基自嘲是“冒牌股神”,李承认在碧桂园上“蚀得好惨”。 股票投资不顺利,其他投资也险象环生,除了投资的主要外币澳元出现大跌,李兆基旗下公司香港小轮炒股票挂钩票据(ELN)亏损逾4.1亿元,发出盈警。对于香港投资人来说,各类资产在2008年一起暴跌,令人防不胜防。身价如李兆基者,面临一年跌去三分之二的恒生指数,只能大呼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