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信贷,安排35亿专项资金
王红茹★李文霞/北京报道
长期存在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在今年成为业界和学界关注的焦点。由于内外经济形势变化所引发的大批中小企业倒闭及随之而来的就业问题,已被很多学者看作为能够对宏观经济面产生影响的重大问题。 有分析机构认为,在今年上半年宏观调控从紧的货币政策环境下,大银行“保大压小”的趋势较为明显,严重影响企业生存状态,使得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加大,大量中小企业资金链严重吃紧,有不少中小企业倒闭。因此,寻求解决之策成为各方当务之急。 8月18日,央行、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手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改进小额担保贷款管理积极推动创业促就业的通知》(下称《通知》)。 《通知》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小额担保贷款经办金融机构对个人新发放的小额担保贷款,其贷款利率可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3个百分点。其中,微利项目增加的利息由中央财政全额负担。同时,小额担保贷款经办金融机构对个人新发放的小额担保贷款最高额度由2万元提高到5万元,对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小额担保贷款最高额度由不超过100万元提高到不超过200万元。对符合条件的人员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经办金融机构可适当扩大贷款规模。 对此,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说:“《通知》中提出的信用担保实际上是一种政策性金融支持,将有助于解决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部分资金缺口,肯定会对中小企业有一定帮助。今后还是应该积极发展这种政策性金融方式,考虑在政策性融资这个轨道上应该怎样发挥作用。” 政府贴息激励小额信贷 在《通知》中,3%这个数字尤其引人注目。 金融专家、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研究员王元龙博士对《中国经济周刊》分析说,这项措施是对金融机构做好小额担保贷款业务的一种内在激励。之前,很多金融机构因为个人和小企业太分散,贷款额度小,风险高,觉得无利可图而不愿意贷款,小额担保贷款利率上浮以及财政贴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金融机构对小企业贷款的成本和风险的需求,有利于金融机构防范和控制风险。“利率的调整和贷款担保额度的提高,都有利于小额贷款的个人和小企业获得贷款。但措施的核心还是扩大生产,促进就业。”王元龙博士说。 众多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困境已然进入了决策高层的视野。整个酷暑7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们密集赶赴沿海省市,实地调研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温家宝总理在广东调研时就表示,目前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比较多,要从信贷、财税和产业政策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目前,除了从信贷方面对中小企业予以倾斜、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以外,中央财政安排中小企业专项资金的额度也不断增加,进一步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8月19日表示,为帮助解决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今年中央财政安排中小企业专项资金35.1亿元人民币,其中将安排2亿元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此外,对纳入全国试点范围的非营利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对其从事担保业务取得的收入,3年内免征营业税。 “中央财政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是审时度势的明智之举。中小企业已经是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目前,全国中小企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75%以上,提供了85%左右的就业机会,创造了60%左右的出口收入和财税收入。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中小企业。而在目前国内的融资结构中,中小企业的份额仅占10%左右,如果这种格局不改变,中国经济的发展是难以为继的。”王元龙博士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通知》改进了小额担保贷款政策,针对的是一些个人和微型的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部分需求,但并没有完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个人和微型的小企业只是中小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通知》解决的范围还是有限的。”王元龙说。 学者呼吁结构性减税 今年有一句话在中小企业经营者口中流传,即所谓“五虎下山”:人民币大幅升值、外需下降、劳动力成本提高、环境成本加大、原材料上涨。在信贷紧缩的的背景下,这“五虎”同时下山,中小企业根本难以招架。 浙江徐氏工具有限公司是永康市一家有着20多年历史的老企业,是专业从事五金工具出口的贸易公司,随着五金行业钢材价格的上涨,工厂产品也随之提价,他们的生意跟以前相比,也不好做了。 公司董事长徐金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今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对浙江的企业影响比较大,尤其是对他们这些从事出口贸易的企业来说,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更大一些,“我每年对美国的贸易有五六千万美金,由于主要面对的是美国超市而不是美国的企业,相对影响小一些,因为超市卖出去后直接回收的都是现金。” 对徐金高来说,去年6月份出台的出口退税政策,更是有点让人“缓不过劲”。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财税[2007]90号)规定,从2007年7月1日起调整2831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徐金高从事的五金行业部分钢铁制品,出口退税率从原来的13%下调至5%。 “去年出口退税突然减去8个百分点,对企业没有缓冲期,让我们措手不及,对企业发展影响很大。”徐金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出口退税如果少减1个百分点,他就能收回100万,就可以缓解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企业员工工资上涨(去年跟今年同期相比工资涨约20%到30%),给企业带来的资金周转的困难。 “希望国家在税收上能考虑一下中小企业的减税问题。”徐金高由衷地说。 在近日举行的一个专题研讨会上,中国社科院财贸所服务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室主任夏杰长提出,为了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应实行结构性减税。他认为可从三个方面调整:一是出口退税政策,二是企业人员的个人所得税,三是增值税。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福垣也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税制应进行调整,降低中小企业税负。而降低的标准,应该根据资本对就业的贡献来确定,贡献越大,税负应该越轻。 “中小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按上述原则制定税率,大多数中小企业应该免除各种税收。本来,中小企业的社会功能就是就业,积累不是中小企业的社会功能;而增加就业就是减少社会保障开支,就是扩大内需,就是提高社会和谐度,为此而减少一定的财政收入是得大于失的好事。”刘福垣说。 据记者了解,为减轻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税收负担,中央财政近年来已经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包括《关于进一步改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银发[1998]278号)、《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发[1999]10号)、《关于下岗职工从事社区居民服务业享受有关税收优惠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43号等。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现在对中小企业已经有一些税收优惠,一下子再增加也不现实,“目前主要是鼓励中小企业积极顺应国家关于产业和技术政策方面的税收优惠方向,中小企业要顺应这些政策设计,要积极发展清洁生产、节能降耗、高科技等能得到充分优惠的项目和产品。这也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