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两年来,俄罗斯的全球战略尤其是中东战略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表现出极强的独立性。
文/赵伟明
最近,普京冒着遇刺的风险,对伊朗进行了“历史性访问”,警告美国不要贸然对伊朗动武,“气得华盛顿直跳脚”。舆论认为,俄罗斯已经恢复了自信,超级大国的意识正在复苏。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俄罗斯失去了冷战时期与美国抗衡的实力和底气。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复苏和国力增强,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有主见,其恢复大国地位、重塑大国形象的雄心逐渐显现出来。最近一两年来,俄罗斯的全球战略尤其是中东战略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表现出极强的独立性。 从去年开始,普京连出惊人之举,频频对白宫发起反击。先是不顾美国等国反对,邀请哈马斯访问莫斯科;接着在接受“半岛”电视台采访时抨击美国的中东政策,并在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上对美国滥用武力、奉行单边主义政策进行严厉批评;随后,访问了沙特、卡塔尔和约旦,将俄罗斯的影响力渗透到美国的传统势力范围中。 俄中东战略出现明显变化去年以来,俄罗斯的中东战略出现明显变化。 第一,俄罗斯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公开表明与美国的分歧。 2006年3月,哈马斯通过选举上台。由于坚持强硬立场,哈马斯政府遭到美国等西方国家政治上的联合抵制和经济上的严厉制裁。而俄罗斯则认为,哈马斯政府是巴勒斯坦人民经过民主程序选举出来的合法政府。俄罗斯直到现在仍与哈马斯保持着接触。 在伊朗核问题上,俄罗斯与美国也保持着相当距离。首先,俄罗斯顶住美国压力,帮助伊朗建设布什尔核电站;其次,俄罗斯坚决反对用军事手段解决伊朗核问题;再者,在对伊朗进行制裁方面,俄罗斯也有很大的保留。2005年底,俄罗斯与伊朗签署了向伊朗出售29套“道尔——M1”型防空导弹系统的协议,并于去年底向伊朗交付了这些导弹,使伊朗抗击美国空中打击的能力大大提升。 2007年3月,俄罗斯外交部发表《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研究》,文件对伊朗帮助维护阿富汗和中亚地区的稳定给予了肯定,批评美国在伊朗核问题上企图把世界拖入危机当中,呼吁国际社会不要贸然参与导致伊朗核问题升级的行动。 不久前,普京顶住压力,出席在德黑兰举行的里海五国首脑会议。普京在会议上警告“任何里海国家不能帮助外部势力攻击另一个里海国家”,实际上是警告美国不要对伊朗动武,美联社10月16日的标题就是“普京警告美国别对伊朗动武”。此外,普京不顾美国的感受,承诺俄将按时完成布什尔核电站的建设。普京还邀请伊朗总统内贾德访问俄罗斯。 第二,俄罗斯公开严厉地批评美国的中东政策,挑战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地位。 普京在出访中东前夕接受阿拉伯“半岛”电视台采访时批评美国的中东政策,指出中东形势的变化表明美国中东政策的失败。普京说,俄罗斯不喜欢、不赞同美国的某些政策。 2007年2月10日,普京在德国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上发言,对美国在全球事务中滥用武力、奉行单边主义的政策进行严厉批评。普京指出,“单边行动不仅没有解决冲突,反而让形势变得更加糟糕。”普京还批评美国一再超越自己的边界,“几乎无节制”地在世界上滥用武力,他认为美国过度使用武力的倾向很危险,会刺激更多国家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将导致一场军备竞赛。他说,只有在联合国安理会批准的情况下,才能动用武力。 由于普京出席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后马上要出访中东三国,因此,普京的矛头更多的是指向美国的中东政策的。虽然普京在出访中东三国前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俄罗斯“并不是要与哪个国家争夺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但实际上,俄罗斯改变由美国主导的中东秩序的意图显而易见。 第三,普京主动出击,扩大俄在中东的政治和经济影响。 2007年2月11日,在出席了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后,普京访问了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和约旦。 冷战期间,中东曾经是美苏长期激烈争夺的地区。这次普京中东之行是俄罗斯总统对中东地区的第一次访问,标志着俄罗斯在事隔多年后重新进入中东,意义非同一般。沙特、卡塔尔和约旦这三个国家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传统盟友,沙特和卡塔尔还有多个美国军事基地,普京访问这三个国家还意味着俄罗斯影响力已经进入美国的传统势力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跟随普京访问中东的还有一个由60多名经济学家和企业界人士组成的庞大的经贸代表团。访问期间,俄罗斯与沙特和卡塔尔签订了一系列经贸、能源和信息领域的合作协议。俄罗斯将在今年为沙特发射6颗通讯卫星,允许沙特在俄罗斯建立全资银行等。普京还提出愿意帮助沙特发展核能。 俄罗斯为何调整中东战略 俄罗斯中东战略调整有其深刻的背景,其中既有政治原因,也有经济因素。 首先,俄罗斯经济恢复,国力迅速增强,超级大国意识逐渐复兴。 1999年俄罗斯经济出现转机,当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3%,2000年达到10%,其后一直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自2003年到2006年,俄罗斯的经济增长率始终保持在7%左右。俄罗斯第一副总理梅德韦杰夫在今年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宣布,俄国经济完全有可能在今后两年内超过意大利、法国和英国,跃居世界前列。 经济恢复、国力增强,提升了俄罗斯叫板美国的底气。 其次,俄罗斯的战略生存空间遭到挤压。 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后,俄罗斯很快伸出了同情与援助之手,并且支持美国的反恐斗争,但这一举动却被美国视为“理所当然”,美国非但不领情,不给任何回报,还不断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如将北约东扩直到俄罗斯西部边境,在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前苏联地区策动“颜色革命”,计划在波兰和捷克部署反导系统,等等。 除此之外,美国政府还常常对俄罗斯的民主和人权状况说三道四,美国多次批评俄罗斯“专制独裁”、“民主倒退”和“恢复帝国”。2005年2月,布什总统和普京总统在斯洛伐克会晤时,指责俄罗斯民主出现倒退。2005年4月,赖斯在访问俄罗斯时批评普京入主克里姆林宫以来,一直在收拢权力。2006年5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在立陶宛公开指责俄罗斯“正在民主的道路上倒退”。2007年6月,前往德国参加八国峰会的布什批评俄罗斯“改革已经背离了当初承诺的赋予公民权利的轨道,严重影响了民主的发展”。美国国务院今年连续发表报告,在人权和民主问题上对俄罗斯大加指责,还声称支持俄罗斯非政府组织和反对党,视保证俄议会选举和总统大选的“民主透明”为己任。 第三,争夺中东市场。 能源出口、军火出口和技术出口是俄罗斯经济恢复的三大支柱。中东既是俄罗斯能源出口的合作伙伴,又是俄罗斯军火和技术出口的广阔市场。 核技术出口是俄罗斯技术出口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早在1992年,俄罗斯就与伊朗就布什尔核电站的建设达成了协议。俄罗斯帮助伊朗修建布什尔核电站获利颇丰。布什尔核电站造价为8亿美元,而且,伊朗还准备在2015年前再建20个规模相当的核电站,总合同价值将达到160亿美元。 中东地区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军火市场,军火出口是俄罗斯仅次于石油出口的第二大外汇收入,军火工业是俄罗斯经济的支柱产业,扩大在中东军火市场中的份额是俄罗斯中东战略的一个重要目标。 随着伊朗影响力的扩大,海湾国家的担忧与日俱增。伊朗在阿富汗战争和伊战之后,其战略地位得到空前加强,对什叶派社会和激进组织的影响力日渐提升,引起了中东逊尼派国家的高度警惕。 另外,伊朗核问题也有激化的趋势,战争风险正在增加。中东国家虽然在美伊对抗中持中立态度,但他们担心“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因为伊朗明确表示,一旦受到攻击,将会发动大规模的报复,包括打击美国的中东盟友。虽然美国承诺保证中东盟友的安全,但很多中东国家认为加强自身的防卫力量,才是实现抵御外部威胁、避免卷入军事冲突及随后出现的动荡局势伤害的最可靠的办法。 这两年石油价格上扬,让中东国家积累了巨大财富,使之有能力购买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如果国际油价在今后两三年内仍保持在目前的水平,仅仅阿联酋就能获得1000亿美元的收入,其中200亿美元会用于国防现代化。在普京访问沙特期间,双方就俄罗斯向沙特出售武器一事达成协议,俄向沙特出售150辆T-90坦克,以及米格-17直升机。 俄罗斯中东战略的发展趋势 首先,由于俄美双方在价值观和国家利益上的分歧,今后俄罗斯与美国在中东重大问题上继续会有冲突。俄罗斯将继续主张多极化,反对单边主义;主张采用和平的外交的手段解决中东冲突和危机,反对使用武力。在伊朗核问题上,俄罗斯有自己的战略和经济利益,但是也不愿意看到一个拥有核武器的伊朗出现在其南部边境。今后,俄罗斯将坚持其有别于欧盟和美国的相对独立的中东政策,更加主动、积极地介入中东事务,扩大其在中东的影响。 挑战美国地位,重塑大国形象,将是今后俄罗斯在中东乃至全球的重要战略目标。 其次,俄罗斯不甘充当小伙计,而要成为平等的合作伙伴。 2007年2月14日,在结束对约旦访问的新闻发布会上,普京表示,俄美关系中还有很多正面因素,希望今后两国关系能在“平等基础”上向前发展。2007年3月17日,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指出,俄罗斯不会与美国对峙,更不会重回冷战,但俄罗斯没有理由仅仅扮演一个被动从属的角色,俄罗斯要求在分析威胁、制定和采取对策等方面享有完全平等的权利。今后,俄罗斯在中东事务上将会更加顽强地表现自己,而美国则必须更多地关注俄罗斯的立场和顾及俄罗斯的利益。 最后,既竞争又合作将是俄美关系的主旋律。 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俄罗斯既不会对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一味迁就、退让,但也会避免与美国发生对抗。目前,俄罗斯还没有强大到与美国进行全球对抗的地步,而且,俄罗斯要实现其振兴经济、恢复大国地位的长远战略目标也需要与美国合作。而美国在全球反恐事业上少不了俄罗斯的支持,在解决阿以冲突和处理伊朗核问题上,美国对俄罗斯也多有依赖。既竞争又合作将是今后俄美关系的主旋律。
(作者为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