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耀:从教师到风险投资商的十五年



 

过去:教师,外企员工

危机:角色转换

趋势:归零以寻找机会

地理位置:深圳

 

张耀:从教师到风险投资商的十五年

文:暴剑光

从零开始、把姿态降低是张耀跨越门槛的方式。

 

1993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青年教师张耀向学校递交了辞职报告,此时他刚刚本科毕业一年。一年前毕业分配时,学校对他的承诺是留校任教的话,做两年助教之后保送读研究生。“那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只有少数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学生才可以留校保研。”张耀说,但是在工作一年后,他改变主意了,不再做教师,而是要去外企工作。

“从我毕业到辞职那一年,中国发生了很多事情。”那时对他们思想冲击最大的是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巡讲话。

“我的思想似乎完全进入了一个新的状态,我判断,似乎真的市场经济终于来了。”在1992年之前,尽管从1978年开始算起,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14年,但是张耀认为,“以前是双轨制,公有经济几乎还是完全主导着整个社会,至少从大学毕业生毕业去向而言,国家单位、国有企业还是最主要的;私营企业很少,那时所说私营经济主要是指个体户,还没有民营企业家的概念;外资企业也基本不在大学里招聘。”

在张耀所在的上海,此时的浦东新区经过3年开发,一座座新式大楼已经初具雏形,这是他和他的同事可以感受到的最直观的变化。尽管同事们对于社会的变化都很兴奋,但是张耀是少数下定决心离开体制内的人。

 

启蒙

 张耀:从教师到风险投资商的十五年

 

对于离开学校、进入市场经济大潮中自己可以做什么,张耀的想法是:“国有企业不会去,如果去国有企业还不如留在学校;也没有人会想到自己创业,那个时候创业的概念就是当个个体户摆个地摊;那个时候的民营企业刚刚起步,大学毕业生也没有人愿意去。”张耀把自己的方向放在了外资企业。

1993年,也正是外资企业开始大规模招聘本地员工的开始,在那之前,很多员工都是香港派过来的,本地员工能够进入的很少。“南巡”讲话之后,外资企业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更有信心,大规模的投资、扩张自此开始。

张耀来到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应聘,只是因为学电子工程的他对于惠普这个名字有所耳闻。经过几轮的面试,张耀被录取了。“说起来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可能都不会相信,整个面试过程中双方都没有谈薪水,所以直到我去惠普报到上班,也不知道自己能拿到多少钱。”张耀说,“那时外企选员工非常挑剔,如果你一上来就谈薪水就会不录用你,因为那时大家比较普遍的想法是,如果你冲着钱来工作,那么工作态度就是有问题的。”

直到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单,张耀才知道自己的薪水是多少。“2000多元!你知道我在学校里工资是多少吗?200多元,一下子差了近10倍。”张耀自己都对能够拿到这么多钱感到意外。

在惠普,张耀工作了8年,一直做到销售经理。“我的商业世界观的形成就是从那时开始的,最初对商业完全没有概念。”张耀说,外企与学校里确实有很多不同,“比如在外企里你会有压力,公司里有你的销售计划以及很详尽的考核标准,在大学里是不会有太大的压力的。”

 

创业

 

2001年夏天,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进展越来越明朗,做了8年外企员工的张耀感受到了经济新一轮发展的力量。“这个力量反映到外企里,形成了辞职创业的一个潮流。”张耀和惠普的5个同事离开惠普,合伙创办了上海天玑科技有限公司。“我们之前一直是负责通信领域的客户,认为对未来的大方向有一些机会可以抓到。当时定位在实体产品方面,但是那个领域基本上是大公司玩的,小公司很难做起来。”张耀和他的创业合伙人遇到了挫折,一年以后,张耀选择了退出,而公司剩余的几个合伙人也开始将公司转型,改做IT服务,“后来他们也做得蛮好的”。

张耀反思这次创业失败的原因是:“我后来也考虑,如果设想得小一些,成功的可能性会更大。”张耀说他很佩服中国的一些民营企业家:“他们很专注,只做眼前能掌握的事情,然后慢慢地把企业做大,这是非常难得的。”

作为中国第一批大规模进入外企的经理人,张耀认为他们这批人是幸运的,整个职业生涯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但是他也认为这批人具有一些先天的缺陷。“我们的优点是全球性的商业思维接触比较早,缺点是小的事情可能做不了,总是想做大的事情。因为当时在外企起点比较高,就很难踏实下来。”张耀也很关注另外一批与他走了不同道路的人:“比如也是1992年,复旦的郭广昌和他的4个同学开始创业,他也是当时复旦毕业又留校任教的,当年就决定‘下海’。那一批开始做民营企业的人,显然要比我们进入外企的做事更踏实。”

第一次创业失败的张耀,又马上与人合伙创办了上海荣时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并出任总经理。这时他吸取之前的教训,开始转做咨询。公司业务开展很顺利,上海电信、上海联通、浙江联通这些电信客户以及前程无忧等互联网客户,为公司一年带来200万元的毛利。但是张耀突然觉得自己遇到了一个瓶颈:“在做咨询服务的时候,经常有人问我是不是MBA,以前在惠普做销售的时候从来没有人这样问过。”他说,“一个好的咨询,只有非常好的执行层面的经验,还不能打动客户,你要有能力成系统地帮他去整理,这时候就需要有MBA的背景。”

2005年,从长江商学院毕业的张耀有机会进入一家来自新加坡的投资银行。“我觉得金融肯定是未来一个很好的方向,做金融服务的话,实际上可以干很长时间。但是我之前做的科技领域,会不断过时,金融服务这方面的压力不会那么大。”

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来说,张耀认为自己2005年进入金融业已经晚了一些,之前的机会会更好一些,但是即使如此,未来的市场空间还是非常大。进入投资银行领域,张耀认为自己从技术的角度看没有太大难度,最主要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在这家新加坡投行,张耀与他的同事完整操作了味千拉面在香港联交所的上市过程。

 

再次归零

 

当2007年3月,味千拉面成功上市以后,张耀又辞职了,他决定自己做一家投资银行。他创办的上海百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将目标客户定位在这两个方面的中国中小企业上面:消费类和科技类的。“消费类企业在中国短期内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有很多机会可以做。我也相信中国以后的发展,不会只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和巨大的消费市场,早晚在技术方面会慢慢朝前走的,也需要很多金融服务来帮助这些技术企业。”张耀对技术类中小企业的前景非常看好,同时他自己之前在科技领域的一些经验也可以得以应用。

今年下半年美国金融风暴爆发,也给张耀和他的客户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原本从2006年8月开始,政府相关限制国内企业去海外上市的政策,对百越投资这样国内的投资银行带来新的机遇。张耀和他的客户也大多将上市目标定在创业板,2008年初的时候,投资界的共识是今年创业板会正式推出。“以雷曼兄弟倒闭为标志,我认为,中国相关部门应该会暂缓推出创业板了,至于什么时候会推出来,现在还很难说,要看全球经济形势的进一步走势。”张耀已经为他的客户做出了新的调整计划。

不过张耀对于他的公司还是很有信心:“经济周期不是哪一个人、哪一家公司可以抗拒的,尽管不能确定时间,但是未来肯定会有所好转;我选择服务的客户,也都是比较稳健的,延缓上市可能只是影响扩张的步伐,不会有更严重的影响,所以经济好转的时候他们还是最有机会的。”张耀认为,他对金融服务行业的判断、对于中国科技人才未来的判断,并没有因为金融风暴而产生变化,所以他的选择当然不会有所改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30547.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今日首推 贺华成/张衡:从非主流到AB站:80、90、00后亚

直接冲击50后60后70后的消费社会学观原文地址:【今日首推】贺华成/张衡:从非主流到AB站:80、90、00后亚文化属性演替与互联网投资策略作者:申万研究80后“非主流”亚文化促“视觉系”互联网迭代催生照片美化、照片分享应用火爆。80后人

张跃:从管理者到领导人

张 跃  一个领导人不仅仅是能完成某一项工作,或者是完成一个别的管理者也能做的工作。他能创造一个别人不能创造的价值,不仅仅是客户,也不仅仅是为国家、为社会,还包括他的员工,包括他的供应商。他如果能够为这些人创造一种特殊的价

财富人生:从草根到亿万富翁张泽全传奇

 提起张泽全三个字,美发界人人皆知,他13岁开始创业、23岁成为百万富翁、27岁成为千万富翁,如今的他已经是一个管理着4000多名员工、100多家连锁店的成功的青年企业家。他用从零到上亿的成长故事告诉我们:他行,我们也行。   成功打造

首农集团董事长张福平:从三元到首农的蜕变

  “集团目前的业务主要围绕首都向周边辐射,与其他地域的农业集团目前还不存在竞争关系。”日前,张福平向记者表示。从三元集团董事长到首农集团董事长,张福平笑称工作内容并无太大改变,“只是责任和压力比以前更重了。”  全方位

张耀的创业故事:从教师到创业再到VC的十五年

  1993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青年教师张耀向学校递交了辞职报告,此时他刚刚本科毕业一年。一年前毕业分配时,学校对他的承诺是留校任教的话,做两年助教之后保送读研究生。“那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只有少数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学生

声明:《张耀:从教师到风险投资商的十五年》为网友安忆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