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德电力的目标是在2012年之前将太阳能发电的成本降至与煤电同样的水平,IT正在成为它的减价器之一。
作者:周应
对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施正荣而言,他的竞争对手并不是国内迅速崛起的太阳能光伏产品的生产企业,而是目前被广泛使用的、生产过程对环境有污染的煤电。施正荣将尚德电力定位为一家能源供应企业,他的最新目标是,5年之内将太阳能发电成本降到与煤电同等水平,真正成为既经济又环保的新能源。 按照目前的行业数据,太阳能产品的发电成本大约为普通煤电的10倍以上,因此太阳能电池仍被看作是高消费品。想在5年内将太阳能发电成本降到目前价格的1/10,尚德电力必须要在降低产品成本方面下大功夫。 事实上,全球太阳能产业发展态势也迫使尚德电力不得不为降低产品成本而努力。近几年,随着大量资本涌入太阳能产业,使得整个产业的产能迅速放大,这个市场逐渐由以前的供不应求开始趋向供过于求;再加上今年的金融危机和国际汇率下调,使欧美市场太阳能光伏产品需求大幅减少,产品价格已经开始逐渐降低。进入11月份,太阳能电池价格更从每瓦3.6~3.8美元降至目前的3.2~3.4美元,平均跌幅达到了5%~10%。 高盛集团的相关报告指出,随着多晶硅供应需求得到缓解,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产量将在2009年出现上升,从而可能导致明年第二季度至2010年出现太阳能电池组建生产过剩。同时,随着厂家库存的增加,太阳能电池价格战将愈演愈烈。这份报告预言,2009年时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平均售价将下降15%~20%,到2010年会再下降20%~25%。 目前,国内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已经开始“过冬”,不过仍有乐观情绪存在于市场之中,有业内人士认为,价格下跌有利于光伏发电成本与传统能源价格尽快接轨,而这正是尚德电力始终追求的目标。 延展供应链 尚德电力一直在为降低生产成本而努力着。 为了降低产品成本,首先要解决上游供货不稳定的问题。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包括4个环节:原料高纯晶体硅、硅片、太阳能电池和电池组件。由于是新兴产业,这个产业链上4个环节之间的相互依存度很高,任何原材料或生产设备的稀缺都会导致下游产能无法释放,造成损耗和市场供不应求的状态。而包括尚德电力在内的国内企业大多位于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生产环节,而在硅原料供应上高度依赖海外。这导致国内太阳能光伏电池产业处于全球产业链的最下游,价格竞争能力低,利润得不到保障,这使得尚德电力的生产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前几年,国际硅原料价格不断上涨,由每公斤30美元升至去年最高时的近500美元。“国内有多家企业因为没有原料而无法开工,不过我们还能获得相对较高的利润,这与此前签订的供货单关系密切。”尚德电力相关人士表示。2006年7月,尚德电力与世界10大硅材料供应商之一的美国MEMC公司签订了长达10年、总额60亿美元的出货供应合同。此后,尚德电力又与Renesolar、Hugo、亚洲硅业等国际硅材料供应商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保证了稳定的硅材料供应。另外,尚德还对上游其他供应商以投资或发展合作项目等多种方式进行渗透,保证原材料供应稳定。 尚德于2005年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后,之后它开始将募集来的资金用于投资建新厂,先后在国内的洛阳、扬州、上海等地建立新厂,并在日本、德国收购了相关企业,产能以每年100%以上的速度快速扩张着。2007年,尚德电力的产能达到540兆瓦,位居世界前三强。产能迅速扩张带来的规模效应,也有利于摊薄尚德的生产成本。 在销售环节,以前尚德电力的太阳能光伏产品除直接供应大型建筑工程项目外,大多是通过代理商进行销售。由于过去产品供不应求,大多是尚德电力生产什么、代理商就销售什么,而现在随着市场需求减少、产能过剩,尚德电力也开始向下游发力。2006年,尚德收购了日本有二十多年光伏产品生产制造经验的的MSK公司,扩大了尚德产品的种类和销售市场。这次收购使得尚德得以直接接触终端消费者、了解市场需求。现在,尚德已经开始针对一些客户的特殊需求调整生产。 通过资本方式加强对上下游的渗透,帮助尚德电力稳定了供应链,减少了因上下游协同不力造成的成本损耗。不过,仅有资本层面的动作不足以完全解决尚德的成本问题。进入11月以来,太阳能电池和组件价格开始下跌,尚德电力的成本压力加剧。“我们必须从供应链管理上寻找进一步降低成本的方法。” 尚德电力的首席信息官丘立涛说。他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而加盟尚德的。 尚德电力是国内太阳能光伏行业中第一家成功应用大型ERP系统的企业。这几年,国内太阳能光伏行业一直处于高速发展和扩张期,绝大多数企业都将注意力放在如何扩大产能及获得更多硅原料上,而无暇关注内部管理。最初,尚德电力上线ERP系统也仅是为了应对萨班斯法案。这个法案对在美国上市的企业提出了诸多内控规定,“必须借助先进的IT系统才能合规”,因此尚德电力在2005年上市的同时就引入了ERP系统。 “那时,主要是为了萨班斯法案合规的要求而上了ERP系统。”丘立涛于去年年底加盟尚德时,其IT部门只有10几个人,且职权不分,他们最主要的任务是做系统维护和根据萨班斯法案做系统调整,ERP系统中只有最基本的进销存和财务管理模块投入使用,另外还有一个邮件系统。“当时,尚德的转型已经开始,我们从单一工厂的管理模式向跨区域的价值链集团化管理模式转变,而那时的信息平台远远不能支持尚德的发展速度。” 今年以来,由于产业环境迅速变化,“逼得”尚德电力更要从内部管理上思考如何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根据企业的要求,丘立涛的目标是让尚德电力在两三年内达到其他行业的企业10年才能达到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并帮助企业解决目前的成本难题。 着力于成本 根据丘立涛的分析,要在尚德电力现有的企业架构下,要把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拉下来,需要做两件事:一是加强上下游产业链协作,减少生产中与供应链环节之间的浪费和损耗,通过发展精益制造和即时供应模式降低生产成本;二是加强研发,提升太阳能电池的转换率。现在,整个行业的电池转换率在16%~20%之间,如果能将电池转换率提得更高,即提高单位电池发电量,就等于降低了太阳能电池的发电成本。 在过去几年间,尚德电力已经以资本方式获得了一定的对上下游的控制力,丘立涛需要做的是借助IT手段进一步将这种控制能力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管理能力。“如果没有信息化,客户的订单需求,企业的生产数据采集、销售分析、成本分析等都会滞后,数据的准确性就不够了。这对一个小公司或小厂而言,问题不大,但当企业有好几个工厂,而且还形成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关系,信息化管理就变得很重要。”丘立涛说。另外,这个行业经过几年的发展,也开始由最初的劳动密集型转向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自动化生产的过程必须有数据和信息系统做支撑。 对于尚德电力所处的太阳能行业来说,目前还没有一套成熟软件可以解决这个新兴行业存在的管理问题。尽管尚德电力的信息化水平已比国内同类企业高出很多,但整个IT系统仍处于初级阶段。丘立涛根据尚德电力降低成本的战略目标,实施了一个物料跟踪系统。通过条形码系统与ERP系统的集成,尚德可以跟踪到每一个电池片,比如来自哪个供应商、销售价格和成本分别是多少、质量是否有问题等,使得对供应链下游的管理变得更加透明。 供应链上的透明度对于尚德电力提升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意义重大,这是因为太阳能电池通常是在全部组装完后才能测出其电池转换率,通过信息系统对原料的逆向跟踪,可以帮助尚德电力的生产与采购部门选择更好的原材料,以提升电池的转换率。 由于硅材料价格波动很大,尚德电力的采购部门必须不断根据价格调整采购。通过信息系统的逆向追踪功能,其采购人员对各种原材料的价格和质量情况可以一目了然,根据成本需求随时调整采购策略,使得尚德电力得以在价格和质量之中尽量寻求到平衡点。过去几年,尚德电力一直在建新厂,丘立涛还需让信息系统帮助企业快速将这些工厂纳入统一管理,形成规模效应以降低成本。丘立涛选择了“从内而外”的整顿方案。他首先重整了IT部门的内部架构,将IT人员按照数据中心、呼叫中心、新厂建设、应用系统开发、IT服务、项目管理等业务类别组成不同的团队,并设立KPI对IT人员进行考核,他还开发了IT部门的内部管理软件,帮助IT团队做时间管理、协调进度。对IT部门的内部整顿,使得这支队伍行动更有效率。 在IT部门之外,丘立涛则开始对尚德电力各业务部门进行IT知识普及,并将开发业务系统的主动权交给业务部门,以提升业务人员使用IT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经过半年磨合期,尚德的业务部门越来越多地习惯于用IT系统解决问题,开始不断向IT部门提出需求。这使得丘立涛的IT部门由10几人扩张到几十人,也逐步通过各业务系统的上线,理顺了管理流程,IT部门的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在理顺IT部门内部架构,以及通过信息系统理顺业务流程后,尚德电力将管理流程和经验通过信息系统实施的方式迅速向各个工厂复制。当各工厂的管理都纳入统一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后,尚德电力的业务部门通过数据分析,就能做出更精确的生产和采购计划。“现在,我们已经看到IT对降低成本的明显作用。”丘立涛说。如今,尚德电力的生产部门借助IT系统与供应商之间实现了实时数据交换,进而根据供应商信息和自己的产能信息,将生产计划做得更准确。此外,尚德电力还可以因为信息及时与透明,实现了提前订货,这至少可以为采购成本创造10%的下降空间。目前,尚德电力的生产和采购部门已经在依靠信息系统发展与改进即时生产模式。 如今,依靠统一的信息系统平台,尚德电力不断在更多的管理细节上寻找降低成本的空间。丘立涛正在利用统一的数据仓库和BI系统,帮助企业做成本分析,在产品破碎率、供货时间、库存状态、采购订单的及时性等管理细节上寻找可改进的空间。这些数据采集和分析,还可以帮助尚德电力的研发部门研究如何提升电池的转换率。“下一步我们还要转向下游,发展CRM和销售管理系统。”丘立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