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公司裁员 风暴来袭,裁员应对?
话题背景: 10月26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国务院关于加强金融宏观调控情况的报告》中指出:“全球实体经济可能遭受较大冲击。”一向持乐观态度的国家政府这样表态了,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 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制造业出口相关的大中型企业大都遭受了沉重打击,而小型企业已经接二连三地开始破产。人力资源方面,包括联想、万科、康佳在内的多家知名企业,已经采取了明确的应对动作。就人力资源市场而言,两大典型现状是:缩减编制准备过冬与人才大量流入市场,在这个过程中,风险与机遇并存,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者,我们又该采取怎样的动作应对呢? 讨论话题: 鉴于以上状况,未雨绸缪也好,亡羊补牢也罢,身为HR行业人的我们,有责任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使公司以及国家在此次危机中的损失降到最低。但是我们还是疑惑:裁员、减薪、缩编等等节流举措,都有效吗?哪个又更好呢?结合你自己所在企业的实际状况,你会首选哪个? 网友讨论: 红酒泡饭发问: 我所在的投资与运营集团公司,主要在全国范围内经营矿产、物流、房地产,集团总计两万余人,包括总部和十余个分公司。目前,集团下属的华北地区一处新近投资的分公司已经停产,员工放假,每月只有少量补助。华中地区两处规模都在3000人左右的矿业公司,本来经营状况不佳,现在金融风暴来袭更是雪上加霜,所以正在考虑裁员。另外十余家控股参股公司也都准备采取一些措施,不过目前还在观望。招聘方面,除了前一段的紧缺/急召职位,都转为观望或打算作为人才库储备。 Jeslling 我们是医疗行业,主要是从事高端健康服务和体检业务,整体影响不大。其中,高端健康服务业务实行末位淘汰,关闭招聘;不断开张新的体检中心,对医护人员需求还是很强烈的。总之,整体影响不大,大概人们对健康还是比较关注。 清 辉 我公司的HR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战术方面主要是两点,一是削减成本,进行人才盘点,裁员、减薪、减福利等;二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根据公司的业务匹配适合的人才。 如果要裁员,迟裁不如早裁,但是裁员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引起劳动纠纷,另外,裁员以后如何恢复员工士气,练好管理内功更重要。 ernest_zhang 我所在的行业属于电力装备制造业,整体来看,金融风暴对我们的影响不大,而且还有一些对我们利好的消息,比如加大对铁路的投资以及新能源的投资。 公司整体有一万多人,我们目前的人力资源策略主要有两个:一是盘活现有的人力资源,提升人力资源的效率;二是进行人才的储备。我们地处内地的小城市,一般来说,一个新人在这工作两三年,结婚生子以后再离职的可能性会小些,所以,经济复苏之后,我们应该还是能保留住部分人才。 安娜卡列妮娜 我们公司也是一家制造型企业,今年市场萎缩,生产订单比往年少了很多,工人只拿保底工资,有些员工不愿意留下的,以前都要提前一个月申请才能离职,现在也放宽了政策,只要提出辞职,就可以直接办理手续。 aling0201 忙过了一段天天在外跑的日子,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裁不裁员。大的经济环境条件不好,我们必须开源节流。但真要动手裁减无辜的员工,我以及公司当然也舍不得,毕竟每个员工都是为公司付出过。 昨天刚公布考核竞岗的消息,这两天是培训期,下个月初考核。目前,员工还没有什么反映,不知道是激动的时机还没到,还是大的环境已经提前给了他们一个心理准备。在员工大会上,老板将此称为“寒冬”,他希望大家能够一起扛过“寒冬”,迎来“春暖花开”。但裁人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而且,老板私下对管理层说,先把未过试用期的清退,原因是不想支付补偿金,其余的考核竞岗,淘汰的给点补偿。我明白企业的难处,可是这话多少让人心里不舒服。 平台网络系统 我们公司是农业技术型企业,虽没有出现裁员现象,但已经开始有精简的规划了。改变组织结构、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成本支出,将是未来企业面队金融危机的法宝。 同样,核心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尤其重要,精简是为了生存,但是一定要留住核心人才,否则精简效果就会损失殆尽。 最近一直在关注金融和制造业方面的消息,大环境的不好,但我们企业目前还在扩招,可能是因为农业技术型企业,国家的补贴和生活所需暂时还没有太大的问题。 aling0201 今天找生产部未过试用期的员工面谈,并办理完辞职手续结算了工资。还算顺利,员工都能体谅公司的难处,结了工资就走人了,没有过多的纠缠或是过激的行为。 Lrq 开始裁员的动作了:原来三家公司,其中两家公司合并了,先把一个老总给辞了。现在开始做规划,有些职位先规划没了,再来有些人也会给规划掉了。 清水涟漪 我们是通讯类高新企业,目前来看受到的冲击没有那么明显。通讯类企业每年年关都有大的机构调整和产品整合,所以也正是出人和进人的时候。出的都是业务整合掉的或不赚钱的产品线,进的当然是新业务线相对中高端的职位。 这次金融风暴,从进人角度来说,倒是给了我们一定好处。不过,近几年通讯业本身就在萎缩,行业整体前景还是比较堪忧,局部裁员已经成为家常便饭。 但是有裁有进吧,我们基本上把已经萎缩,没有利润的部门进行人员分类,有部分人员溢出,但也有销售等可以达到开源目的的职位仍在火热招聘。总体来说,技术人员没有受到影响,还在招聘高端职位;销售人员有进有出,基本是持平状态;辅助销售的业务人员压缩较大;管理层年中就动了几个,年关将至,还会动一些没业绩的老总。 aka545 我们公司是制造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现在订单减少了40%,计划对富余人员轮休、培训、裁员,多管齐下。 Ovingcamilla 我是做猎头行业的,本来觉得我们这个行业应该不会怎么样,但身边很多同行碰到问题了。有一个同行在猎头公司做了1年多,上周刚被辞退。我们公司近一个月新进了4个人,其中2个还没有签合同。我也在但心自己的饭碗,因为我刚进公司一个月,如果说试用期的员工是第一把刀,我恰好就在刀口上。 Bently 我们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现在考虑的不是裁员而是接订单,在整体生产力不能快速提升的情况下,必须靠规模取得效益。随着实力弱的企业倒闭,现在招工比较好招,作为企业来说,可以选择年龄更合理、技术更好的员工。 鹅蛋孵鸡 倒闭和裁员现在已经逐步扩大范围和规模,用人单位对人员录用的要求提高,一般派遣人员、新进人员、普通岗位人员(拟裁掉的人员按岗位重要程度向下游岗位调岗,力争辞退)、离退休人员(年龄将近的纳入裁减分批计划中)最先下岗。裁减要从本部门做起,并给其他部门打预防针;增加效率,要减少加班和规定外的福利,但重要人物要明削暗补平衡。 企业要做好过寒冬的心理准备,定位好自己在这个时期的角色。尤其是小公司、新公司,以及制度尚不健全、人力资源经验较少的单位,赶快充电,恶补各劳动法规和熟悉案例。裁减和调整政策时,方法要相对合理,要避免激化矛盾,但也不能优柔寡断,否则都会留下后遗症。 公司方面不续签要给补偿的,补偿是从2008年1月1日开始计算。劳动合同到期终止时,只是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或在用人单位降低原合同约定待遇的情况下劳动者提出终止合同,都要给予补偿,补偿标准是工作每满一年给一个月工资,工资的额度是指劳动者税前收入总额,而不仅仅是基本工资。 lili_1982 经济裁员的确是个残酷的现实,也是考验HR的时候,这个时候被裁掉的员工找工作都困难。我们企业裁员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大环境不好,项目周期长,导致现金流紧张。为了降低人力成本,稳定公司的发展,我们现在是计划将原来半死不活的部门都裁掉,合并工作量不足的职位。 qlin215 我们是出口型企业,国外客户都推迟订单,我们从9月开始就开始着手裁员,不过主要在基层工人。本月开始,对计时人员、一些办公文员岗位进行人员缩减,下一步就是与员工进行谈话。说实话,好不容易招来又培训那么久,确实舍不得。 燃烧的忧郁 我们是制衣企业,恰恰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我们主要的问题是要控制成本,主要是职员要控制,工人现在都有空缺。预计到12月份会暴单,到时候会需要多招聘100多人,现在都不知道到时能不能招到那么多人。 YOYO2 面对这样的经济形势,企业栽员是不得已的,我公司现在第一批栽员已经结束,又开始第二批。我每天与员工谈话,这样的状况想尽早结束,要不然弄得人心惶惶,影响员工士气。
忆川 我公司是一家机械零部件的贸易公司,在全国有上10个分公司,目前有取消订单现象。广东那边的公司业务萎缩,但国庆后还是招了4个销售人员,试用期满应该都会转正。根据实际的业务情况,现有的人员完全能有精力处理,最多再增加1名新人。经理是今年刚提升的,大小问题都不敢作主,要请示主管领导。 作为HR,从公司的人力成本、目前的实际工作需求以及人员的心理感受考虑,觉得非常有义务向公司管理层建议重新考量。 Zhangyayaneu 企业裁员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如何利用裁员尽量淘汰边缘员工,同时稳定核心团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裁员带来的人心涣散、企业形象受损,以及相关的法律追偿、无休止的劳务纠纷,都给HR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 罗云海 老板天天喊裁员,各部门负责人都不动,就我们新成立的HR部门每天忙,岗位合并、调整,工资改革,绩效激励,出台轮休制度,搞得不亦乐乎,工资成本是控制住了,可生产质量和销售业绩上不去,个人感觉一切都悬,全公司都在看戏。
更多阅读
炭疽病毒来袭,教你如何科学预防 炭疽病怎么预防
炭疽病毒再度袭来,不免让人想起当年美国炭疽病毒邮件造成的恐慌情景。如何科学的认识炭疽病毒,如何科学预防和治疗呢?一、炭疽病为炭疽杆菌所引起致死率高的急性传染病,于1850年由法国人发现并且证实,且为一种人畜共通病。病
降临者来袭 泡沫来袭,鬼城降临、温和贬值
市场没有什么看空派,也没有什么系,若除去政治的人力因素,市场只有适者生存,没有什么看空派看涨派,一切都是由市场决定!但在一个媒体逐利的国度,唯利是图,必须会有迷失真实的方向,使得楼市更像窗外的雾霾,毒害着受伤的心!明明泡沫来袭
2017寒潮来袭 当全球经济寒潮来袭,为何德国制造仍岿然不动
当全球经济寒潮来袭,为何德国制造仍岿然不动——解码德国制造的奥秘引 子当全球经济寒潮来袭,美国及欧洲各国均遭受了空前的灾难和痛苦,华尔街的金融业一溃千里;欧元区数国经济几近崩溃;世界经济持续动荡,出现很多不稳定因素…
中国 未来 外资 外资来了,我们怎么办?
2010年12月,知名国内护肤品公司丁家宜被全球第一大香水公司科蒂收购后,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接下来的动作就是科蒂将旗下的芮谜彩妆、阿迪达斯、兰嘉斯汀等品牌通过丁家宜的渠道网络,逐渐进入中国专营店和百货商场。 不到两年
狼群全文阅读 “狼群”来袭,本土品牌能否hold住
本土品牌被外企并购,管我什么事?有这种想法的中国消费者不在少数。在韩国,为何消费者的反应正好相反?为何中国企业的本土FANS忠诚度不高?为何外企并购中国品牌事件屡屡成功? 内忧外患,中国本土品牌境地艰难……——关于外企频频并购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