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刘科研/北京报道
近日,一篇名为《大裁员第一波》的帖子在各大论坛里广泛流传,帖子里列举了22家跨国企业、40家国内大中型企业、116家国内中小型企业等共178家“大裁员第一波”企业名单,有的甚至通过各大公司的企业邮箱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地的白领中传播。一时间,该名单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降薪”、“裁员”成了白领之间谈论的主要话题。 大多数企业没有进行裁员 然而,经过媒体调查后发现,该帖子里所列举的企业大多数都没有进行裁员。 作为国内最大的招聘网站之一的智联招聘也被放在名单里,而《中国经济周刊》记者11月21日到该公司总部采访时发现,公司两栋办公楼里的人员正在忙碌地进行着工作,并没大规模裁员的迹象。另据媒体报道,武钢、飞跃、东航等“榜上有名”的企业也都没有大规模裁员计划。 一家外企人力资源负责人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虽然今年员工的分红可能会少一些,但是我们近期并没有裁员计划。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也在11月2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根据该部近期在全国各地的调研,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发生大规模的裁员和农民工返乡潮。 有业内专家对记者表示,由于近期国外大规模裁员的新闻太多,可能国内也把裁员潮这个东西夸大了。我们应该看到,国内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并没有美国大,因而所谓的大规模裁员潮并没有到来。 智联招聘内容总监、人力资源专家陈宁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可能珠三角一些外向型的中小企业受到的影响比较大,但是据他们了解,从全国范围内来看,这种所谓的大规模裁员并没有出现。 “但是在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下,一些企业在招聘规模上进行缩减或者不再招聘新员工。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不会贸然进行扩张计划。从我们的数据来看,9、10月份企业招聘的人数有一些下降。而且,从历史数据来看,11月份也不是一个招聘旺季,春节以后才是旺季。”陈宁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法国家乐福此前曾表示,其在中国的人才招聘计划不会改变,并将加大招聘力度,以满足新增门店的需求。而据了解,德勤、东亚银行等外企也在按计划进行员工招聘。 “不可否认,一些跨国公司由于总部的成本控制,在国内的机构会进行一些调整,但是从我们截止10月份的调查发现,国内的一些跨国企业并没有坚定地表示要进行大规模的裁员。” 韬睿咨询中国区薪酬数据库经理周炜表示。 亚洲企业薪酬涨幅“降低” 韬睿咨询近期发布了一项“危机中的薪酬”的最新调查,亚洲地区共有超过300家企业的572位人力资源主管和专员参与了调查。结果显示,亚洲大多数企业在制定其2009年度薪酬计划和其它员工投资项目时,仅仅做了“小幅回缩”。目前,经济形势的压力迫使许多公司不得不对薪酬和激励计划进行重新评估,以降低成本。 韬睿咨询亚洲区高管薪酬与员工绩效业务合伙人李秉德表示:“尽管亚洲也开始受到西方经济波动的影响,但亚洲企业仍计划进一步加大对员工的投资。”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超过90%的亚洲公司仍计划增加2009年度的基本工资额度。仅有5%的公司表示将“很有可能”大量裁员。亚洲企业普遍遵循的方案是寻求全公司上下的成本控制,而不是简单的大量裁员。李秉德表示,在中国和印度,由于人才仍然相当缺乏,一些跨国企业甚至将继续在人力资本方面投入更大的比例。 韬睿大中华区总裁谭炳耀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根据目前的调查,大多数企业并不是要降薪,而是要降低薪酬的涨幅。 一位美国银行业的人士对记者表示,现在很多金融界精英已经开始寻找中国的工作机会。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中国和印度成了人才的聚集地。 韬睿的调查结果同时也发现,中国和印度仍然是各类人才十分“热门”的首选之地。根据对中国企业的调查显示,2009年度的工资平均增幅预期将达到8.7%。相对于2008年上半年中国市场分别为9.8%的工资增幅预期,调整后的预期虽然稍有下降,但基本保持了较高水平。国内工资升幅因行业的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金融服务行业的预期增幅最大,达到10%,但也比早先预期的12%要低。 韬睿中国区薪酬管理业务合伙人柴敏刚认为:“从这一较高的预期增幅可以看到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同时也反应出企业对人才的激烈争夺,这一现象在快速发展的行业内尤为明显,例如金融服务行业。” 员工欲“卧槽” 企业想“人才抄底” 此轮金融危机爆发后,不少白领都表示危机之下还是不要跳槽为好,以“卧槽”为主。一位刚刚跳槽的银行业朋友对记者开玩笑说:“我是在冒天下之大不韪。”网上也流传着《金融危机十一项注意》,其中就包括“不要辞职,不要换工作,不要转行,不要创业;多备份几个自己可以去的公司职位”等建议。有调查显示,中国部分行业的员工流失率可能在2009年出现下降,原因是员工在考虑跳槽时,变得更加谨慎。 “一些员工本来想跳槽,现在不敢动;企业本来计划想扩张,现在也不敢动。” 陈宁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金融危机对国内企业的更多影响来自心理层面,经济形势不好,一些企业即使没有受到实质性的影响,在人员招聘方面也会更加谨慎。 周炜则告诉记者,国内的部分跨国公司目前采取减缓或者暂停招聘新员工,更多的是冻结而不是裁减。也就是说“出一个人就进一个人,而不是只出不进”。 据了解,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主要有三个方面:招聘、薪酬、培训。不少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在降低成本的前提下努力追求三者的平衡。一些公司大幅降低培训费用,而同时对关键人才的培训并没有削减。企业一方面选择取消奖金和降低工资增幅而非大规模裁员,另一方面也意识到奖励关键人才的重要性。 调查显示有60%的被访者表示,在经济危机时期会比较关注或非常关注高业绩和关键人才的流失。在亚洲,超过三分之二的企业表示,将在2009年度增加高绩效员工的薪酬预算比例,以保持其长期稳定性。谭炳耀认为,企业必须在成本压力以及保留人才、保持员工敬业度方面取得平衡。因此,那些将来可能成功的企业,其2009年度薪酬预算不会一直保持不变。企业需要采取更为详尽的保留人才和调动员工敬业度的策略,其中包括提供持续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展示坚强的领导力及进行有效沟通。“企业在保留人才方面更加关注如何加强领导力,加强对员工的沟通和心理关心,提高员工对企业的敬业度。”谭炳耀说。 “在降薪与裁员之间,企业更倾向于选择降薪,因为裁员对员工的士气和心理影响非常大的。”智联招聘内容总监陈宁表示。一位外企人力资源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培养一名成熟员工非常不容易,他们不会轻易就裁掉老员工的。 而记者从北京近来的几场招聘会也了解到,部分企业仍继续坚持招聘计划,有企业表示这是一个“人才抄底”的好机会,也是建立人才储备的时机。“市场一旦恢复过来,就是我们显示优势的时候。”一位企业负责人表示。 “事实上,目前也正是企业采取积极措施建立全面人才基础、制定有针对性项目的一个良机。一方面企业能够在竞争不太激烈的人才市场上吸引到人才,此外通过向员工证明‘无论市场状况如何公司都致力于人才发展’,也可以提升员工的敬业度。”谭炳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