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竞争力 高校竞争,香港窜升?



    作者:叶家兴

 香港竞争力 高校竞争,香港窜升?
  青年人在大学接受教育的四年,正是人生的黄金阶段。大学四年,可能决定一个人的未来职业生涯、人际关系、文化涵养、国际视野和生命价值观。除了专业知识的熏陶之外,在这阶段的教育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师生关系、同侪关系、生活环境、文化气息等隐性力量。走过这段过程的人,都能体会这四年对于型塑一个人的生命所扮演的关键影响。而对于熬过十八年漫长的中小学制式教育、正要走进这黄金四年的青年学子而言,必然意识到这四年的生活将与过去截然不同,视之为成年生命的起点亦不为过。

  这也就是为什么2006年许多拿到国内一流名校和香港高校录取通知的青年学子,在做下决定之前,内心里充满反复的挣扎和矛盾。一边代表的则是最高的荣誉和来自整个社会的熟悉的掌声;一边代表的是未知的环境和机会无穷的世界,是风险,也意味着脱离“舒适圈子”的挑战。在许多人的认知里,北大、清华是毋需考虑的选择,毕竟这是千万考生梦想的第一志愿,也是社会集体的共同期待。然而,在包括北京市的文理科状元在内的15名内地各省市的状元考生,做了与社会期待不同的决定,毅然放弃北大、清华的录取通知,转而投向香港高校的风险世界后,国内教育界激起了广大涟漪和回响。一时间,“北大清华二流论”响彻云霄,各种争辩不绝于耳。人们关注高校竞争里的香港效应,会不会在2007年再次在两地高校间掀起另一波“状元大战”?

  技术问题好解决,教育部已经在3月宣布,今年12所获准在内地招生的香港高校,中文大学和城市大学将列入提前批次录取,其余10所在内地自主招生,也将在7月7日前录取完毕。换言之,今年的统招过程将完全不影响内地高校的名额。已获香港高校录取并决定前往就读的考生,将不再占据统招的录取名额。对于千万考生及其家长们而言,基本的公平性问题获得解决——今年绝对不会有考生放弃内地名牌大学的入学资格,而造成北大、清华入学名额“浪费”的局面。

  然而,去年各种争论的实质问题核心仍在。内地名牌大学到底还是不是一流大学呢?在内地和香港高校的竞争中,到底孰优孰劣?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到香港冒险吗?“香港高校热”背后,是否反映了更深层次的问题?

  回顾香港高校在国内招生的历史,其实早在1998年开始,香港赛马会赞助了一项为期三年的杰出内地学生奖学金试验计划,每年赞助150名已获北大、清华、复旦录取的内地学生来港就读大学,比例约占总香港八所大学招生总数的1%。期间,由于内地学生在各方面的出色表现,对香港本地学生有正面的激励作用。也正由于试验计划的成功推行,香港政府于计划期满前宣布,“内地学生来港修读学士学位课程,入境名额不再局限于特定的奖学金计划或收生计划。”他们相信,这个做法会推动更多私营机构设立奖学金计划,以及鼓励更多内地学生自费来港求学进修。唯一的限制是,其人数不得超过学生总数的4%(580人);随后,该比例又逐渐放宽到2006年的10%,并有可能在未来几年更进一步调高到25%。

  2003年开始,教育部允许香港高校在北京、上海及沿海四省自主招生。其后几年,地域的限制一直扩大到今年的25省市。随着招生范围的扩大,香港高校在国内的知名度逐渐扩大,并且由于“精兵式”的招生,以及高额奖学金的号召,吸引不少优秀学生就读,而在国内建立起一流大学的声誉。以去年为例,8所高校招收1300人左右,竟吸引高达3万以上的考生报考。

  当然,对很多负笈南下的优秀学生而言,真正吸引他们离乡背井远赴香港求学的原因,在于与国内大学截然不同的高校体制:创意、自由、实用、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学排名。

  香港高校蜚声国际

  大学排名未必能全面反映教研实力,不过香港高校在近年多个国际排行榜中窜升,对内地学生有很大宣传作用。例如在最新的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特刊》中,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就分别名列全球最佳学府的第33、50、58名。此外,在全球MBA课程的排名中,香港高校亦经常名列前茅。

  观察几个评鉴机构所使用的评量标准,其实内地一流高校在研究表现、规模、历史、校友成就等项目的成绩不俗,与香港高校不相上下。然而,香港高校在国际化指针分数大幅拉开与内地大学的差距,例如外籍教授的比例、国际学生的人数等项目,双方可谓是高下立见。

  为什么大学评鉴要重视国际化的程度呢?在全球化经济时代,随着人员和资金在国界和市场间快速自由流动,大学在全球人才战场的国际竞争中,更是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人才是大学成功的关键,世界级的顶尖人才可以形成磁吸力量,让更多的优秀学者和学生愿意加入,形成创意与知识经济的动力,造就英才汇聚的加成效果。

  《泰晤士报》在全球大学排名报告中指出,目前全球有超过两百万的大学生在本国以外的地方就读大学,而且这个人数每年还在增长两成,大学是否能够吸引这些海外学生就读,是其发展成就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样地,是否能够吸引全球最好的学者,也可以反映在教师国际化背景的程度上。

  不过,国际化不是重金礼聘多少外籍教授就可以成事,更重要的是校园多元文化环境与潜支持系统的存在。当大学里为数众多的教授不懂中文时,当大学里有为数众多的来自五湖四海的国际学生时,校园里的英语环境就显得格外重要。公文往来、各级会议的会议记录、教师与学生手册等是否有英语版本?教授是否摒弃学而优则仕的过渡心态?职员是否摆脱吃大锅饭的心态?学生是否改变混文凭的态度?大学里每个成员是否有追求国际一流的企图与使命?

  因此,国际化还只是表相的指标而已,大学迈向卓越的核心关键在于制度因素。国内高校虽然历经多年改革,然而在体制上,各个优秀高校基本还是从一个全国大一统的行政制度下,经由相同的模子塑造出来的,在学科专业设置、教学模式和理念等方面没有实质的区别。在招生制度、学费政策、人才甄选与淘汰、预算和经费分配、乃至校务基金的管理上,在这些与大学卓越息息相关的制度因素方面,国内高校都仍然与国际一流大学相距甚远。

  表面上来看,“香港高校热”是两地高校的状元之争,更深层次来看,终将成为内地高等教育改革的外部推动力。全球化正迅速而彻底地改变世界,大学的竞争平台已经超越地域,走上了扁平化的全球舞台。香港高校绝对不是国内大学追求卓越的障碍,而是竞争的可敬对手。中国要成为新世纪的文明大国和强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必走之路。我们期待在与香港高校争夺优秀生源的竞争中,内地名校能够摆脱奖学金多寡的迷思,忘却状元数目的计算,而是真正深思实践,透过深化制度革新,创造弹性,精益求精,更上层楼,从优秀到卓越,让国内名校也成为全世界一流人才汇聚的枢纽。这才是中港两地高校体制碰撞下,值得我们期待的发展方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31117.html

更多阅读

怎样做好员工薪酬管理,留驻人才? 薪酬管理与员工激励

‘择优’是每个打工仔的追求,“人往高处走,水朝低处流”,这是正常的道路,可是,对于企业来说,何尝不害怕人才流失呀,于此,企业要考虑流失的原因。然而,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管理问题在企业的发展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现本人根据对各企业薪酬现

房产证上加名字怎么加,费用多少? 房产证加配偶名字费用

 在房产证上加名字怎么加,及加名字的费用怎么算,要视房子的情况和加什么人的名字而定。因为不同类别的房子,比如有贷和无贷的,或加不同人的名字,如直系血源关系和非直系血源关系的,加名字的程系和费用也是不相同的。下面,小编分别针对不同

子女过继条件有哪些,如何办理? 子女过继协议书范文

子女过继条件有哪些,如何办理?——简介 现实生活中,常常有亲朋之间将子女过继,但这是民间说法,法律上一般称之为收养,那么子女过继条件有哪些?子女过继如何办理呢?本文会给你一个全面的答案。子女过继条件有哪些,如何办理?——一、关于

手机流量1G等于多少MB ,如何产生,怎么节省? 如何节省流量

手机流量1G等于多少MB ,如何产生,怎么节省?——简介对于手机党来讲,手机流量对于手机党来说是有多重要呀,但有时候忘了,1G到底等于多少MB。1MB到底等于多少KB呢?问题还没弄懂,不知不觉地有超流量了,扣了不少话费。我就这里与大家分享下我所知

声明:《香港竞争力 高校竞争,香港窜升?》为网友徒醉了清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