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刘伊玲
在当今江南古镇旅游愈演愈烈的竞争态势面前,木渎古镇坚守自己的“文化旅游”攻略:以文化为灵魂,以文化显个性,以文化拓市场,以文化建品牌,牢牢把住千年古镇的历史筋脉和文化特质,从中获得古镇旅游发展的灵感和原动力。
春末夏初来到这个被誉为“秀绝冠江南”的水乡古镇木渎,小桥伴着流水映衬着古宅居,行走在青石路上让人感觉回到了历史,就连生活在这里的姑苏人家也为古镇增添了别样的风景,在这里你能获得一份宁静、祥和的心态。古镇的人很朴实,主动为我们介绍这里的古迹,当走进一座古宅,推开门一看,院落杂草丛生,窗檩已经是破败不堪了。这位热心人说,别看它破,这可是明末的宅子,有着三四百年的历史,是镇上现存最古老院落之一,门厅的官帽造型、精美的砖雕依然完好的保存着;主人说,镇政府现以150万元将它收购,准备修旧如旧重新向游人开放。短短几句话体现了当地政府保护文化遗产的决心。主人的小狗也很友好,亲昵地和我玩耍着,时间似乎在这一刻凝固了……是谁在关注并保护这些正在消失的文化遗产,带着疑问我们采访了木渎镇分管旅游的副镇长周菊英,她为我们讲述了木渎古镇旅游发展之路——
彰显文化个性 打造古镇品牌优势 江南古镇灿若星河,木渎的个性在哪里?面对记者的提问,周菊英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她说,我们着眼于从积淀千年的文化蕴藏中寻找灵感,寻找属于自己的文化个性,努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木渎旅游品牌形象。回避了与其他古镇雷同的“水乡”品牌,以“明清园林古镇”作为时空和形态定位,以“乾隆六次到过木渎”作为人文线索,以“吴越春秋、西施传说”作为文化背景,演绎千年木渎独特的历史文化风情。几年来,木渎古镇投资1亿多元,相继修复了台湾政要严家淦的出身地“江南名园”严家花园、乾隆六次幸临的“民间行宫”虹饮山房、清代状元毕沅的灵岩山馆、晚清政论家冯桂芬的榜眼府第、清末富商蔡少渔的古松园等,其精湛的造园艺术,鲜活的人文风韵,给无数中外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让木渎古镇在市场营销中有效回避了当前古镇产品同质化的竞争尴尬。如今在业界只要说起木渎,就知道是“中国园林古镇,乾隆六次到过的地方”,个性鲜明的木渎品牌,得到了众多专家和游客的认同。 品牌需要塑造,需要管理和完善,更需要不断注入新的文化血液。周菊英如数家珍地说,近年来,我们又通过整合姑苏水乡民间文化资源,率先创立并推出了包括绣娘、船娘、茶娘、花娘、织娘、歌娘等在内的“姑苏十二娘”崭新品牌,创办了姚建萍刺绣艺术馆、姑苏十二娘风情街,先后举办了“当代绣娘评选大赛”、“古韵今风吴娘歌会”,游客在木渎游览,可以赏苏绣,听吴歌,泛轻舟,品茶韵,古镇老街就是一条流淌着浓郁吴文化风情的河流。另外,电视连续剧《乾隆与姑苏十二娘》正在筹拍之中,姑苏十二娘系列旅游纪念品已进入开发生产阶段。“姑苏十二娘”上承文化,下启产业,正是对散落于苏州水乡民间文化资源的推陈出新,是对木渎“园林”和“乾隆”旅游品牌的深度挖掘。 挖掘文化内涵 创新市场营销活动 “木渎,延绵的历史长河,积淀了太多的文化精品。与常规的观光旅游和时尚的休闲度假旅游不同的是,古镇旅游更强调游客在游览过程中的文化体验”。周菊英更强调旅游产品的文化色彩和文化内涵。 过节是全人类都普遍重视的民族习惯和地方风俗,“造节”则是经营文化资源的重要手段。几年来,木渎古镇坚持以节造势,深挖历史文化传统,推出了春天的“踏青文化节”、夏天的“亲子童玩节”、秋天的“木渎旅游节”、岁末的“欢乐木渎年”,四大节庆活动贯穿全年,做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高潮,以活动烘托气氛,以活动制造卖点,以活动深挖内涵,以活动铸造品牌,使节庆活动成为景区的一道亮丽风景。 周菊英说,我们在对传统文化资源不断挖掘和整合的基础上,又推出了三项旅游新产品。 如果说上世纪末开始风行的“古镇旅游热”是迎合了人们的一种怀旧情结的话,那么,儿时玩耍的踢毽子、跳大绳、滚铁圈、抖空竹等童年游戏,则更能勾起人们对逝去往事的美好记忆。针对现代城市游客的这种特殊心理需求,专门在景区内开设了一条童趣盎然的“亲子童玩街”,由各类童玩的图片展示和文字说明、雕塑组成,还有多种儿童玩具可供免费租用;还推出了影视、拓展、游艺三个亲子互动区域。 去年9月开始,木渎把阔别250年的这出昆剧名段重新搬进的园林,让游客在江南园林古典的氛围之中欣赏原汁原味的昆剧。亭台楼阁依旧,幽曲雅韵宛然,坐在台下的不是乾隆,而是我们的游客朋友。 木渎的景点中有状元馆(毕沅灵岩山馆)、榜眼府(冯桂芬故居)、进士第(沈德潜严家花园),还有科举制度馆、清代圣旨馆,这些景点组成了一条颇具特色的科举文化主题旅游线路,特别适合知识阶层和学生团队。周菊英还特别介绍,我们在这条特色线路的最后安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考试:由乾隆皇帝任主考;由游客扮演参考学子,现场答卷;由刘墉、和纪晓岚任监考和阅卷官,当场评出前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乾隆皇帝亲自颁给圣旨,并穿上古装一起合影。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使我们园林古镇的建筑“躯壳”显得不再“冷冰冰”,更使我们的旅游营销“生动”起来,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整合文化资源 夯实旅游发展后劲 木渎古镇旅游植根于千年文化沃土之中,底蕴深,后劲足,但是要在新一轮旅游发展中再攀新高,再创辉煌,面临形势非常严峻,尤其是古镇旅游如何抢抓当前服务业发展的历史机遇,跳出门票经济圈子,进一步做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使木渎旅游的增长方式逐步向质量效益型、复合旅游型和综合拉动型转变,如何做好这个新的课题。 面对记者的质疑,周菊英对木渎镇旅游业的发展后劲非常自信并充满了信心。她说,首先我们充分发挥古镇旅游在行业中的龙头作用,从宏观高度对全镇乃至周边地区的景点、宾馆、餐饮、购物、交通、休闲娱乐等相关要素进行整合,产生一个辐射、带动、凝聚、提升的作用。以餐饮为抓手,以会展为突破口,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的“一站式”服务,吸引各地休闲和商务客源云集木渎,努力打造“游遍环太湖,吃住在木渎”的服务业大品牌。 其次深度完善古镇保护整治规划,做好水陆两条游线的沿线风貌整治,正确定位古镇区几个关键节点的整治方向,合理配置旅游要素,留足发展空间;加快旅游配套设施建设进度,增强旅游接待能力,提升旅游业态水平,为下一轮木渎旅游乃至整个三产服务业的发展奠定后劲。 不断加快旅游商品的研发工作,整合木渎及周边地区旅游商品资源,有计划地开发吴地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和土特产品,形成木渎“五作”系列、“姑苏十二娘”系列、藏书石壶砚台车木系列、“太湖三白”系列、东西山蜜饯系列等特色旅游产品,拉动游客的二次消费。年内还将启动灵岩山“旅游品专业市场”项目。 木渎是与苏州城同龄的古镇,沉积了2500多年的历史文化,就是木渎旅游取之不尽、采之不竭的一座富矿。周菊英说,我们不仅挖掘抢救正在消逝的文明,也积极建设新的文化生活。镇政府不仅新建了一个集公益文化、群众体育、社会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文体教育服务中心,还在文化中心的事业发展、图书馆新书购置、文化广场公共绿地及环境管理、公益性或主题性文化活动等方面,给予必要的财政支持;利用中心的资源,开展全国性的音乐培训和创作活动等等。 古朴沧桑的廊桥,幽雅的私家庭院、树影下的青石板、古镇人舒缓的亲水而居的日子,更让他们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天人合一的生存境界,孕育出优雅灵动的江南文化。在这里,我们看到木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俗风情,水乡温婉的木渎正以独特的魅力和个性展示在世人眼前。 走进木渎,你便走进了唐诗宋词的幽雅意境。 穿越古镇,你便穿越了2500年的历史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