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中国经济内需拉动全指导:政府的“粮”》
有例为证。 "中国蒜都"山东金乡,全县80万亩可耕地中的70万亩种植了大蒜,初期虽然实现了一定的产业化,但因土地未能有效流转,农民单打独斗式的生产模式制约了这一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当地农民通过土地、劳动力、资金等方式入股成立合作社,建起了1200座大蒜冷藏库,在产业化的基础上通过土地流转实现了规模经营,大蒜年产值已占当地GDP总量的近20%。 中国其它地方的农民也在实践中探索出各类土地流转模式。安徽、甘肃、江苏等地农民创造了"股份+合作"模式,村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通过合作形式进行集约生产、按股分红。广东省的一些地方则允许农户用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与此相对应,农村专业合作社在中国大量涌现。统计显示,仅2007年下半年,在全国工商机关新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就达26397户,成员共计35万户,成员出资总额共计159亿元。仅安徽省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去年就已达5379家,比上一年增长31%。 因此,中共中央的"动土"令,最核心的部分,便是农民的承包转让自主定价权。 鉴于以往土地流转权的定价权主要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因此,土地流转的核心是引入农民定价权,根据市场定价。另外目前我国还没有土地市场化定价,小部分自发流转的农村土地,由于不受到法律保护,因此存在风险折价,农民所获得的收益极低。如果没有明确的法律保障,土地流转大幅折价现象就不会消失。 有土地流转权而无市场定价权,流转权无法转换为财富,有土地流转权而无博弈权,土地仍然是农民的枷锁,或者说是社保护身符。目前的关键是在土地确权的同时,由政府建立土地交易规则,培育土地市场。

也有一些人担心"新土改"会让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民失去生存之根。 目前有迹象显示,那些拥有较强经济实力的人,在土地的流转中得到了好处,而那些没有经济实力的农民,只是得到了暂时的好处。新的土地政策如果没有健全的法规相配合,必会产生很多矛盾和冲突。例如,房地产商会不会因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而开展新一轮‘圈地运动‘? 解放存粮,医改先动 国民大量的购买力被医疗过量储存而导致"内需闲置",通过医改,解放被闲置的购买力。 购买力并不是完整的内需,充其量是仓库里的"压仓粮"罢了。因为这些购买力并不一定会被支配到我们预期的全面社会产品购买中去。就拿我们中国人来说,相当大的一部分购买力恐怕要放到医院和药店里去。 难就难在,我们不会天天生病,但是我们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生病,更要命的是一旦生病,医药支出会相当可怕。于是,中国人的大量购买力只得贮存起来,就像压仓粮一样,被大量大量的闲置和浪费掉了,所以,对于购买力--政府手中的粮,必须要有一个解放和节约的工程,药是不能当饭吃的,我们主要的购买力,如果全放在这里面,那之前的功夫可就白费了。 酝酿了3年之久的新医改方案,终于在10月14日"呱呱坠地",并由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开始为期一个月的公开征求意见。 这份名为《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新医改方案)明确指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此前多个版本方案相比,这一目标一直没有改变。而"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政府都要增加对卫生的投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强化医疗卫生监管"等之前被大家关注的改革方向都有所提及。 新医改方案的主体框架仍是四大体系加八项机制的"四梁八柱"。"四梁"指的是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体系;"八柱"指的是医疗管理机制、运行机制、投入机制、价格形成机制、监管机制、科技和人才保障、信息系统、法律制度。 在日前召开的第四届"健康产业论坛"上,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王东生,总结了以往改革中医疗服务的发展路径是:鼓励创收-医疗机构逐利-财政投入不断减少-进一步增强医疗机构逐利-医药费用翻倍增长-看病贵、看不起病-成为社会问题。 而在此轮新医改方案中,针对该顽症提出了"管办分开"的原则。其实,要实现管办分离意味着需要卫生行政部门放权,这必然存在着不少阻力。新医改方案虽然总体目标明确,但其框架以原则性表述为主,实质可操作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 公立医院,尤其是大医院的改革,是新医改中最困难的环节。必须对公立医院去行政化,斩断公立医院与主管部门的行政隶属关系,按照医疗机构自身的规律来构建运作机制和管理模式。 如何有效缓解药价高企、"看病贵"是新医改面临的现实难题,也是基本药物制度指向目标。在此次的医改方案中,基本药物的供给被描述为"由国家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直接配送,减少中间环节,在合理确定生产环节利润水平的基础上统一制定零售价",并强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全部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要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并确定使用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