垮掉的一代名门后裔 垮掉一代的背影



文/鸿帆

  今年是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的自传式小说《在路上》(Ontheroad)出版50周年。

  半个世纪以前,有那么一群美国“愤青”,他们将虚妄的梦想寄托在大陆的彼端,一次又一次横穿美国东西两岸的纽约和旧金山,甚至远及域外的墨西哥城,冀望以狂野的旅程填充灵魂深处的空洞。《在路上》描述的就是这样一群人。

  他们年轻,他们极其自由地流动。他们在路上,经过一个又一个的地名,结识一个又一个的姑娘。他们做爱,吸毒,纵酒,上路。凯鲁亚克蒸腾于大麻烟雾中的躁动笔触,梦幻般地掠过北美大地上的城市与乡村,掀开一张张埋没在尘埃深处的孤独面孔。《在路上》,由此成为对美国“垮掉的一代”最清晰、最重要的表述。

  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中国人对于“垮掉的一代”存在理解上的偏差,究其原因在于那个奇怪的英中翻译。“垮掉的一代”在英文中的原词为“BeatGeneration”:形容词“beat”纵然有“疲倦、落魄”的意思,但也有“乐观的”(upbeat),“幸福的”(beatific)及“合拍”(on the beat)的涵义。所谓的“BeatGeneration”,指的是半个世纪前那批抛弃中产阶级生活价值、信仰自由和真实的美国青年,他们试图用能给世界一些新意的解读,试图寻找令人信服的生命价值。而经1960年代中国某位(或某些)译者的翻译,那一代人在中国人的概念中莫名地“垮掉”了。

  《在路上》是凯鲁亚克在20天的时间里一挥而就的。从1951年4月2日到22日,这位30岁刚出头的作家用一部打字机和一卷120英尺长的打印纸完成了这部作品。在纽约初春的天气里,他写得汗流浃背,把3条T恤轮流换着穿。最初的版本没有标点,没有段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任何有标点、有段落的《在路上》,都是对原作的一种“误读”。

  而对于凯鲁亚克,世人也存在着“误读”。他被称为“嬉皮之父”,年轻人迷恋他的书,模仿他搭车旅行、反抗社会规范;而事实上,凯鲁亚克厌恶嬉皮士,支持越战。人们将他誉为“‘垮掉的一代’之王”,而他却对《纽约时报》的记者说:“我不是‘垮掉的一代’,我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凯鲁亚克的好友、曾获普利策奖的诗人加里·史耐德说:“他从不想成为社会和文化运动的一部分,他只想是个作家。”

 垮掉的一代名门后裔 垮掉一代的背影
  是的,“他只想是个作家”。然而,《在路上》出版50周年的日子里,人们只是津津乐道于“垮掉的一代”“公路题材”“嬉皮文化”却没有多少人讨论这部作品本身。人们似乎忘了,它其实就是一本好书,拥有惊人美丽的文字和意味深长的修辞。

  事实是,即使没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文化风潮,仅凭文字本身,《在路上》也能被人们爱50年,下一个50年,许多个50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31385.html

更多阅读

康凯的背影——《相思树》观后之康凯篇 相思树 电视剧

(写给我最爱的康凯哥)初见康凯的背影,穿梭在各酒店餐馆寻找打工的机会,为的是赚钱给晓牧寄资料费。在人人都为毕业后的工作去向奔忙的时候,这个年轻的身影却在为帮助别人而奔走。一个善良、热心、平凡却不俗的形象被勾勒了出来。再见康

朱自清背影 经典赏析 朱自清的背影赏析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

周庆安:告别一位老知识分子远去的背影

在繁荣和发达的年代,当我们面对着经济利益、学术不端、甚至是学术交易的诱惑之时,对大师的追忆、怀念和学习能否在每个知识分子的内心产生某种共鸣?7月11日,98岁高龄的国学大师、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辞世了。国有一老,如有一宝。季羡

声明:《垮掉的一代名门后裔 垮掉一代的背影》为网友吴世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